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孔志約

鎖定
孔志約:經學家孔穎達孔子33世孫 [1] 唐代醫學官吏。嘗任禮部郎中兼太子洗馬、弘文館大學士之職。唐顯慶四年(659年),奉敕與蘇敬等人共同修纂《新修本草》,孔氏為本書寫序。尚著有《本草音義》二十卷,未見行世。
本    名
孔志約
所處時代
中國-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作品
《新修本草》
職    位
醫學家、官吏

孔志約歷史紀錄

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右御率府長史王元策。奉使天竺。得方士那羅邇婆寐。自言壽二百歲。雲有長生之術。上頗信之。深加禮敬。館之金飆門內。造延年之藥。竟不就。放還。死於長安。顯慶二年。右監門府長史蘇敬上言。陶宏景所撰本草。事多舛謬。請加刪補。詔令檢校中書令許敬宗。太常寺丞呂才。太史令李淳風。禮部郎中孔志約。尚藥奉御許孝崇。並諸名醫等二十人。增損舊本。徵天下郡縣所出藥物。並書圖之。仍令司空李績總監定之。並圖合成五十五卷。至四年正月十七日撰成。及奏。上問曰。本草行來自久。今之改修。何所異也。于志寧對曰。舊本草是陶宏景合神農本經及名醫別錄而註解之。宏景僻在江南。不能遍識藥物。多有紕謬。其所誤及別錄不書。四百有餘種。今皆考而正之。本草之外。新藥行用有效者。復百餘種。今附載之。此所以為勝也。上稱善。詔藏於秘府

孔志約藥學著作

《唐本草》槐耳 《唐本草》槐耳
《新修本草》五十四卷,成書於唐代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是中國第一部由中央政府主持編修的藥典,故又稱《唐本草》。此書由李績、于志寧蘇敬等23位儒臣、名醫參加編撰,因領銜者李績爵封“英國公”,故又有《英公本草》之稱。《新修本草》包括正文二十卷、目錄一卷、圖經七卷。該書以《本草經集註》為基礎,經過糾誤、增補,新增藥品114種,共計850種(不計分條及合併品種)。此書為中國第一部由官方組織人員編纂之藥物著作,書成後為醫學校之教本。唐代《新修本草》比西方最早的國家藥典——《紐倫堡藥典》提早近900年,具有重要史學意義。此書最遲於日本天平三年(公元721年)已東傳日本,彼邦“凡醫生皆讀蘇敬新修本草”。至今日本尚存此書正文十卷。全書又無存,近代於敦煌發現此書三種古抄斷簡,均流落海外。清末李夢瑩曾補輯新修本草,今存稿本。日本小島寶素、中尾萬三均致力補輯,未竟全功;岡西為人重輯新修本草(1964年)載藥850種,仿原書朱墨體例,考校精當。國人尚志鈞輯成《唐·新修本草》(1981年出版),收藥853種(增輯行荇華、領灰,分析石蜜),資料豐富,校點詳備。

孔志約編錄作品

孔志約著作 孔志約著作
唐代,修譜之風大盛,還出現了官修。顯慶四年(659年)下詔,任禮部郎中孔志約、著作郎楊仁卿、太子洗馬史玄道、太常丞呂才等主持修譜。大大擴大了士族的範圍,凡五品以上官職均可入選。修成之後,譜名定為《姓氏錄》,頒行全國。並將貞觀《氏族志》收繳焚燬(見《舊唐書·李義府傳》)。第三次是中宗復位之時。當時左散騎常待柳衝認為《氏族志》、《姓氏錄》頒行已近100年,士族變化很大,於是上表請求改修。中宗命柳衝與左僕射魏元忠及史官張錫、徐堅、吳耀等八人依據《氏族志》重新修撰,幾經波折,至玄宗即位,才撰成《姓族系錄》200卷。從此以後唐代就沒有再修過家譜了。唐代家譜的形式沒有多大變化。
唐高宗詔禮部侍郎孔志約、著作郎楊仁卿、太子洗馬史元道及太常丞呂才等十二人商議編錄,於顯慶四年(659)改《氏族志》為《姓氏錄》。高宗為該書親自寫序,並規定了類例。《姓氏錄》共收錄二百四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分為九等,當時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部收入,皇后四家被列入第一等。由於兵卒以軍功升五品以上官者亦入書限,引起縉紳士大夫譁然,多恥被甄敍,並號該書為“勳格”。隨後,李義府上奏高宗收回全國的《氏族志》加以焚燬。《姓氏錄》貫徹“各以品位為等第”的原則比《氏族志》更加徹底,所收的姓和家亦大為減少,已將當朝無官職的舊士族全部排除在外,説明它對舊族的貶抑超過了《氏族忘》。但與《氏族志》相同,《姓氏錄》在現實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亦很有限,婚姻崇尚門第的風氣以後依然盛行。

