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子評傳

鎖定
《孟子評傳》為作家楊澤波所著書籍。全書對孟子的一生及所見所聞進行議論。作者通過自己的議論觀點通過全書對孟子在人們心中“亞聖”的形象進行詮釋及昇華。
該書由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於1998年12月01日發行。 [1-2] 
中文名
《孟子評傳》
作    者
楊澤波
出版時間
1998年12月01日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5032974
類    別
文學
原作品
《孟子評傳》

孟子評傳內容簡介

孟子評傳 孟子評傳
儒學發展史上,孟子擔當着“第二小提琴手”的重要角色。但由於歷史資料的缺乏以及孟學內涵豐富而曲折,後人不僅對孟子生平事蹟爭論繁多,就是對孟子思想也多有歧解。面對孟學研究的這兩大困難,本書一方面儘量汲取前人的成果,對孟子生平事蹟中諸如師承、生卒、遊歷、著作等重要問題,勇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儘可能澄清有關的爭論;另一方面,又不侷限於前人的註疏,努力返回本經,探求孟子思想的本意,儘可能消除對民本、經權、義利、人性、養氣等問題的誤解。此外,《孟子評傳(套裝上下冊)》將孟子思想列為王霸、經權、義利、舜蹠、人性等五辨進行討論,打破了一般從政治、經濟、哲學等方面研究孟子的呆板模式,較好地把握了孟子思想的特色和原貌,體現了作者刻意求新、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讀來有嚴謹有序、耳目一新之感。

孟子評傳圖書目錄

孟子生平事蹟
一、孟子的名字
二、孟子的故鄉
三、孟子的先世
(一)孟子的先祖
(二)孟子的父母
(三)孟子的喪父
(四)孟子的母教
四、孟子的師承
(一)子思並非師承曾子辨
(二)孟子並非師承子思辨
(三)曾子、子思對孟子的影響
(四)《中庸》作者考辨
五、孟子的弟子
六、孟子的遊歷
(一)在鄒出仕
(二)威王時首次遊齊
(三)之宋過薛歸鄒赴魯遊滕
(四)遊梁
(五)宣王時二次遊齊
(六)歸鄒
七、孟子的生卒
(一)孟子生卒的各種説法
(二)錢穆對孟子生卒問題的觀點
(三)對錢穆觀點的幾點修正
《孟子》作者考辨
一、《孟子》的作者
(一)關於《孟子》作者的幾種不同觀點
(二)《孟子》行文的特點
(三)對《孟子》作者的分析
二、《孟子》外書問題
思想篇
王霸之辨
一、王霸之辨的緣起
(一)王霸之辨的時代精神
(二)兩種不同的平治方略
(三)孟子黜霸道而揚王道
二、聖王:王道主義的前提
(一)君
(二)君與臣
(三)君與民
三、保民:王道主義的措施
(一)安民
(二)養民
(三)教民
四、關於王道主義理解的三個問題
(一)儒學在本質上是心性之學嗎
(二)儒學不講法嗎
(三)民本論是説民是政治的主體嗎
經權之辨
一、理論前導
二、孟子論經權
(一)孟子主張反經也贊成行權
(二)反經與行權的關係
(三)行權標準與價值衡定原則
(四)孟子經權學説的理論意義
三、義與命
義利之辨
一、“義”“利”稽求
二、治國方略意義的義利之辨
三、人禽之分意義的義利之辨
四、道德目的意義的義利之辨
五、“只准言義,不準言利”辨正
舜蹠之辨
一、舜蹠之辨與理想人格
二、理想人格的層次
三、理想人格的典範
四、理想人格的實踐
五、理想人格的動力
六、舜蹠之辨的意義
人性之辨
一、基本概念釋義
二、性善論的基本思路
(一)只以良心本心論性
(二)良心本心人人固有
(三)良心本心是性善的根據
(四)惡在於不能盡其才
(五)性善是事物的法則
(六)性善是一個過程
三、性善論的主要原則
(一)存心養性
(二)先立其大
(三)無愧於心
(四)知之必行
四、性善論的現代詮釋
(一)良心本心的特點
(二)“倫理心境”概念的界定
(三)良心本心是一種“倫理心境”
五、孔孟心性學説的分歧
孟子思想的其他方面
一、孟子論美
二、孟子論氣
(一)“知言養氣”章新解
(二)孟子對古代氣論的發展
三、孟子論詩
四、孟子論辯
(一)好辯的時代與好辯的孟子
(二)孟子辯論方法的兩個特點
(三)孟子與告子辯論實況
五、《孟子》的文學特色
(一)磅礴宏大的氣勢
(二)生動明快的語言
(三)個性鮮明的形象
(四)《孟子》的文學地位
影響篇
孟子思想的歷史影響
一、王霸之辨對後世的影響
二、經權之辨對後世的影響
三、義利之辨對後世的影響
四、舜蹠之辨對後世的影響
五、人性之辨對後世的影響
孟子歷史地位的變遷
一、漢至唐初地位不高
二、唐宋以來逐漸升格
三、明清兩代平順發展

孟子評傳書籍評價

三十多年來,除了作為歷史知識小叢書之一題為《孟子》的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外,竟沒有一部全面系統地介紹和探討孟子及其思想的專著問世。這與孟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極不相稱,是學術研究中的一件憾事。呂濤同志撰寫的《孟子評傳》(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出版)填補了孟子研究的這一空白。介紹全面、論述系統是《孟子評傳》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張奇偉) [1] 
此書今日晚間始得讀畢。楊澤波治孟子有年,以性善論研究取得博士學位,至今已十餘年矣。楊氏今為復旦哲學系博導。國內治孟子者,雖不及研習孔子者夥,然亦不可謂少。而楊澤波先生可算佼佼者。而台灣黃俊杰則為寶島治孟之翹楚。今日得自當當網所郵購之楊國榮先生《孟子的哲學思想》,尚未及讀,不知二人之水平高下。吾讀孟子書不多。然在我視野之內,此書乃孟子研究之上佳之作。楊氏所論多年契合我心,甚至有心有慼慼之感,英雄所見略同之嘆。而對於孔孟人性論之比較及分析,則非我所能構思,讀來深受啓發。其對人性論這一孟學之核心命題有如是之高見,足見其功力不俗。而論王霸之辨、經權之辨、義利之辨、理想人格等對前人時賢之誤解與偏見一一抉出,分析字義、聯繫語境、分疏層次、釐清邏輯,所得之結論,深足服人。而行文又較清楚明快,史論結合,相得益彰,讀來輕鬆而又啓人心智。(新浪博客網友文化逸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