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子洲縣教育局

鎖定
子洲縣教育局是縣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辦公地址設在縣人民政府辦公大樓。局長劉小宏,大學本科學歷,2006年被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和省教育總工會評為“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和優秀黨政領導幹部”。黨總支書記高岱,大學專科學歷。分管政秘工作的副局長高傑偉,大學本科學歷。分管教育教學業務的副局長李永昌,大學專科學歷。分管財務工作的副局長張懷國,大學專科學歷。工會主席馬建崗,大學專科學歷。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是縣人民政府直屬機構,辦公地址設在教育局。主任杜修章,大學專科學歷,1999年被省教育廳、省政府教育督導團評為“全省教育督導先進工作者”。分管督學工作的副主任封湛崗,大學專科學歷。分管督政工作的副主任加光明,大學本科學歷。
中文名
子洲縣教育局
類    型
政府機構
成    立
2006年
隸    屬
子洲縣

子洲縣教育局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擬定全縣教育工作的貫徹意見、政策和規章等,並監督實施。
(二)研究提出全縣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和全縣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擬定教育體制改革的政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重 點、結構、速度,指導並協調實施。
(三)統籌、協調管理教育經費、教育撥款、教育基建等,監督有關政策和措施的貫徹落實。實施並監督有關教育收費標準。在縣本級財政中,縣直學校的經費預算(含教育事業費、教育基建投資)確定後,由縣教育局組織實施;指導學校開展好勤工儉學工作。
(四)綜合管理全縣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學前教育、成人教育、廣播電視及網絡教育、社會力量舉辦學教育等工作;負責中小學佈局結構的調整;指導全縣教育教學改革和重點學校建設;負責教育督導和評估工作。
(五)主管全縣教師工作,規劃並指導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指導並監督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加強編制管理,合理配置教育人力資源,優化師資隊伍;實施教師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和專業技術職務評審等工作;指導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
(六)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體育衞生與藝術教育工作及國防教育工作和青少年科普工作;指導縣直學校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
(七)統籌管理全縣基礎教育考試工作,研究提出基礎教育的招生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學籍管理工作。
(八)規劃、指導全縣教育教學科研工作。
(九)負責全縣教育系統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及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工作。
(十)管理縣教育局下屬事業單位,指導各類學會、協會、研究會、基金會等教育社團組織的工作。
(十一)加強全縣教育的對外聯絡與合作和教育宣傳工作。
(十二)承擔縣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有關具體工作。
(十三)承擔局黨委的有關具體工作。
(十四)承辦縣委、縣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交辦的其它事項。 [1] 

子洲縣教育局教育結構

子洲縣教育局下設教學研究室、工農教育辦公室、招生辦、勤工儉學辦4個事業單位。子洲縣教學研究室是教育局下設科級事業單位,負責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和指導工作,辦公地址在縣城東街,主任喬治軍,大學本科學歷。子洲縣工農教育辦公室是教育局下設科級事業單位,負責全縣工農文化科技知識方面的教育工作。辦公地址在縣城東街,主任李飛,大學本科學歷。子洲縣招生辦是縣招生委員會常設辦公機構,股級事業單位。負責全縣各類招生工作的日常事務。辦公地址在縣城東街。主任呼延榮,大學本科學歷。子洲縣勤工儉學辦公室是縣教育局下設股級事業單位,負責全縣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主任張秀山,大學專科學歷。全縣現有各類學校153所,其中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1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小學124所,幼兒園3所。在校生47967名,其中普通高中、職中在校生7076名,初中在校生15074名,小學在校生20415名,學前教育在園生2413名。現有教職工2711名,其中專任教師2664名。

子洲縣教育局發展現狀

2004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全縣廣大幹部羣眾鼎力支持下,全縣總投資1.2億元,於2006年5月“兩基”工作以較高水平通過省政府評估驗收。實施“兩基”目標,涉及千家萬户,惠及子孫後代。通過“兩基”攻堅,全縣中小學辦學條件大大改善,全縣中學和九年制學校均改制成寄宿制學校,基本能夠滿足寄宿生在校寄宿的需求,部分中心小學也改制成了寄宿制學校和半寄宿制學校。全縣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各類實驗室的建成和設備的裝備,刷新了我縣建縣50多年來中小學沒有一個標準實驗室的歷史。全縣小學適齡兒入學率99.98%;初中適齡少年數入學率99%;農民工子婦、農村留守兒童、女童及農村貧困子女全部隨新或就近入學。全縣小學專任教師合格率為100%;初中專任教師合格率為98%;全縣初中生均校舍5.5平方米,小學生均校舍4 .2平方米。初中建有“九室一部”、中心小學建有“七室一部”,完全小學、初小建有“一室一部或綜合室”。全縣4所初級中所實驗室設備設施達到Ⅰ類標準,4所達到Ⅱ類標準,10所達到Ⅲ類標準;4所小學儀器達到Ⅰ類標準,11所達到Ⅱ類標準,60所達到Ⅲ類標準。初中圖書生均達到15.4冊;師均達20冊;小學生均圖書10.25冊,師均圖書15冊。中小學體、音、美器材基本達到省頒佈標準,並能滿足教學需要,中小學衞生保健設備基本保證教學和師生日常需要。
2006年,雖然我縣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竭盡全力“兩基”攻堅,但是,教育局始終堅持一手抓“兩基”達標工作,一手抓學校常規管理,先後出台印發了義務教育階段“三個常規”管理基本要求,實行局室幹部包鄉鎮指導學校管理工作,並4次進行組織督查組對全縣中小學進行督導檢查,每次督導檢查結果均通報予全縣,有力地推進了全縣中小學學校常規管理、教學常規管理和德育工作常規管理進一步步入科學化發展軌道。在全縣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艱辛工作下,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參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試1560,二本以上錄取293人,位居榆林市第7名,位居榆林市南六縣第2名;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70%以上,位居全市前列;小學畢業生質量檢測標明,我縣小學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2007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縣職業教育事業迅速興起,原職業中學與子洲縣第三中學合併,創辦了子洲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普教與職教“二合一”辦學,教育資源互補,大大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第一,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初步配置。職教中心裝備了計算機、縫紉機、電焊等實訓設備,新建了農業種植和畜牧業養殖示範基地。第二,按計劃完成了招生任務。2007年,根據市上下達的職教招生指標,職教中心通過正確引導和廣泛宣傳,全額完成招生計劃。第三,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格局初步形成。2006年,職教中心與陝西省財經學校聯合招生200名,並簽訂了就業安置合同,開設了機電一體化、電子商務兩專業,藉助名校的辦學資源優勢,就業信息和就業渠道暢通,使學校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第四,開展農民實用技術短期培訓,努力服務“三農”。2007年,職教中心農業種植實訓基地建成後,引進優良新農作物品種60多種,聘請了農業技術專家實地指導,培訓青年農民2300多名,為農民發展經濟提供了技術保障。第五,積極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2007年,職教中心勞動力轉移培訓452人,被推薦到府谷恆源公司、蘇州金象電子公司、西安長德大酒店、內蒙古包頭秦龍公司等單位就業。子洲縣職業教育中心雖然起步遲,但發展速度快,而且辦學指導思想明確,規模辦學格局初步形成,為我縣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鋪平了道路。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