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孑孓

鎖定
孑孓是雙翅目蚊科蚊屬的昆蟲,是蚊子的幼蟲。 [2]  身體細長,胸部較頭部及腹部寬大,身體呈深褐色。 [3]  頭有咀嚼式口器,口刷發達,自上唇兩側出生。觸角生於頭部兩側。胸部胸節已癒合,明顯比腹部寬。 [4]  “孑孓”在象形字裏用來形容肢體屈伸絆倒的樣子,因游泳的時候身體一屈一伸,以此得名。 [5] 
孑孓分佈範圍廣闊,除南極洲外各大陸均有分佈。 [6]  多在稻田、溪流或家庭缸、盆積水中生活,夏日尤多。 [2]  在水中上下垂直遊動,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 [7]  雌蚊在吸完血後,便找有水的地方產卵。在夏天適宜的環境裏,雌蚊將卵產在水中。每隻雌蚊一生可產卵1000—3000個,它們完成一代的發育只需10—12天,一年可繁殖七八代。並且,雌蚊只要一次受孕,便可終生產卵。經過四次蜕皮後變成蛹,然後繼續在水中生活兩三天,即可羽化成蚊。 [8] 
孑孓是動物性釣餌的一種,可作誘餌引誘鯽魚、鯰魚等,曬乾收藏,垂釣時酌取部分摻入其他誘餌一起使用。 [2]  孑孓成蚊後,會給人帶來瘧疾,流行性腦炎等多種傳染病。發現孑孓,向水中滴幾滴煤油,幾分鐘後,其就會全部死亡。 [9]  消滅孑孓是防治蚊蟲的重要手段,需及時清理環境,不留死水,以防止滋生。 [4] 
中文名
孑孓
別    名
跟頭蟲
方學蟲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雙翅目
分佈區域
分佈於臭水/沉積水/死水中
形    態
身體細長,呈透明狀
成    蟲
蚊子
進化過程
,幼蟲(孑孓),,成蟲
拼    音
jié jué

孑孓形態特徵

孑孓身體細長,呈深褐色,胸部較頭部及腹部寬大,幼蟲體分為頭、胸、腹3部,各部着生毛或毛叢。頭部有觸角、複眼、單眼各1對,口器為咀嚼式,兩側有細長密集的口刷,藉助口刷的迅速擺動以攝取水中的食物。胸部略呈方形、不分節。腹部細長,可見9節。前7節形狀相似,第8節背面有氣孔器與氣門或細長的呼吸管。一般長2~5毫米。不同蚊屬的幼蟲形態不一樣,按蚊的幼蟲無呼吸管,有氣門,有掌狀門,靜態時與水面平行;庫蚊的呼吸管長而細,有多對呼吸管毛,無掌狀毛,靜態時頭垂下,與水面呈角度;伊蚊呼吸管短而粗,有一對呼吸管毛,無掌狀毛,靜態時與庫蚊一樣。

孑孓分佈棲息

孑孓分佈範圍

孑孓作為蚊子的幼蟲除南極洲外,各大陸均有分佈。

孑孓棲息環境

孑孓生活在淡水流域中,多在稻田、溪流或家庭缸、盆積水,污水中生存。

孑孓生活習性

孑孓(jiéjué)由雌蚊在淡水中產的卵孵化而成。其胸部較頭部及腹部寬大,游泳時身體劇烈的左右扭動,在水中上下垂直遊動,以水中的細菌和單細胞藻類為食,呼吸空氣。如庫蚊(家蚊)的孑孓尾端具有1條長呼吸管,管端為呼吸器的開口。呼吸時,身體與水面成一角度,使呼吸管垂直於水面;按蚊(瘧蚊)無呼吸管;孑孓尾端的呼吸器開口於身體表面,呼吸時身體與水面平行;若受驚,則馬上潛入水底。孑孓經3次蜕皮後發育成蛹,初期蛹仍可活動,將羽化時則基本不可動,而後羽化為成蚊。

孑孓衍變過程

卵:蚊子的卵根據種類的不同可能產在水面、水邊或水中三種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按蚊和家蚊,水邊的如伊蚊。按蚊和家蚊約在二天內孵化,而伊蚊則在三至五天。
幼蟲:蚊子的幼蟲稱為孑孓。孑孓用吸管呼吸。攝食有機物及微生物,口的刷毛會產生水流,流向嘴巴。這個時期約維持10~14天,經4次蜕皮後變成蛹。
蛹:蛹的形狀從側面看起來成逗點狀。不攝食,但可在水中游動。靠第一對呼吸角呼吸。經二天完全成熟。
成蟲:剛剛羽化的蚊子會排出蛹便,新出生的蚊子在翅膀沒有硬之前無法起飛(羽化)。雄蚊在羽化後24小時之內其腹節第八節以後全部反轉180°完成交配姿勢。交配的動作因種類而有不同,有的黃昏時刻在田野廣曠之處形成蚊柱作羣舞。蚊柱不一定單純由一種雄蚊聚集而成,往往有幾種不同蚊種集合而成。此時雌蚊見到羣舞光景,就飛近蚊柱與同種雄蚊交配離去。交配通常需要10-25秒。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後由雄性副腺分泌的液體,形成交配栓於雌性交配孔內,但逐漸溶解,約於24小時後完全消失。一生只交配一次,後其一生(100多天後)產下的卵尚可受精。
孑孓
孑孓(2張)
蚊子的平均壽命不長,雌性為3-100天,雄性為10-20天。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觸角呈絲狀,觸角毛一般比雌蚊濃密。它們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雌蚊需要叮咬動物以吸食血液來促進內卵的成熟。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質,它使血液更容易匯流到被叮咬處。蚊子唾液中的物質,讓被叮咬者的皮膚出現起包和發癢症狀。
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約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鮮血,每次飽餐一頓之後,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範圍內活動,不過最遠飛行距離可達180公里。
每隻雌蚊子一生產卵總數約為1000-3000個,它們一般把卵子產於水面,兩天後孵化成為水生的幼蟲——孑孓。孑孓以水中的藻類為食,它們經歷4次脱皮後才成長為蛹,漂浮在水面上,最終蛹表皮破裂,幼蚊誕生。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蟲期5-7天,蛹2-3天,成蟲羽化至吸血產卵3-7天,整個世代1-2周左右。
用途:幼蟲用作餵魚飼料。

