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祥楨

鎖定
孔祥楨 (1904-1986) 山西省晉城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陝北特委軍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一二九師情報處長,豫西支隊政治部副主任,統戰部長兼宣傳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汝南地委書記,中共中原局常委、組織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任中共中南局常委兼組織部副部長,勞動部部長、城工部部長,後在國家建委、交通部、輕工業部任領導工作。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中紀委常委。1986年10月26日,在北京病逝。 [1] 
中文名
孔祥楨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86年

目錄

孔祥楨人物生平

1904年11月15日,孔祥楨同志出生於晉城市巴公鎮北堆村一箇中農家庭。少年時代,他博覽羣書。最為師生們稱頌的是他能熟背《史記》中許多精彩篇章,太史公司馬遷筆下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對他耿直正義、剛正不阿的個性形成起了薰陶作用。1922年,孔祥楨考入獲澤中學後,接觸了許多進步的思想,對共產主義有了初步認識,思想尤為激進。1925年11月,經陳立志、周麒書介紹,孔祥楨成為在晉城市發展起來的第一位中共黨員。入黨後,他熱情宣傳黨的主張,積極發展中共黨員,在短短几個月內,先後建立了兩個黨支部,從而在太行山南麓,點燃起漸成燎原之勢的星星之火。
1926年9月,孔祥楨同志被太原地執委派往蘇聯求學。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列寧格勒軍政學院求學的四年期間,鑑於他成績優秀、作風頑強、意志堅定、積極向上,班上的蘇共支部書記數次動員他退出中國共產黨,改入蘇聯共產黨,遭到他的婉言謝絕。他對那位蘇共支部書記説,我是中國人,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是黨給了我學習鍛鍊的機會,學成後我一定要回去報效我的祖國,做一名合格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説什麼我也不能退出中國共產黨。
1930年7月,孔祥楨同志畢業回國後,立即投入國內的革命事業中。同年8月,受黨的委派,他開始擔任陝北特委軍委書記,與謝子長、劉志丹並肩在陝北建立革命武裝,發動游擊戰爭,為創建陝北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31年4月,因形勢發展的需要,黨組織委派他擔任了唐山市委軍委書記。不久,他到北平尋找河北省委彙報工作,因叛徒出賣,孔祥楨同志不幸被捕,被國民黨反動派關押在草嵐子監獄。在獄中,他秘密擔任了地下黨支部書記,領導獄友為改善獄中生活待遇作了堅決的鬥爭,取得了勝利。1933年初,因病申請了保外就醫。1935年底,黨中央指示他設法通知獄中黨員,允許他們履行“規定”手續出獄。經孔祥楨同志多方努力,最終按照黨中央的指示,成功地把薄一波、劉瀾濤、安子文、楊獻珍等五十三人營救出獄。
1936年10月,孔祥楨同志奉命到東北軍中,任東北軍學兵隊政治教官。在那裏,他為東北軍培養了數百名精英。其中,學兵隊隊員孫銘九、張化東等就是在西安事變中親手抓蔣介石的骨幹分子。西安事變後,學兵隊停辦,蔣介石下令抓捕孔祥楨同志。此後,他奉黨中央的指示輾轉各地,在隱蔽戰線對國民黨軍中的高級將領開展積極的統戰工作,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抗日戰爭期間,他對國民黨三十八軍所做的周密細緻的統戰工作,受到黨中央的高度評價;解放戰爭期間,他不僅成功策反了河南省保安五團、國民黨八十五軍--O師、國民黨六十八軍軍部和八十一師向我軍投誠,還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和籌劃下,成功策動了國民黨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十九兵團司令張軫率部於1949年5月15日戰地起義。其中,他對國民黨八十五軍一一O師所做的策反工作,為淮海戰役的完勝功不可沒。
解放後,孔祥楨同志在中南局不同崗位任職,為民主改革運動進行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在他擔任全國總工會中南工委主任期間,曾組織發動的改進企業管理、革新技術、開展增產節約運動。不久,又根據中南局的決定推行廠長負責制、開展廣泛採納羣眾性合理化建議等,進一步激發了中南地區廣大工人羣眾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的恢復和社會各項事業的飛速發展,當地工人稱之為“第二次解放”。
自1954年12月始,孔祥楨同志先後擔任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交通部常務副部長、黨組書記,輕工業部第一副部長、黨組書記。1955年12月,為加快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程,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委派以孔祥楨為團長的中國政府工業代表團赴蘇,要求蘇聯政府繼續幫助中國建設一批國防工業和相關的基礎工業項目。經過多次談判,中蘇雙方圍繞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1955年10月28日向蘇聯提出的三個備忘錄和同年12月9日提出的兩個備忘錄,取得了增加援建項目和加快建設進度的共識一將10月28日三個備忘錄中原提的38個項目增加到54個,且增加了一大批技術專家來華;將12月9日兩個備忘錄中原提的40個項目的設計和設備供應問題增加到55個。在此次援華項目談判中,孔祥楨同志表現出高超的談判藝術,既堅持原則,又機智靈活,既實事求是,又妥善協調了各方面的關係,使談判在和諧的氣氛下取得圓滿成功。孔祥楨同志在交通部任職時,號召並掀起了全國性的興修道路、疏浚河道、修建機場、大造車船等建設高潮,此外,還主抓了大江大河航道基建工作。至1960年底,全國累計完成投資18700萬元,使交通運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到輕工業部任職後,孔祥楨同志一方面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另一方面組織集體攻關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此外,他還領導制訂出試辦煙草和鹽業托拉斯兩個方案,這不僅為我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也為後來的工業經濟體制改革積累了經驗,被中央領導同志盛讚為我國“工交戰線上的奠基人”。
“文化大革命”中,孔祥楨同志遭受到嚴重衝擊。1978年12月,陰霾散盡,孔祥楨同志當選為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此後,他不惜病殘之軀,披沙見金,只爭朝夕,挾興邦安國之英風豪氣,義無反顧地投入繁重的撥亂反正工作中,為落實“冤假錯案”和“文革”中許多遭誣陷迫害的同志平反昭雪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在全國政協第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孔祥楨同志連續三屆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1984年1月,他帶頭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的規定,主動離休,表現了一個老布爾什維克的高風亮節。1986年10月26日,孔祥楨去世。 [2] 
參考資料
  • 1.    馬洪武等主編.中國近現代史名人辭典:檔案出版社,1993:78
  • 2.    秦紅星,靳宏偉編著.太行驕子 孔祥楨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紅旗出版社,200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