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凡人

鎖定
孟凡人(1939年8月-2023年6月21日),男,遼寧義縣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同年分配到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生前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 
2023年6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著名考古學家孟凡人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 [2] 
中文名
孟凡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9年8月
逝世日期
2023年6月21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遼寧義縣
代表作品
《北庭史地研究》等
職    稱
研究員

孟凡人人物生平

孟凡人 孟凡人
新疆考古學、新疆史和歷史地理,絲綢之路與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
2023年6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著名考古學家孟凡人先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 [2] 

孟凡人人物成就

《樓蘭新史》
《樓蘭鄯善簡牘年代學研究》
《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壁畫》
《新疆古代雕塑輯佚》
《吐魯番古代壁畫輯佚》

孟凡人作品摘要

交河台地南北狹長,東西寬度較窄,故城建總體規劃採用沿台地狹長走向呈帶狀展布延伸,各功能區劃在帶狀上塊狀分割的佈局形制。這樣既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滿足城市因發展變化而增擴用地的需要,又利於佈置和調整城市總體結構,便於城內功能區劃靈活與合理的配置。
孟凡人 孟凡人
交河城內各功能區劃塊狀分割,主要集中在軸線的兩側。軸線之西為西寺區;軸線之東以東橫街為界,南面是衙署區,北面是東部居民區。在東部居民區東南隅,以居民區內巷道、東大街和東橫街為界,又區劃出獨立的窯洞區。此外,軸線北端以寺前橫街為界接北寺區。北寺區塔林北約80米處有連接東、西崖邊的壕溝。壕溝較規整,溝寬2米、深1.5米,溝中間向北突出,溝北為墓葬區。軸線南端接南部居民區(以上諸區劃見圖1.4)。上述情況表明,交河城內各功能區劃的分割與連接以軸線為主,東橫街為輔。東大街在區劃中的作用,主要是進一步強化交河城南部居民區、衙署區、獨立窯洞區、東部居民區和北寺區的有機連接,並在衙署區和東部居民區內起分割作用。南門內大街連接南部居民區和衙署區,又在南部居民區內起分割作用。由此可見,軸線與三條主幹道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城內區劃的基本框架。在這個框架中,除較小的獨立窯洞區外,軸線與建成區的其餘五個功能區劃都直接相連,而獨立窯洞區由於包容在東部居民區的範圍之內,亦可看作與軸線有密切關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