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憲鐸

鎖定
孔憲鐸教授,孔子第72代後裔,1935年生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李莊, [1]  是著名社會活動家、教育家、植物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專家。是美國馬里蘭大學生物技術分校、香港科技大學、山東臨沂大學的發起者和推動者。
孔憲鐸少年坎坷,10歲時同家人逃難到上海,輾轉江蘇、浙江等地躲避戰亂,後回到老家進入山東魯南聯合中學第六分校學習。1949年4月,孔憲鐸到上海尋親未果後輾轉到香港半工半讀。1954年考入台中農學院。1962年考入加拿大圭爾夫大學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71年應聘到加州大學、馬里蘭大學做研究員、教授並獲得加州大學博士後學位,任美國馬里蘭大學代理副校長、教授、生物系主任,推動成立了馬里蘭大學生物技術分校。1980年被美國科學院評選為傑出學者。 [1]  1991年,香港科技大學成立之際被推薦為理學院院長,1992年升任副校長,成為香港科大主要奠基者之一。 [1]  1978年,決心在故鄉臨沂辦一所大學,2003年,臨沂大學奠基,孔憲鐸任該校的名譽校長。
現為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10多所學校的名譽或客座教授 [2] 
中文名
孔憲鐸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5年
畢業院校
台灣中興大學
畢業院校
加拿大圭爾夫大學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職    業
教育家
出生地
山東臨沂郯城縣
大學指導教授
孔憲鐸

目錄

孔憲鐸簡介

中年時期的孔憲鐸 中年時期的孔憲鐸 [3]
孔憲鐸教授,孔子第72代孫,1935年生於山東臨沂郯城縣,是著名社會活動家、教育家,還是植物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專家。台灣中興大學學士,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碩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後。曾任美國馬里蘭大學代理副校長,現為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10多所學校的名譽或客座教授,是美國馬里蘭大學生物技術分校、香港科技大學、山東臨沂大學的發起者和推動者。
孔憲鐸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參與者和創建者之一,著有《我的科大十年》一書。香港科技大學作為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百分之百由“海歸派”華人留學生創辦的大學,在短短十年間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堪稱中外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蹟!
孔憲鐸先生1935年出生于山東郯城李莊,是孔子第72代後裔,早年在臨沂第一中學讀初中。抗戰爆發後離開老家郯城,隨家人來到上海。內戰爆發後輾轉江蘇、安徽、浙江等地,躲避戰亂,仍堅持進入臨時成立的山東魯南聯合中學第六分校學習。

孔憲鐸相關

姓名:孔憲鐸 性別:男  出生: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四日民族:漢籍貫: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  黨派:無
工作單位:香港科技大學  所在地:中國·香港
主要學歷(從大專或大學填起,包括國外學歷):
起止年月  學校        專業 學位
1954-58 台灣中興大學    國藝 農學士
1963-65   加拿大圭爾夫大學(GUELPH) 國藝 碩士
1965-68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TORONTO) 植物 博士
主要經歷(包括國外經歷):
起止年月 工作單位 職務 職稱
1974-77  美國馬利蘭大學(UMBC) 生物系助理教授
1977-82  美國馬利蘭大學(UMBC) 副教授
1982-86  美國馬利蘭大學(UMBC) 教授
1982-84  美國馬利蘭大學(UMBC) 代系主任
1984-86  美國馬利蘭大學(UMBC) 文理學院副院長
1986-93 美國馬利蘭大學(UMCP) 植物系教授
1989-91  美國馬利蘭大學生物工程分校(UMBI) 農業生物工程中心主任
1991-  香港科技大學 生物系教授1991-92  香港科技大學 理學院院長
1992-98  香港科技大學 副校長(學術)
2000  香港科技大學 代理副校長(學術)
2004-8 山東聯合大學(山東聖翰財貿學院) 校長
主要兼職(國內外學術團體的兼職):
起止年月  單位名稱 兼職職務
1993-97  香港科學會 副主席
1996-98  香港嶺南大學 校董會董事
1995-97  香港科技協進會  理事
1999-99  香港藝術發展局  委員
1999-  香港生物科技聯會 副主席

