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孝文帝遷都洛陽

鎖定
孝文帝遷都洛陽是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發動的遷都行動,正式完成於太和十八年(494)。目的是實行漢化,是北魏實行漢化最重要的措施。這個行動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和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北魏政權。
中文名
孝文帝遷都洛陽
發生時間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
目    的
實行漢化,是北魏實行漢化最重要的措施
歷史意義
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和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北魏政權

孝文帝遷都洛陽遷都原因

北魏長期都於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風雪,風沙常起,當時有人作《悲平城》詩説:“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流行的歌謠也這樣唱道:“紇于山頭(今山西大同市東)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惡劣的氣候環境,難以適應經濟的發展;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於北魏對整個中原地區的統治,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1] 
孝文帝遷都洛陽 孝文帝遷都洛陽

孝文帝遷都洛陽安排部署

為保證遷都順利進行,孝文帝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太和十七年(493)五月,他召集百官,宣稱要大舉伐齊,計劃在南伐途中造成遷都的既成事實。在朝會上,他先讓掌管宗廟祭祀、禮樂儀制的太常卿王諶占卜吉凶,一見卜得《革卦》,便高興地説:“《革卦》的彖辭講‘湯、武革命,應乎天而順乎人’,沒有什麼卦比它更吉利啊!”羣臣見狀,不敢多言。任城王澄站出來反對,孝文帝發怒道:“國家是我的國家,任城想要阻撓用兵麼?”拓跋澄反駁説:“國家雖然為陛下所有,但我是國家大臣,知道用兵危險,怎能不説話!”過了好一會,孝文帝才消了氣,説:“各人談談自己的看法,這也沒什麼關係。”退朝後,他立即召見任城王澄,屏退左右,單獨與澄計議説:“這次舉動,的確不易。但國家興自塞外,徙居平城,這裏是用武之地,不能實行文治,今將移風易俗,實在難啊!崤函帝宅,河洛王裏,朕想趁此南伐大舉而遷居中原,不知任城意下如何?”拓跋澄被提醒,贊同地答道:“陛下要遷居中原以經略四海,百姓知道這件事應當大慶才是。”孝文帝又擔心地詢問道:“北方鮮卑人的習俗好依戀舊土,如果遷都,必將驚惶不安,為之奈何?”澄果斷地答道:“非常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只要陛下拿定主意,他們還會有什麼能為?”孝文帝一聽,興奮地説:“任城,你真是我的張良啊!”六月,即刻下令修造河橋,以備大軍渡河;並親自講武,命尚書李衝負責武選,選擇才勇之士。七月,立皇子恂為太子,發佈文告,移書齊境,聲稱南伐;下詔在揚、徐二州徵集民丁、召募軍隊;又使廣陵王羽持節安撫北方六鎮,調發精騎。至此,準備基本就緒。 [1] 

孝文帝遷都洛陽遷都過程

孝文帝遷都洛陽御駕南征

太和十七年(493)八月,孝文帝拜辭馮太后永固陵,率領羣從百官,步騎百餘萬從平城出發南伐。命太尉拓跋否與廣陵王拓跋羽留守平城,以河南王拓跋幹為車騎大將軍,負責關右一帶的軍事,與司空穆亮、安南將軍盧淵、平南將軍薛胤等共同鎮守關中。臨行之際,太尉丕奏請以宮人相從,孝文帝厲聲斥責説:“臨戎不談內事,不得妄請。”大軍列隊出城,一路之上,陣容整齊,浩浩蕩蕩,所過之處,秋毫無犯,經恆州、肆州,於九月底抵達洛陽。
時值深秋,陰雨連綿,大軍就地休息待命,孝文帝則冒雨巡視洛陽故宮舊址,可眼前呈現的卻是一派斷坦殘壁、雜草叢生的破敗景象,他感慨系之地對侍臣説:“晉室不修功德,宗廟社稷傾於一旦,荒毀成這個樣子,朕實在感到痛心。”説完,潸然淚下,吟誦起《黍離》詩來:“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接着,觀洛橋,臨太學,觀石經。在洛陽稍事休整後,又詔令六軍繼續南進。孝文帝身着戎裝,手執馬鞭,策馬衝在隊伍的最前面;羣臣們經長途行軍跋涉,疲憊不堪,都不願冒雨繼續前進,於是紛紛跪於御馬之前,磕頭泣諫,請停南伐。孝文帝故意責問道:“廟算已定,大軍將繼續前進,你們還囉嗦些什麼?”尚書李衝等人諫道:“此次舉動,天下人都不願意,唯獨陛下要這樣做;臣不知陛下違眾南伐,究竟是為了什麼?臣等敢以死相請。”孝文帝大怒道:“我方要經營天下,統一全國。你們這批儒生,屢屢阻疑大計。若再胡言,當以軍法從事。”安定王休等人又再三哭諫,孝文帝餘怒未息,乃曉諭羣臣説:“這次興師動眾,規模不小,動而無成,拿什麼向後世表示?如果就這樣班師,怎能垂名千載!若不南征,即當遷都於此,機不可失,諸位王公大臣以為如何?計議已定,不得旋踵。想遷都的站到左邊,不想遷都的都站到右邊。”話音剛落,安定王休等人一齊站到了右邊。南安王楨等人見勢不妙,趕緊進言道:“古人説‘成大功者不謀於眾’。今陛下若停南伐之謀,遷都洛陽,這才是臣等的願望、百姓們的一大喜事啊!”羣臣齊呼“萬歲!”當時許多鮮卑大臣雖不願內遷,但更畏懼南伐,故只得相從,不敢再提出異議,遂定遷都大計。

