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什維克

鎖定
孟什維克,是地處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的俄國早期工人運動中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派別。俄文音譯,意為少數派。1903年7、8月召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期間,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同馬爾托夫等人在制定黨章時發生尖鋭分歧。大會在選舉中央領導機關成員時,擁護列寧的人得多數票,稱布爾什維克(意為多數派),馬爾托夫等得少數票,稱孟什維克。會後,孟什維克發展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內主要的右傾機會主義派別,其觀點稱為孟什維克主義代表人物有馬爾托夫波特列索夫、策烈鐵裏等。 [1] 
中文名
孟什維克
外文名
Menshevik、меньшевик
別    名
少數派
建立者
馬爾托夫

目錄

孟什維克發展

馬爾托夫反對列寧的觀點,堅持第二國際為建黨模式,主張把一切願意入黨的人全部吸收進來,並認為黨員並不需要高度集中化組織化,只需“經常親自協助黨”就行了。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包括孟什維克成員的蘇維埃臨時政府合作,形成雙重政府。同年的十月革命蘇維埃政府奪取政權。1921年,蘇維埃政府宣佈孟什維克非法,大部分孟什維克高層移居國外。

孟什維克歷史事件

列寧與馬爾科夫(第一排左起第三與第四) 列寧與馬爾科夫(第一排左起第三與第四)
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以馬爾托夫為代表的機會主義者反對列寧的建黨思想,反對把無產階級專政原則列入黨綱。在討論黨章時,反對建立有嚴格紀律和組織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大會選舉黨中央機關成員時,由於部分孟什維克成員對列寧的主張十分不滿,退出了代表選舉,他們最終只獲少數選票,被稱為孟什維克。
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後,孟什維克中大部分人變為反對革命的消派分子,於1912年1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六次全俄代表會議上被清洗出黨 。但其派別組織仍繼續存在,並展開活動。同年8月成立孟什維克領導中心—— 組織委員會。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孟什維克堅持社會沙文主義立場,支持沙皇政府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在組織上分化出以馬爾托夫為首的國際主義派和以普列漢諾夫為首的統一派。1917年二月革命勝利後,孟什維克聯合俄國社會革命黨將受他們領導的蘇維埃變為俄國臨時政府
斯托雷平統治時期,孟什維克內部發生分裂。以馬爾托夫為首的多數派主張取消黨的秘密組織和秘密工作,企圖以此換取黨的合法存在,成為取消派;以普列漢諾夫為首的少數派贊成並參加由主張保存和鞏固無產階級秘密黨的分子組成的護黨聯盟,被稱為護黨派。孟什維克分子認為俄國生產力落後,不具備實現社會主義的條件,反對無產階級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主張俄國沿着資產階級憲政的道路發展。
十月革命勝利之初,一些孟什維克分子當選為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代表和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作為一個政治派別,由於它堅持機會主義立場,並從事敵視蘇維埃國家的活動而被取締。孟什維克的成員後發生分化:有的堅持反蘇維埃活動或被法辦,孟什維克同富農相勾結,並同高爾察克分子和鄧尼金分子結成聯盟,公開號召推翻蘇維埃政權。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同孟什維克作了長期的、堅決的鬥爭。十月革命勝利後,有的逃亡國外;有的退出政治活動;有的承認錯誤,改變立場,以至加入布爾什維克黨
參考資料
  • 1.    歷史知識手冊編寫組編.歷史知識手冊[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0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