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門弟子

鎖定
孔門弟子是指孔子的弟子。
所處時代
春秋
本    名
孔門弟子

孔門弟子孔門弟子簡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言語:宰予,子貢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學:子游子夏
孔子用四項內容教誨:典制、德行、忠誠、守信。這四項內容可以視為孔子的教學大綱典制德行互為表裏,忠誠、守信則是最基本的學習要求。
孔子認為:德行見長的弟子是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見長的弟子是宰予、子貢
政務見長的弟子是冉有、季路。
文事見長的弟子是子游子夏
(引號中語皆出自《史記》)
1.子路:“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2.子貢:“端木賜,衞人,字子貢。少孔子三十一歲。”“子貢利口巧辭”。齊田常欲伐魯,孔子思求他國援兵,諸弟子皆請行,孔子獨許子貢
3.曾參:“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顏回死後,他成為孔子的繼承人。
第一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顏淵學習快樂
第二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子路學習率真
第三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子夏學習教書
第四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曾參學習勤奮
第五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冉求學習做官
第六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冉雍學習德行
第七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子貢學習説話
第八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子游學習胸襟
第九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宰予學習辯論
第十集 向孔門弟子借智慧之向子張學習立志
第十一集 附錄:走向成功的人生——傅佩榮訪談(上)
第十二集 附錄:走向成功的人生——傅佩榮訪談(下)

孔門弟子顏回

顏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魯國人,顏氏,名回,字子淵,亦顏淵孔子最得意弟子,孔門德行科的高材生,小孔子三十歲,最為孔子鍾愛,卻不幸早死。
七十二賢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聖之一,被後世尊稱為復聖。
復聖顏淵 復聖顏淵
為人謙遜好學,以德行著稱,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悦。 孔子經常稱讚他的德行對他的學行給予很高的評價。孔子説自己不如顏回,一則是謙虛,一則是勉勵子貢要迎頭趕上。:
1.“賢哉回也”,
2.“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
3.“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4.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5. “回也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選自《論語-顏淵》)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

孔門弟子仲由

仲由 仲由
仲由(前542~前479),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九歲。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後死於衞國之亂。?
為人伉直魯莽,好勇力,性直爽,多直言,事親至孝。孔子容而愛之。
除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衞,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深得器重。
初仕魯, 後事衞。孔子任魯國司寇時,他任季孫氏的宰,後任大夫孔俚的宰。衞莊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親伯姬與人謀立蒯聵(伯姬之弟)為君,脅迫孔俚弒衞出公,出公聞訊而逃。子路在外聞訊後,即進城去見蒯聵蒯聵命石乞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繫好帽纓,從容就義。
孔子稱讚説:“子路好勇,聞過則喜。“子路為人有勇力,行事比較直率。在這一點上,孔子既讚賞他,又經常批評其不足之處。子路最終因此而喪命,説明孔子的擔憂並不過分。

孔門弟子端木賜

儒商鼻祖子貢 儒商鼻祖子貢
端木賜(前520~前456),字子貢,姓端木,名賜,衞國人(今河南浚縣人),曾任魯、衞兩國之相,是孔門七十二賢中最有作為者,且列言語科之優異者。子貢是春秋時期了不起的外交家商人,被後世奉為“儒商鼻祖”。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他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馬遷作《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對子貢這個人物所費筆墨最多,其傳記就篇幅而言在孔門眾弟子中是最長的。這個現象説明,在司馬遷眼中,子貢是個極不尋常的人物。我們循着司馬遷的這個思路,再細細閲讀《論語》等書,便可看出子貢這個人物非同尋常。他的影響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門弟子中無人所能企及的:他學績優異,文化修養豐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財經商能力高超。
在孔門弟子中,子貢是把學和行結合得最好的一位。
孔子子貢的不滿,主要是因為子貢的思想與他不盡一致。《韓詩外傳》説子貢出身衞國的“賈人”之家,所以,看問題較多出於利的立場,這與孔子“罕言利”是有較大差距的。

孔門弟子言偃

言偃 言偃
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稱叔氏,吳國(今常熟)人,是春秋時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孔門文學科的高材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説他比孔子小四十五歲。
他22歲時離鄉北上,拜孔子為師。謙虛好學,擅長文學,曾任魯國武城宰,用禮樂教化民眾,境內到處有絃歌之聲,深得孔子讚賞。後學成南歸,從遊弟子無數,被譽為傳播東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後被封為吳侯吳公吳國公及先賢言子等。清康熙間特設五經博士一員,由其後裔世襲。言偃對吳地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很大貢獻。

孔門弟子曾點

先賢曾氏 先賢曾氏
曾點(生卒年月不詳),字子皙,亦稱曾皙,春秋時期魯國武城(今平邑魏莊鄉南武城、一説嘉祥縣滿硐鄉南武村)人。?
曾參之父,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與顏回之父顏路、孟子之父孟孫激等並祀於曲阜孔廟後部的崇聖祠。《論語》載 他和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談個人志趣時,他“鏗”然一聲,停止鼓瑟,説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 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裏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孔子聽後大加讚賞,喟然嘆曰:你和我想的一樣!魯國大夫季 武子死,曾點弔唁“倚其門而歌”,被稱為魯之狂士。739年(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 宿伯”。1009年(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萊蕪侯”。1530年(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曾氏”。曾點墓在其故里南武城孔子獨稱曾點“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瀟灑。

孔門弟子曾參

曾參(約前505~前435),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平邑)人。人們尊稱為曾子
先賢曾氏 先賢曾氏
孔子弟子。曾點之子,孔子之孫子思的老師,儒家五聖之一,被後世尊稱為宗聖。?
戰國初期政治家,軍事家吳起的老師。樂道養親,曾仕為小吏,以孝著稱。認為"忠恕"是孔子" 一以貫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主張“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犯而不校(計較)”,矢志不懈地實踐孔 子學説。相傳著有《孝經》和《大學》。在孔門中被視為道統的繼承者,被後代統治者尊為 “宗聖”。《漢書·藝文志》著錄《曾子》18篇,已殘,今存《大戴禮記》中,自《立事》至《天圓》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註釋》。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廟,又稱宗聖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