孝文帝遷都洛陽駐蹕洛陽

洛陽久經戰亂,舊時宮室殘破不堪,孝文帝駐蹕洛陽西北角的金墉城。城西有王南寺,一有閒暇,常親詣寺內,與僧侶講論佛義。城東北有上商裏,殷頑民昔日所居之處,孝文帝改名聞義裏,命朝士居處其中;朝士們迭相譏刺,不久竟紛紛離去。這年十月初,下詔徵召司空穆亮與尚書李衝、將作大臣董爵共同負責營建新都洛陽;隨後,率眾北巡,自金墉西入河南,經虎牢城(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至滑台(今河南滑縣東),在滑台城東設壇祭廟,把遷都的事情告訴祖宗。又命安定王休率領從官赴平城迎取眷屬。十一月,徙居鄴城行宮。
任城王澄至平城,留守百官始知遷都,莫不驚駭。澄援引古今遷都史實,多方開導,細加解説,眾人無不折服。澄遂馳馬南還鄴城,孝文帝得到奏報,十分高興地説:“若非任城,朕遷都大業難以成功。” [1] 

孝文帝遷都洛陽正式遷都

太和十八年(494)三月,孝文帝北巡至平城,臨太極殿,引見留守百官大議遷都。他曉諭羣臣説:“朕將遷都洛陽,諸位大臣各人談談自己的志向。”燕州刺史穆羆首先出班跪奏道:“遷都事大,依臣愚見,不宜遷都。”孝文帝平心靜氣地問道:“你就講講不能遷都的理由吧!”穆羆振振有詞地説:“國家北有柔然之冠,南有荊揚(指南齊政權)未曾賓服,西有吐谷渾之阻,東有高句麗之難。四方未能平定,國家尚待統一。以此相推,所以不可。況征討四方,需要大量戎馬,如果沒有馬,怎能取得勝利?”孝文帝反駁説:“馬常出北方,牧場設在代郡,何必擔心無馬?今代郡在恆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正因這個緣故,所以要遷都中原。”穆羆仍不服氣,接着非難道:“臣聽説黃帝都於涿鹿。以此説來,古代聖王不必都要定都中原。”孝文帝應聲答道:“黃帝以天下未定,居於涿鹿;既定之後,也遷都河南。”尚書於果接着奏道:“臣不以為代郡勝過伊、洛之美,但自先帝以來,久居此地,百姓已安,一旦南遷,眾人未必樂意。”平陽公丕以老臣自居,也帶着責備的口氣説:“陛下去年親率六軍南討蕭氏,到了洛陽,派任城王澄至平城宣旨,命臣等議論遷洛。初奉恩旨,心中惶惑。遷都大事,應當訊問卜筮,審定是否大吉,然後定奪。”孝文帝耐心地回答道:“周公、召公是古代聖賢,乃能卜居相宅,往營洛邑。今日沒有這樣的聖賢,占卜又有什麼益處!況且《左傳》上説‘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黃帝占卜不成功,賢哲天老也説是‘吉’,黃帝聽從了他的話,終至昌盛吉利,這樣,具有全德的人預計未來就比龜卜還正確。作帝王的以四海為家,或南或北,哪能常居一地!朕的遠祖,世代居於塞外荒涼之地;平文皇帝開始都於東木根山,昭成皇帝營建盛樂(今內蒙呼和浩特市)新城,道武皇帝又遷都平城,朕為什麼就不能遷都中原?”一席話説得眾人啞口無言。前懷州刺史青龍、前秦州刺史呂文恩等雖仍抱着頑固態度,也都辭屈而退。第二天,孝文帝親臨朝堂,宣佈詔令,部分遷都洛陽。
十月,以太尉、平陽公丕為太傅,錄尚書事,留守平城。孝文帝拜辭太廟,奉遷祖宗牌位,從平城出發,經鄴城,於十一月下旬回到洛陽。為清定流品,他以清河大族、尚書崔亮為吏部郎,負責選舉;為解決遷洛後戰馬缺乏的問題,他命後軍將軍宇文福巡視牧地,選定洛陽稍北的河南孟縣一帶作為新牧場,取名河陽牧場,每年從河西走廊的河西牧場將大批牲畜先徙牧幷州(今山西一帶),再步步南遷到河陽,這樣可使牲畜漸習水土,不至死傷。河陽牧場常年畜養戎馬十萬匹,雜畜無數,以宇文福為司衞監,專事管理,致使牲畜蕃滋,略無耗失。 [1] 

