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戣

鎖定
(kuí)(752~824年),字君嚴,冀州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區)人。唐朝大臣,孔子第三十八代孫, [1]  著作佐郎孔岑父之子。 [1] 
唐德宗建中元年,進士及第,授鄭滑節度判官,遷殿中侍御史唐憲宗即位,授大理正,遷諫議大夫江州刺史,反對宦官專權。遷太子侍讀給事中,轉尚書左丞。受到中官排擠,出任華州刺史、鎮國軍使,遷大理卿、國子祭酒元和十二年,遷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清儉理政,有效治理廣州交州地區。 [2] 
唐穆宗即位,入為吏部侍郎右散騎常侍,授尚書左丞,以禮部尚書致仕。長慶四年(824年)去世,終年七十三,獲贈兵部尚書,諡號為“貞” [3]  ,葬於河陰縣廣武原。
本    名
孔戣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冀州信都
出生日期
753年
逝世日期
825年
主要成就
彈劾宦官 解救李位 治理嶺南
字    號
字君嚴
官    職
吏部侍郎 散騎常侍 尚書左丞 三州刺史
封    贈
兵部尚書
諡    號

孔戣人物生平

孔戣墓誌 孔戣墓誌 [2]
孔戣(kuí),字君嚴,孔子三十八代孫,孔岑父之子,孔巢父侄子,孔戢胞兄,孔戡胞弟。
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出生,進士舉第。唐憲宗初年至唐穆宗年間,先後任國子祭酒吏部侍郎右散騎常侍嶺南節度使尚書左丞等職。敢言直諫,指責時弊。長慶四年(824年),終年73歲
參見《大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 [2] 

孔戣主要成就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任諫議大夫時,曾上疏論時政四事:一多冗官;二吏不奉法;三百姓田不盡墾;四山澤榷酤(買賣)為州縣之弊。彈劾吐突承璀劉希光等宦官勾結亂政之奸,言甚激切。出任嶺南節度使,禁絕買賣女口及勒索蕃商,境內稱治。

孔戣軼事典故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孔戣遷尚書左丞,以老乞歸。韓愈力諫唐穆宗挽留,上疏説:“臣與戣同在南省,數與孔戣相見。其為人,守節清苦,論議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衰,憂國忘食。如孔戣輩,在朝者不過三數人,陛下不宜苟順其求。”孔戣據理求退。

孔戣親屬成員

曾祖:孔務本,滄州東光縣令;
祖父:孔如圭,海州司户參軍,贈工部郎中;
父親:孔岑父,著作佐郎,贈尚書左僕射;
母親:京兆韋氏,扶風郡夫人;
叔叔:孔巢父,諫議大夫;
妻子:京兆韋氏,大理評事韋種之女;
兒子:孔温質,四門博士;孔遵孺,華陰縣丞;孔遵憲;孔温裕;
長女:孔氏,嫁中書舍人路隋
孫子:孔緯,字化文,孔遵孺之子,狀元、宰相、魯國公;
曾孫:孔崇弼,孔緯之子,散騎常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