孑孓物種危害

孑孓成長為蚊子後,可以傳播多種疾病如乙型腦炎、登革熱、黃熱病、瘧疾、絲蟲病等等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蚊子吸血的習性可分為三類:吸人血,兼吸人、畜血和吸畜血。單吸畜血的蚊子會在動物間傳播疾病;兼吸人、畜血的蚊子是人畜共患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因此,人類預防疾病要滅蚊防蚊,不給蚊子提供孳生的場所是減少蚊蟲的關鍵。此外,保護生態環境,不捕捉滅蚊生物(如蜻蜓、青蛙),適當使用化學藥物能降低蚊蟲密度;家庭防蚊可使用蚊帳等物理防蚊。

孑孓防治方法

消滅孑孓生存環境有的居住環境差,周圍死水多,需要經常噴藥,這樣不僅難度大,還會因此花費很多錢。所以不妨用及時清理垃圾,不要留死水,較為省心省力。

孑孓史料記載

《爾雅·釋魚》“蜎,環”晉郭璞注:“井中小蛣蟩赤蟲,名孑孓。”
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景州一宦家子,好取貓犬之類,拗折其足,捩之向後,觀其孑孓跳號以為戲。”

孑孓主要價值

孑孓營養豐富,蛋白質、粗脂肪營養成分含量較高,是一些魚類的天然餌料,在動物性餌料開發方面有着巨大的潛力,具有經濟效益。
孑孓食細菌和單細胞藻類,既能清理沼澤,又能防止多種病原出現,起到淨化水體的作用。同時它本身也是小魚小蝦的食物,由此進入水中生物的食物鏈,是生態環境中重要的部分。

孑孓海水滅蚊爭論

短期引進含鹽量千分之30以上的海水,確實可以殺死埃及斑蚊幼蟲,但當海水與溝渠中的淡水混合,成為含鹽量介於千分之0.5至30的淡鹹水,反而有利埃及斑蚊幼蟲的生長。 [1] 
在斯里蘭卡和婆羅乃等地海邊,皆已發現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能自然滋生於含鹽量千分之15以下的淡鹹水的積水容器,包括廢棄的水井、船體、塑料及玻璃容器等;而滋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海岸的埃及斑蚊,亦獲證實可在含鹽量千分之15的淡鹹水中存活。
全球有3500種以上蚊子,其中約有5%可滋生於淡鹹水中,而且能傳播包括瘧疾、腦炎病毒和絲蟲症等人類疾病,例如所羅門羣島最重要的瘧疾病媒法拉瘧蚊,主要滋生地就是淡鹹水溝渠。有些滋生於淡鹹水的蚊子,更會演化出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來適應含鹽量高的淡鹹水環境,例如將鈉和氯離子排出體外的腺體,以及增厚表皮以減少水和離子的通透性等,不過有許多蚊子不需要特殊演化就能適應淡鹹水,埃及斑蚊就是其中一種。 [1] 
已有研究證實,原本滋生於淡水的埃及斑蚊,能在含鹽量千分之8的淡鹹水中產卵、孵出幼蟲,且羽化成蚊,其存活與淡水環境並無顯著差異。亦有學者證實,滋生於淡水的埃及斑蚊,能和滋生於淡鹹水的埃及斑蚊自由交尾產生正常後代,顯示埃及斑蚊適應淡鹹水環境的能力極強。
近年來全球暖化日趨嚴重,許多研究病媒蚊的學者擔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進而擴大淡鹹水的範圍,將增加病媒蚊的滋生,且將擴大包括登革熱在內的蟲媒病流行。 [1] 
高雄市一旦全面施行海水滅蚊政策,將在引進地區造成許多淡鹹水環境,是否反而促成登革熱大規模流行,值得謹慎評估,高雄市衞生局應將科學研究證據納入防治措施的重要考慮。
【陳正成/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所教授(台北市)】來源:台灣《聯合報》
參考資料
  • 1.    引進海水衝灌疫區 高雄市欲打造孑孓大樂園?  .華夏經緯網-《台灣聯合報》[引用日期2017-01-15]
  • 2.    王長工編,實用釣魚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06,第166頁
  • 3.    陳穎著,節肢動物,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07,第101頁
  • 4.    孑孓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28]
  • 5.    郝銘鑑,孫歡主編,中華探名典,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4.07,第325頁
  • 6.    索俐著,生靈物語 北京那些蟲兒,北京燕山出版社,2021.06,第19頁
  • 7.    探索者編委會,探索發現科學館 奇趣的昆蟲,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1,第166頁
  • 8.    王左編著,從《昆蟲記》走向斑斕的昆蟲世界,研究出版社,2013.04,第166頁 167頁
  • 9.    洪池主編,生活知識手冊,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05,第4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