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追封追谥表是自东周至清朝历代帝王为彰显对孔子的尊崇而进行追封追谥的列表。该表始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鲁哀公追谥孔子为尼父,终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确立至圣先师称号 [1],跨越战国至明清十余个朝代。
西汉元始元年汉平帝首封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492年)追谥文圣尼父。唐朝先后追封先圣、宣父、太师等称号,并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确立文宣王封号。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年间两度加封玄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西夏仁宗于1146年特封文宣帝。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至圣先师,清顺治年间最终定型为至圣先师称号。
朝代 年代 帝王 封谥
东周 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 鲁哀公 尼父
西汉 元始元年 (公元元年) 汉平帝 褒成宣尼公
北魏 太和十六年 (492年) 北魏孝文帝 文圣尼父
北周 大象二年 (580年) 北周静帝 邹国公
隋朝 开皇元年 (581年) 隋文帝 先师尼父
唐朝 贞观十一年 (637年) 唐太宗 宣父
武周 天绶元年 (690年) 武则天 隆道公
宋朝 大中祥符五年 (1012年) 宋真宗 至圣文宣王
西夏 人庆三年 (1146年) 夏仁宗 文宣帝
清朝 顺治十四年 (1657年) 清世祖 至圣先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