孝文帝遷都洛陽遷都後續

孝文帝遷都洛陽全面漢化

隨着遷都的進行,大批鮮卑人源源不斷地湧入內地,北魏政府又面臨着許多新問題:鮮卑人的習俗是編髮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夾領小袖,多數人不會説漢語,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習俗;且新遷之民初來洛陽,居無一椽之室,食無擔石之儲,不擅農業,人心戀舊。如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地阻礙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和經濟文化的發展,不利於北魏政權的鞏固。在王肅、李衝、李彪、高閭等漢族士人的支持下,遷洛之後,孝文帝立即着手改革鮮卑舊俗,全面推行漢化。 [1] 

孝文帝遷都洛陽皇族反叛

然而,事隔不到半年,一場反對改革、反對漢化的武裝叛亂便從朝廷內部發生了。八月,孝文帝巡幸嵩嶽,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元恂素不好學,體又肥大,最怕洛陽的炎熱天氣,每每追樂舊都,常思北歸;又不願説漢語、穿漢服,對所賜漢族衣冠盡皆撕毀,仍舊解發為編髮左衽,頑固保持鮮卑舊俗。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勸,他不但毫無悔改之意,反而懷恨在心。孝文帝出巡給了他可乘之機,遂與左右合謀,秘密選取宮中御馬三千匹,陰謀出奔平城,並親手殺死高道悦於宮禁之中。事發後,領軍元儼派兵嚴密防遏各宮門,阻止了事態的發展。第二天清晨,尚書陸琇馳馬奏報,孝文帝聞訊大驚,中途急急折返洛陽,當即引見元恂,怒不可遏,列舉其罪,親加杖責,又令咸陽王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元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開肉綻,才拖出門外,囚禁於城西別館。一個多月後,元恂傷勢有所好轉,方能起牀行走。十月,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見羣臣,議廢太子恂。太子的兩個老師太傅穆亮、少傅李衝一齊脱帽叩頭請罪,孝文帝説:“你們請罪是出於私情,我所議論的是國事。‘大義滅親’,古人所貴。今日元恂想違父叛逃,跨據恆、朔二州,犯了天下的頭條大罪!這個小子今日不除掉,乃是國家大禍,待我百年之後,恐怕又要發生晉末的永嘉之亂。”十二月,廢元恂為庶人,囚禁於河陽無鼻城,派兵看守,給些布衣粗食,不至飢寒而已。次年四月,孝文帝巡幸長安,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告發元恂又與左右謀反。孝文帝得報,急派咸陽王禧與中書侍郎邢巒率人帶着毒酒趕赴河陽,逼令元恂自盡,時年十五歲,斂以粗棺常服,就地埋葬。 [1] 

孝文帝遷都洛陽南伐蕭齊

洛陽位居河南,距離南齊較近,需要北魏時常南下以保證南部的安全。太和二十一年(497)六月,孝文帝一行渡渭水入黃河,東還洛陽。返京後的第三天,即下令徵發冀、定、瀛、相、濟五州兵卒二十萬,準備再次大舉南伐。太和二十三年(499)孝文帝南伐時病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