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子性善論研究

鎖定
《孟子性善論研究》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楊澤波。
中文名
孟子性善論研究
作    者
楊澤波
類    別
中國古代哲學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6月1日
定    價
33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300115993

孟子性善論研究內容簡介

作者認為,人性之所以為善,一是因為人性中有一種自然生長的傾向,這種傾向屬於一種自然本能,是先天的;二是因為人有良心本心,它來自社會生活和智性思維對內心的影響,是一種倫理心境,屬於社會屬性,是後天而先在的。區分這兩個不同方面,特別是理解倫理心境如何是後天而先在的,是破解性善論之謎的關鍵所在。以此為基礎。作者特別強調,儒家性善論與西方道德哲學有很大差異,以康德道德哲學來研究性善論,只能將其掩蓋在西方哲學的陰影之下,不可能準確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弘揚其獨特價值,彰顯其特有光彩。 [1] 

孟子性善論研究作者簡介

楊澤波,1953年6月生,河北省石家莊人。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9年參軍,長年堅持自學。1986年以同等學力考取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1989年直升攻讀博士,1992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回部隊繼續從事教學工作,2001年正式到復旦大學任教。多年來一直從事孟子研究,主要著作有《孟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孟子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近十年來轉向現代新儒家研究,著有《牟宗三三系論論衡》(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1] 

孟子性善論研究圖書目錄

第一版 馮契序
第一版 潘富恩序
韓文版自序
前言
導論 孔子心性之學的結構及其意義
一、孔子心性之學的結構
二、孔子心性之學結構的意義
第一部分 性善論的涵義
第一章 性善論的基本進路
一、心、性、情、才釋義
二、孟子論性善的基本進路
第二章 性善論的基本原則
一、存心養性
二、先立其大
三、無愧於心
四、知之必行
第三章 良心本心與倫理心境
一、良心本心的特點
二、倫理心境的涵義
三、良心本心是一種倫理心境
第四章 人性中的自然生長傾向
一、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
二、關於人性中自然生長傾向的哲學證明
三、對人性中的兩個不同部分必須嚴加分辨
第五章 仁性倫理之發現
一、仁性倫理與理性倫理的分野
二、仁性倫理與情感倫理的分野
小結 關於“唯心的”
第二部分 性善論的方法
第一章 性善論的發明
一、思、反、誠、約釋義
二、關於性善論發明的一種推測
第二章 性善論的立論
一、駁倒論敵:性善論立論不可缺少的環節
二、生命體驗:性善論立論的命脈
三、形上之天:性善論立論的終極根據
第三章 性善論的踐履
一、始於思
二、達於誠
第四章 性善論自反方法之短長
一、自反:性善論的基本方法
二、自反方法的優點
三、自反方法的缺點
小結關於“先天的”
第三部分 性善論的道德形上學建構
第一章 孔子不曾自覺建構道德形上學
一、西方傳統的形上學與儒家的道德形上學
二、孔子不曾自覺建構道德形上學的證明
第二章 性善論關於道德形上學的初建
一、建立道德的本體論
二、尋找道德的終極根源
小結關於“形上學”
第四部分 性善論的影響
第一章 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及孟荀朱王之爭
一、孔孟心性之學的分歧
二、荀子對智性的弘揚
三、朱子的兼糅並蓄與暗中偏斜
四、王陽明:心學之集大成者
第二章 孟子幸福觀與後世去欲主義的產生
一、利慾幸福
二、道德幸福
三、利慾幸福和道德幸福的關係
四、後世去欲主義的產生
第三章 性善論的正面意義與負面意義
一、性善論的正面意義
二、性善論的負面意義
第四章 牟宗三性善論研究的貢獻與缺失
一、以道德自律點化性善論
二、以性善論建構道德形上學
三、重新梳理中國哲學發展脈絡
四、由性善論進至圓善論
五、一個方法的思考
小結性善論展望
附錄一 性的困惑——以西方哲學研究儒學所遇困難的一個例證——《孟子心性之學》讀後
附錄二 論“理性事實”與“隱默之知——再論康德道德哲學與孟子性善論的差異
參考書目
修訂版後記 [1] 

孟子性善論研究作品評價

楊澤波同志此書,無流俗市儈之氣,亦非經生誦習教條之作,而力求自闢蹊徑,談自己的真切見解,所以使讀者感到新穎可喜。  ——馮契 楊澤波在這部書中較具創見的是他自創的“倫理心境”這個名詞……頗有新意,不失為解釋孟子性善論極具啓發的概念。  ——黃俊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