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子時

(中醫術語)

鎖定
是時地支之一。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
中文名
子時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子時概念

時地支之一,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

子時解讀

中醫認為:子,有滋(孳)之意,言陽氣始生,萬物孳生萌芽。
子時屬於時地支,時地支是二十四小時合十二時辰,一個地支主一個時辰。時辰是古代的計時單位。每一時辰相當於二小時。子時的具體時間是23點到次日1點。

子時中醫應用

子時一、子時養生

子時是指晚上23點到次日凌晨1點,是一天中最黑的時候,即由天黑轉為天亮這一時間段,陽氣開始生髮。這段時間膽經當令,“當令”就是值班的意思,此時膽經最旺。
《素問·靈蘭秘典論》言:“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意思是膽好似下決策的官員,具有決斷力。
膽氣(氣指經絡的運行,是人體生命的運動方式)充實,則行事果斷,有膽量。如果膽經出現問題,則會發生眼睛帶青、頭暈目眩、口苦、胸脅痛、腰痛、偏頭痛、膝關節痛、很少有耐心等症狀。子時養生最重要的是不要熬夜,不要吃夜宵,按時上牀睡覺,此時睡覺也最容易入睡,睡眠質量最好,第二天醒來後頭腦會覺得很清醒。

子時二、子午流注與子時

子午流注是從時間角度研究、認識人體生命現象,即研究人體臟腑、經脈的氣血流注盛衰規律的一種理論,它是子午流注針法的理論基礎。“子午”二字具有時間、陰陽和方位等含義。從時辰上看,一天有十二個時辰,用子午以分晝夜,子時是夜半,午時是中午。“流注”二字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動轉註,比喻自然界江河湖海水流的匯合和往返不息,也包含宇宙萬物的即時變化。中醫學將人體氣血循環比作水流,用以闡明十二經脈氣血的流注過程。
子午流注納子法,其運用方法是按十二地支時間的推移配合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順序開穴施治,也可按五輸穴配合五行相生的母子關係取穴針刺。
氣血流注有盛有衰,膽氣旺於子時(晚上23點到次日凌晨1點)而終於丑時。如膽經發生病變,可選取膽經的有關腧穴,當其方盛之時,採用“迎而奪之”的瀉法;膽氣衰退之時,採用“隨而濟之”的補法。
用補母瀉子法者,流注於子時者,經脈配屬膽經、五行配屬甲木,症狀可見頭痛、脅痛、瘧疾等,虛證則補其母穴“俠溪”,實證則瀉其子穴“陽輔”,另可配本穴“足臨泣”與原穴“丘墟”等。
[1-5] 
參考資料
  • 1.    王啓才.《針灸治療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年
  • 2.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第二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4年
  • 3.    宋一倫、楊學智.《中國中醫藥學術語集成·基礎理論與疾病分冊》:中醫古籍出版社,2005年
  • 4.    權依經、李民聽.《五運六氣詳解與應用》: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年
  • 5.    張國幹.《健康長壽之道:飲食與健康》:中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