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孔雀明王经

密教四大法之一的重要经典
《孔雀明王经》是密教四大法之一的核心经典,最早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由西域高僧帛尸梨蜜多罗首次从梵文译为汉语 [1-2]。唐代经义净、不空等重译后形成广泛流传的版本,其中不空译本因内容完整、仪轨详实成为主流 [3]。该经分为上、中、下三卷,以195幅彩绘佛经版画闻名,描绘千余尊佛教诸神,其中九折扉画展现明代雕版艺术巅峰 [1-2]
在密教体系中,孔雀明王被视为本尊之一,其四臂持法器象征敬爱、调伏等法门,经典内容包含消除灾厄、疾病及毒害的修持法门 [2]。唐代皇室曾专用于祈雨护国,后传入日本衍生出安产、驱邪等新功能,成为研究唐密与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3]
译    者
不空(流行译本)
形成时期
东晋建武元年
现存版本
明代田有泽刊本
插图数量
195幅彩绘
核心功能
祈雨、护国
收藏地点
河南博物院 [1-2]

历史源流

播报
编辑
  1. 1.
    初译阶段:东晋建武元年(317年),西域高僧帛尸梨蜜多罗首译该经,开启汉地传播 [1-2]
  2. 2.
    唐代发展:不空在长安重译并完善仪轨,被纳入《贞元新定释教目录》,成为皇室专属祈雨法门 [3]
  3. 3.
    明代刊印:内官监太监田有泽于明代发愿刊刻现存版本,扉画采用九折形式 [1-2]

艺术特征

播报
编辑
  • 彩绘插图:包含195幅佛经版画,采用矿物颜料绘制,描绘佛陀、明王及天龙八部等形象 [1-2]
  • 雕版工艺:扉画通过分版套色技术呈现孔雀明王驾乘孔雀的庄严法相,反映明代木刻版画最高水平 [2]

宗教功能

播报
编辑
  1. 1.
    唐代应用
    • 专为皇室设立坛场祈雨止涝 [3]
    • 包含190个龙王名号,具有强大召龙降雨功能 [3]
  2. 2.
    日本演变
    • 平安时代发展出安产、祛病等民间信仰 [3]
    • 至今保留驱除疫病、镇护国家的修法仪轨 [3]

文化影响

播报
编辑
  • 中日交流:会昌灭法后,经法由遣唐僧传入日本,现存《孔雀经咒藏》等文献印证其传播脉络 [3]
  • 当代价值:截至2022年,河南博物院藏本《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已成为研究佛教艺术与密教思想的重要实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