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憲勤

鎖定
孟憲勤(1931.4.13—1993.10.4),太湖縣徐橋鎮附近孟家嶺人,上海大學首任黨委書記。 [1] 
中文名
孟憲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1.4.13
逝世日期
1993.10,4
性    別

目錄

孟憲勤簡介

1951年7月畢業於太湖中學,1955年7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1953年至1966年先後任華東師範大學團委副書記、書記和青年部副部長。1973年調至上海海運學院,先後任該院校辦主任、黨委辦主任、黨委宣傳部長、黨委副書記。1983年5月至1984年4月,調到上海市委辦公室,派駐華東紡織工學院,任該院整黨工作組組長。因工作取得較大成績,受到市委組織部表揚,其先進事蹟和工作經驗曾被上海市《支部工作》予以報道。1983年,調到上海大學籌備組,參加上海大學籌建工作。上海大學成立後,1984年被任命為該校第一任黨委書記。1991年5月,中共上海大學第一次黨員大會召開,又當選為該校黨委書記。
孟憲勤在上海大學任職期間,為上海大學的創立和發展嘔心瀝血,作出了很大貢獻。上海大學從1983年5月至1993年1月都沒有專職校長,只有兼職校長(市教衞辦王生洪兼任)。在這種情況下,孟憲勤作為首任、二任黨委書記,主持校黨委和行政工作聯席會議,擔負了黨政雙肩挑的重任。在此十年間,上海大學的大政方針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制定的,他根據社會的需求情況和上海大學本身特點,提出了創辦高等綜合性大學的指導思想和具體政策。他説:“我們要打好基礎,安於本分,不可能在學術上與老大哥攀比,但我們培養的人一定要是社會上急需的人才,以便更好地為上海經濟文化建設服務。”又説:“上海大學沒有資本’,也沒有權利在因襲的道路上混日子!”還説:“我們一定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根據他的這些思路,上海大學先後進行過三次院系結構和專業設置調整,制訂了激勵學生奮發學習的各項措施,加強了師資隊伍的建設,擴展了對外的文化、學術交流與協作。至1993年,上海大學共建六大學院32個系36個專業,擁有1000多名教師,其中副教授256人,教授41名;在校學生5811人,成人學員2209人。建校以來,為社會共培養大專畢業生1.6萬人以上,非學歷學生數萬人。上海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愈來愈受到社會的歡迎,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受到各界的讚揚。江澤民(時任上海市委書記)在上海大學五週年校慶時肯定了上海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和取得的成績,並題詞鼓勵:“發揮綜合優勢,培養應用人才。”《人民日報》、《解放日報》也載文報道了上海大學的成績和經驗。
孟憲勤在1990年總結了自己學習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理論的體會和辦學的經驗,主編了《領導科學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撰寫了《加強高師師資建設》等論文和有關思想教育、工作經驗等方面的文稿。他曾先後到香港、日本幾所大學講學和取經,還多次登上高校教育領導幹部輪訓班的講台,主講《領導科學》、《高校黨的建設》等課程。許多好心的同志和朋友,看到孟憲勤既有專著,又在高校系統地講過課,勸他申報高校教師高級職稱,他婉言謝絕了。他認為,當時掀起的黨政工作人員申報高級學術職稱的風氣欠妥。 [1-2] 

孟憲勤生平

孟憲勤一生襟懷坦白,立場鮮明,淡泊名利,樂於助人。因此,上至高級幹部、著名學者、外國友人,下至司機、炊事員,都樂於跟他交談,把他當作可以信賴的朋友。
他一貫支持學術活動和家鄉的建設。他應邀擔任了上海市領導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會顧問、上海安徽經濟技術促進會的理事等職,凡是學術團體和家鄉羣眾要求他辦的事,只要是合理的,他都盡力予以幫助。
在家庭,孟憲勤是一位好丈夫、好爸爸。他的一家被評為模範夫妻、“五好家庭”。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