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存貨成本

鎖定
存貨成本是存貨在訂貨、購入、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以及存貨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它一般包括:
(1) 購置成本。指購買貨物、取得貨物所有權所花費的費用,通常包括貨物的買價、運雜費裝卸費、保險費、相關税費等。它主要取決於購貨數量和單位購置成本兩個因素。
(2) 訂貨成本。指訂購貨物所發生的有關費用,包括採購部門費用、訂貨過程中的文件處理費、郵電費等。可用一定的方法將其分為變動性和固定性兩部分,其中變動性訂貨成本是與訂貨次數直接相關的費用,固定性訂貨成本是維持採購部門正常活動所必須的費用。
(3) 儲存成本。指在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包括倉庫房屋的折舊費修理費、保險費和佔用資金的利息等。也可用一定的方法將其分為變動性和固定性兩部分,其中變動性儲存成本是指與儲存數量直接相關的費用,固定性儲存成本則是維持一定的儲存能力所必須的費用。
(4) 缺貨成本。指因未能儲存足夠存貨滿足生產經營需要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如存貨短缺引起的停工損失、少生產產品而損失的邊際利潤、因延期交貨而支付的罰金以及在商譽上的損失等。缺貨成本取決於保險儲備量,保險儲備量越高,缺貨的可能性越小,缺貨成本越低;反之,缺貨的可能性越大,缺貨成本越高。 [1] 
中文名
存貨成本
內    容
取得成本,存儲成本、缺貨成本
包    括
一切直接和間接的支出
分    類
採購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存貨成本構成

它包括:
(1)商品購買時的發票價格(價目表價格扣除商業折扣)減去購貨折扣;
(2)商品在運輸中由買方負擔的運費、保險費、税款支出和在途正常損耗等;
(3)處理費用,例如對運輸中弄皺的衣服重新加以燙平的費用。

存貨成本分類

(3)其他成本

存貨成本確定方法

在企業中,為了方便,同一種存貨往往堆放在一起,並不問它們究竟是何時從何地購入的。而實際上在現實世界中,價格是千變萬化的,不同批次購入的同種存貨購價各不相同的情況經常發生,於是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個問題:企業在計算發出貨品或期末存貨的單價時,究竟以什麼樣的價格為基礎呢?
通常有四種方法來確定發出貨品的成本,分別叫具體辨認、先進先出、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它們都是企業經常採用的方法,各有優劣和使用條件。
在存貨管理中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是最佳庫存量的確定。不同規模的企業,其庫存要求也各自有所不同。

存貨成本方法比較

1.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先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其成本屬於實物成本,計算機處理時成本價格應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其單位成本價格應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貨時用户只錄入出貨數量,不錄入成本單價,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成本單價。為此,計算機必須按時間先後順序記錄購貨數量及成本額。該方法的出貨成本是按最早的購貨價格確定的,用户不能隨意挑選存貨價格以影響當期利潤,因此其存貨成本最接近現行的市場價格,能較好的反映資產負債表存貨的價值。
2.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後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和先進先出法一樣,其成本應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其單位成本價格應不具有可修改性。為此,計算機必須按時間先後順序記錄購貨數量及成本,出貨時由用户錄入出貨數量,不錄入成本單價,由計算機按照和先進先出法相反的順序分析獲得成本。該方法的出貨成本是按最近的購貨價確定的,用户也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影響當期利潤。由於後期的價格在正常情況下可能較早期高,因此計價成本可能較高,故可使本期利潤降低,但該方法也因此符合會計上的穩健性原則
3.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對出貨成本進行個別計價,適合於對成本較敏感的企業,如大型醫院,存貨部門購入存貨後,要由各部門領用,在成本核算較嚴格的情況下,各部門的領入成本直接和效益獎金掛鈎,這時候必須對成本進行個別計價,即必須按照部門所需產品的市場價格進行計價。在計算機處理上,必須使用户既能錄入數量,又能錄入成本單價。該方法最接近會計上按成本進行計價的原則,但相對也比較複雜,即使採用計算機,工作量可能也比較大,適用於一般不能互換使用的存貨或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價格較高的產品。
4.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它是根據期初存貨結存和本期收入存貨的數量和進價成本,於月末一次計算存貨的全月加權平均單價,以求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結存存貨成本。這種方法必須到月底才能獲得成本價格,和計算機即時即得的管理特點相違背,因此沒有采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5.移動加權平均法:這種方法因為其簡單性,是計算機軟件設計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軟件工程師在設計存貨管理程序時,可能不知道這種管理方法會計學名稱,但都採用該方法的管理思路。按照這種方法,在入庫時,計算機增加存貨的庫存量和庫存額,在出庫時庫存額除以庫存量即為單位成本。該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瑣的一種方法,但在計算機管理下卻是程序設計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因此大多數軟件供應商都把這種方法作為存貨管理的主要方法。
6.計劃成本法:這種方法按計劃成本進行度量,在每一種產品上設置該產品的單位計劃成本額,出庫時由計算機自動獲得該成本。計劃成本法下計劃成本額的確立需要相當的可操作性,必須建立在充分調研使之具有充分可行性的基礎上,但確立的存貨計劃成本往往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存貨管理軟件中和實際管理工作中並不多見。
7.毛利率法: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淨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由計算機計算出上期毛利率,然後算出出貨成本,用户只需錄入數量。
[例]:某公司於2010年4月初A類庫存商品60000元,4月購進50000元,4月銷售收入121000元,發生的銷售 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則4月已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
4月銷售淨額=121000-11000=110000(元)
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
4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
庫存商品成本=60000+50000-88000=22000(元)
8.零售價法:零售價法是指用成本佔零售價的百分比計算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具有和加權平均法一樣的弊端,是一種由月末推算月初的管理方法,並不適合用計算機來處理。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財經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