孔憲鐸成就

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貢獻及學風道德情況:
孔憲鐸 孔憲鐸
孔教授在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主要成就在於他對光合作用固碳過程中主要碳酶RuBisCo的特殊貢獻,RuBisCo的功能左右植物的產量,所以為研究農業增產者所必須瞭解的步驟,孔教授對研究RuBisCo有傑出的成就,他不但首先由分子學的技術正確的找出RuBisCo大小亞基的遺傳位置,並用育種的方法,創出不同大小亞基的組合,以便研究其不同組合對生產的影響,由此而激起世界學者的重視,掀起研究RuBisCo的熱潮,導致對大亞基基因的提取及順序分析。他對RuBisCo的功能,結構,遺傳以及進化的研究有著世界公認的貢獻,為表彰他在這方面的貢獻,他獲得傑出成就獎(Award of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1979),Fulbright獎(1983),復旦大學聘為名譽教授(1986),併為美國科學院選為傑出學者(1980)。
孔教授第二方面的主要成就在於他對葉綠體基因的分離分析,並能用來研究其遺傳及進化,它與同事們首先研究了四十多種煙草,譜出了第一個在分子水平上進化的過程,回答了很多昔日難以回答疑難問題,並被其他學者應用為研究分類和進化的指標,他這項重大的貢獻,有目共睹,其母校中興大學及母系為其傑出成就頒予傑出成就獎(1990),傑出系友獎(1992),和傑出校友獎(1993),同年選為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會員。
孔教授的第三個主要學術貢獻是對天然腫瘤的研究,他用生物工程的技術探討出植物荷爾蒙對腫瘤發育的控制,並推翻了昔日錯誤的推測和結論,並將有助於對植物正常和不正常發育的瞭解,從而推出生物界的天然發展規律。
孔教授對推動生物工程應用於中國農業改良上不屑餘力,為表揚他的貢獻,中國科學院(1994)、中國農科院(1987)、中國農業大學(1986)、山東農業大學(1986)禮聘他為名譽教授,中國農業部部長何康聘他為特約顧問(1983-90),美國農業部部長Clayton Yeutter聘他為生物工程顧問(1987-90)。北京大學,科技大學,山東大學青島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煙台大學濟南大學,山東建工學院,河北理工學院,杭州大學等相繼給預相同的禮聘。
除了以上成就和獲獎之外,世界各國為表揚其傑出成就,將他列入使多種名人錄,其中兩種在中國出版(Who's Who in the World,Who's Who in America,Who's Who in the East,Who's who in Fronti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ho's Who in Medicine&Healthcare,Who's Who in Biotechnology Today,Who's Who in Society,Who's Who in American Education,Who's Who in Overseas Chinese,Who's Who Among Asian America,Who's Who of Intellectuals-International,American Man and Women of Science,Directory of and Technology,Who's who in Society )。
孔教授在教育方面亦發揮其特長,在馬里蘭大學從系主任、副院長到分校副校長,在香港科技大學由理學院長,香港科大能在短短九年內立足於世界名校之列,他功不可沒,1997年或母校中興大學聘認為校長(未接受)。更難能可貴者,他一直能學術、行政堅固,繼續有著作發表。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孔教授貧苦出身,自學成功,未念過小學中學而由紡廠小工成為大學副校長,值得鼓勵。
在國內推動科技的發展上,他以不遺餘力。一九七八年在上海植生所協助研究人員設計小型儀器並指導他們從事RuBisCo的提取純化,以及電融分析工作,從此建立合作關係,並帶未培養鐸未研究人員。一九八零年被美國科學院選拔為傑出交換學者,在復旦大學開辦暑期植物分子生物學講習班,有學員八十多人,授課四十小時,並介紹引進在植物分子生物學方面當時最新的進展和知識。
一九八一年收聘為農業部顧問小組秘書長,小組就任在中國四所主要農業大學(北京農大、南京農大、浙江農大、華中農大)訪問,考察一個月。
一九八三年上書建議國家科委在全國推動生物工程工作,科委立即接受建議併成立生物工程中心,成立了顧問委員會並聘認為副主作,任期三年(1983-86),生物工程因而在國內生根發展。
一九八三年與其他二十位學者專家應邀參加全國第一次科技政策研討會,提供許多建議。
一九八七年受美國科學院(U.S.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之託和中國科學院邀請調查中國生物工程開發狀況,並訪問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二十多所學校和研究所,所調查結果由the Committee on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elple's Republic of China 出版為"Biotechnoligy in China",現已發行二版,為目前對中國生物工程研究最早最有系統而又最具權威的著作。
孔教授奎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貢獻甚大。一九九二年第一批中國科學院院士歷史性的訪台,是由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教授,孔教授合力促成。一九九五年國家科委由聘請孔教授位海峽兩岸科技交流中心高級顧問,促進交流。自一九九三年開始,孔教授及致力於項台灣引進在農業方面的人才、技術和經驗,幫助開發海南的農業,海南與台灣位中國兩大熱帶寶島,自然條件相近,利用台灣在農業上成功的經驗,對海南的農業開發,幫助很大。
一九九五年孔教授代表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楊勝利教授共同推動在香港科大建立生物工程聯合實驗室,以待九七年之後,變為國家開放實驗室,同時,亦在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合作,甚著成效。
二零零一年,孔教授呼籲山東省和地方政府在沂蒙山區創辦臨沂大學,使有千萬以上人口的臨沂地區,有了有史以來第一所綜合大學,佔地三千畝,將設有醫、工、文、理學元,在二零零五年招生一萬二千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