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孜孜不倦

(漢語成語)

鎖定
孜孜不倦(拼音:zī zī bù juà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尚書·君陳》。 [1]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種狀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多用於書卷語氣,含褒義。 [4] 
中文名
孜孜不倦
外文名
diligently working without feeling tired
拼    音
zī zī bù juàn
近義詞
好學不倦不辭勞苦
反義詞
遊手好閒好逸惡勞
出    處
尚書·君陳
語法結構
補充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狀語
注音字母
ㄗ ㄗ ㄅㄨˋ ㄐㄩㄢˋ

孜孜不倦成語出處

尚書·君陳》:“爾尚式時周公之猷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孜孜不倦”。 [1] 

孜孜不倦成語故事

在上古時期,在黃河流域經常發洪水。洪水所到之處,莊稼全部被淹,房子也被衝倒,百姓流離失所。堯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看派誰去治理洪水合適,首領們都推薦鯀。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也沒有把洪水治服。鯀因治理不好洪水獲罪被流放,最後死在了羽山。 [2] 
禹是鯀的兒子,他看到了百姓們困苦的生活,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洪水治好。他改變了父親的做法,帶領羣眾鑿開了龍門,疏通了溝渠,挖通了九條河道,引渠入河,引河入江,引江入海。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禹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從此徹底解決了水患問題。 [2] 
洪水治好後,地面上又可以種莊稼了,禹和后稷便一起教導百姓,向他們傳授種莊稼的方法。禹戴着箬帽,拿着鍬,帶頭挖土、挑土,和大家一起勞動。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連年荒蕪的土地上長出了茂盛的莊稼。等到莊稼豐收之後,禹又讓大家按照彼此的需要相互交換東西。從此,百姓們安居樂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 
舜年老以後,也像堯一樣物色繼承人。因為禹治水有功,大家都推選他。禹就繼任為部落聯盟首領。禹對舜帝説:“惟日孜孜,無敢逸豫。”意思是,我每天都認真勤奮地工作,不敢有半點懈怠,更不敢貪圖享樂。 [2] 

孜孜不倦成語寓意

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曾經大禹受命於堯,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人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耗時13年,終完成治水的大業。大禹治水的事蹟,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因公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等精神內涵,更是一種孜孜不倦的執着追求的精神。滴水穿石、鐵杵磨針中都有着孜孜不倦的精神,成語告訴人們,孜孜不倦的堅持做一件事,能夠讓人們完成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使之變成可能或成為現實。 [3] 

孜孜不倦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學習勤奮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種狀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多用於書卷語氣,含褒義。 [4] 
運用示例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向朗傳》:“自去長史,優遊無事垂三十年,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 [5] 
唐·姚察姚思廉梁書·何佟之傳》:“永元末,京師兵亂,佟之常集諸生講論,孜孜不怠。” [5] 
巴金《生》:“但有一件事實則是十分確定的,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努力於這座高塔的建造,這些人是科學家。” [6] 
參考資料
  • 1.    趙學文. 美詞溯源 出自五經四書的成語[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6.06.89
  • 2.    李維豔編;劉心武叢書主編. 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 成語故事[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7.03.122
  • 3.    韋志中著. 成語心理學[M]. 北京:台海出版社, 2019.07.193-194
  • 4.    李衝,張明德,李榮環主編. 多功能中學生實用詞典[M]. 長春:長春出版社1993.07.1069
  • 5.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985
  • 6.    倪寶元,姚鵬慈編著. 漢語成語辨析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1997.1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