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孝子

(漢語詞彙)

鎖定
孝子,讀音xiào zǐ,漢語詞語,意思:1,孝順父母的兒子或兒女。2、父母死後守孝(守喪)的兒女。孔子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礎、至善的美德。一個能事奉雙親的孝子平時要以最誠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顧父母;任勞任怨地服侍父母,精心照料;父母過世時,要以最哀痛的心情來追思父母。
中文名
孝子
拼    音
xiào zǐ
出    處
《詩·大雅·既醉》;《孝經•喪親》
注    音
ㄒㄧㄠˋ ㄗㄧˇ
反義詞
逆子

目錄

孝子基本解釋

1、孝順父母的兒子或兒女
2、父母死後守孝(守喪)的兒女

孝子出處

1、孝順父母的兒子或兒女
(1)不區分兒子或女兒。
《詩·大雅·既醉》:“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孝子 孝子
莊子·天地》:“孝子操藥,以脩慈父,其色燋然,聖人羞之。”
《後漢書·蔡邕傳》:“又市賈小民,為 宣陵 孝子者,悉除為郎中、太子舍人。”
《宋書·后妃傳·明恭王皇后》:“ 元徽 五年五月五日,太后賜帝玉柄毛扇,帝嫌其毛柄不華,因此欲加酖害,已令太醫煑藥,左右人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應作孝子,豈復得出入狡獪。’帝曰:‘汝語大有理。’乃止。”
明·錢謙益《尚寶司少卿袁可立父淮加贈奉直大夫尚寶司少卿》:“於戲!沒祀以仁者之粟,奚五鼎之足雲;求忠於孝子之門,庶百世以不朽。”
明·《東周列國志》第四回:“莊公曰:‘卿可謂孝子矣!’言罷,不覺悽然長嘆。”
《明史·孝義傳一·李德成》:“ 洪武 十九年舉孝廉,屢擢尚寶丞。二十七年旌為孝子。
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欲勸人為孝,則舉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紀,則不必盡有其事,凡屬孝親所應有者,悉取而加之。”
清《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你父親幾時去世的?’那孝子道:‘還不曾盡七。’
舜
孝子是指孝順父母親的孩子,但是這個詞最古老的語義卻不是這個意思,是孔子把‘孝’的內涵擴大了。 [1] 
(2)男女相對,指兒子。
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忠臣孝子,烈士貞女,賢愚成敗,靡不載敍。”
韓愈復仇狀》:“蓋以為不許復讐,則傷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訓。” 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慈父孝子、孤臣寡婦之哭聲,陛下必不得而聞也。”
《明史·禮志十四》:“凡有改葬者,孝子以下及妻、妾、女子子,俱緦麻服,周親以下素服。”
(3)民間俗語統稱兒女
冰心《南歸》:“人家説‘久病牀前無孝子’,我這次病了五個月,你們真是心力交瘁!”
2、父母死後守孝(守喪)的兒女
無論男女都守喪。
《孝經•喪親》:“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
禮記·郊特牲》:“祭稱孝孫孝子,以其義稱也。”
禮記·問喪》:“孝子親死,悲哀志懣,故匍匐而哭之,若將復生然。”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初,恪 將徵淮南,有孝子著縗衣入其閤中”
新唐書·禮樂志三》:“若宗子有故(指死),庶子攝祭,則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執其常事。’”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六章:“親戚、鄰居、門中人,擠滿當事人的院子,説了一早晨,沒説倒,才來到區上,因為必須立刻決定誰是孝子,好辦喪事。”(沒子女的人要確定一個晚輩作代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