孔志約議狀

中台司禮太常伯隴西王博叉大夫孔志約等議狀一首竊以凡百在位。雖存敬上之道。當其為師。尚有不臣之義。況佛之垂法事超俗表。剔發同於毀傷。擁錫異乎簪紱。出家非色養之境。離塵豈榮名之地。功深濟度道極崇高。何必破彼玄門牽斯儒轍。披釋服而為孔拜。處俗塗而當法禮。存其教而毀其道。求其福而屈其身。再三研核謂乖通理。又道之為教。雖全髮膚出家超俗其歸一揆。加以遠標天構大啓皇基。義籍尊嚴式符高尚。並仍舊貫無點彝章。如必改作恐非稽古。雖君親崇敬用軫宸衷。道法難虧還留睿想既奉詢芻之詔 敢罄塵嶽之誠。懼不愜允追深戰惕。

孔志約作品選載

○議釋道不應拜俗狀  竊以凡百在位,雖存敬上之道,當其為師,尚有不臣之敬,況佛之垂法,事超俗表。剔?同於毀傷,擁錫異乎簪紱。出家非色養之境,離塵豈榮名之地?功深濟度,道極崇高。何必破彼元門,牽斯儒轍?披釋服而為孔拜,處俗塗而當法禮。存其教而毀其道,求其福而屈其身。再三研核,謂乖通理。又道之為教,雖全?膚,出家超俗,其歸一揆。加以遠標天構,大啓皇基;義籍尊嚴,式符高尚。並仍舊貫,無點彝章。如必改作,恐非稽古。雖君親崇敬,用軫神衷;道法雖虧,還留睿想。既奉詢芻之詔,敢罄塵嶽之誠。懼不愜允,追深戰惕,謹議。  ○本草序  蓋聞天在之大德曰生,運陰陽以播物;含靈之所保曰命,資亭育以盡年。蟄穴棲巢,感物之情蓋寡;範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而五味或爽,時昧甘辛之節;六氣斯脊,易愆寒燠之宜。中外交侵,形神分戰。飲食伺?,成腸胃之眚;風濕候隙,遘手足之災。幾纏膚腠,莫知救止;漸固膏肓,期於天折。  暨炎暉紀物,識藥石之功;?瑞名官,窮診候之術。草木鹹得其性,鬼神無所遁情。刳麝刳犀,驅泄邪惡;飛丹煉石,引納清和。大庇蒼生,普濟黔首。功侔造化,恩邁財成。日用不知,於今是賴。岐和彭緩,騰絕軌於前;李華張吳,振英聲於後。  昔秦政煨燔,茲經不預;永嘉喪亂,斯道尚存。梁陶宏景雅好攝生,研精藥術,以為本草經者,神農之所作,不刊之書也。惜其年代浸遠,簡編殘蠹,與桐雷眾記,頗或??,興言撰緝,勒成一家。亦以雕琢經方,潤色醫業。然而時鍾鼎峙,聞見闕於殊方;事非僉議,詮釋拘於獨學。至如重建平之防已,棄槐裏之半夏。秋採榆人,冬收?實。謬粱米之黃白,混荊子之牡蔓,異蘩蔞於雞腸,合由跋於鳶尾。防葵狼毒,妄曰同根;鈎吻黃精,引為連類。鉛錫莫辨,橙柚不分。凡此比例,蓋亦多矣。自時厥後,以迄於今,雖方技分鑣,名醫繼軌,更相祖述,罕能?正。乃復採杜蘅於及已,求忍冬於絡石,舍陟?而取?藤,退飛廉而用馬薊。承疑行妄,曾無有覺;疾療多殆,良深慨嘆!  既而朝議郎行右監門府長史騎都尉臣蘇恭,摭陶氏之乖違,辨俗用之紕紊,遂表請修定,深副聖懷,乃詔太尉揚州都督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臣無忌、大中大夫行尚藥奉御臣許孝崇等二十二人與蘇恭詳撰。竊以動植形生,因方舛性;春秋節變,感氣殊功。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乖於採摘,乃物是而時非。名實既爽,寒温多謬。用之凡庶,其欺已甚!於之君父,逆莫大焉!施是上稟神規,下詢眾議,普頒天下,營求藥物。羽毛鱗介,無遠大臻;根莖花實,有名鹹萃。遂乃詳探秘要,博綜方術。本經雖闕,有驗必書;別錄雖存,無稽必正。考其同異,擇其去取。鉛翰昭章,定羣言之得失;丹青綺煥,備庶物之形容。撰本草並圖經目錄等,凡成五十四卷。庶以網羅今古,開滌耳目。盡醫方之妙極,拯生靈之性命。傳萬祀而無昧,懸百王而不朽。
參考資料
  • 1.    車吉心 梁自絜 任孚先..齊魯文化大辭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07: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