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子午河

鎖定
子午河,漢江左岸支流,石泉縣以上有兩條支流(源頭):汶水河、堰平河(長安河),《石泉縣誌》以兩者皆正源,《西鄉縣誌》以長安河為正源,《陝西省志水利志》以汶水河為正源。
汶水河為正源,河水西南流,初名正河,過寧陝縣皇冠鎮雙河名兩河,左納東峪河後名金雞河,右納西河後名汶水河,到佛坪縣界三河口,再與北來的蒲河和由西北來的椒溪河相會,再蜿蜒於寧陝佛坪兩縣邊界南流入石泉縣境內的兩河,左納過寧陝縣東來的堰平河(長安河),再曲折西南行於西鄉洋縣界上,到白沙渡投入漢江。集水面積3028平方公里,幹流長153.8公里。 [1] 
子午河及其支流長安河原為古蜀道子午道(包括荔枝道)南段的重要線路,在軍事經濟社會歷史上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中文名
子午河
所屬水系
漢江左岸支流
發源地
寧陝縣秦嶺東梁南麓
流經地區
寧陝縣、佛坪縣、石泉縣、洋縣
河    口
洋縣黃金峽鎮白沙渡
集水面積
3028平方公里
幹流長
153.8公里

子午河幹流概況

子午河幹流走向

汶水河和堰坪河交匯後為幹流,子午河干流始於石泉縣兩河鎮,陝西省水利志載:集水面積3028平方公里,幹流長153.8公里, [1]  石泉縣誌載:全河流長160.7公里,流域面積2854.64平方公里。 [2]  走向為:
石泉縣境,子午河:為石泉西北部之大河,可行舟。其源有二,即汶水河和堰坪河(上游寧陝縣境內稱長安河)。汶水河,發源於寧陝縣上兩河,由佛坪縣大河壩處入境,於兩河鎮兩河大橋與堰坪河合流,境內流長17.41公里,流域面積81.53平方公里。汶水、堰坪2河於石泉兩河交匯,下游皆稱子午河,於兩河鄉的野人溝出境。境內流域面積32.64平方公里。 [2] 
子午河石泉縣兩河鎮段 子午河石泉縣兩河鎮段
子午河西鄉縣子午南口村(原南子午鎮)段 子午河西鄉縣子午南口村(原南子午鎮)段
西鄉縣境,從子午鄉孟家嘴入縣境,納牛羊河、經子午南口(原名子午鎮)後再納桑溪河、李家河,西流至白沙渡(屬洋縣)入漢江。河牀最寬200米,最窄80米,洪流量2000秒立方米,枯流量9.8秒立方米,境內長19.2公里,流域面積130平方公里。為縣境東北之重要河流。 [3] 
洋縣境,經桑溪鎮南緣與西鄉縣交界,從黃金峽鎮白贍晟南端注入漢江。縣內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44.87立方米/秒。 [4] 

子午河河道特徵

水系直接匯入大小支流20條,集水面積3028平方公里,跨兩地區五縣;幹流長153.8公里,上游段流經秦嶺高中山區,流向受地形及斷裂影響,山高谷深,河谷較窄,河道彎曲,多石灘急流,比降皆在20‰以上。到佛坪界三河匯流以後,逐漸進入低山區,河谷漸寬,漫灘階地亦較發育,形成小片寬谷壩子;兩河以下進入淺山區,兩岸丘陵起伏,壩子呈連續分佈,全河比降6.6‰。 [1] 

子午河水文特徵

據陝西省水利志,子午河年均徑流12.26億立方米兩河口站為11.4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量24.2億立方米,最小為5.41億立方米;年際年內分佈不勻較為突出。1925年(民國14年)和1967年曾出現4800立方米每秒和2800立方米每秒洪峯流量。 [1] 

子午河主要支流

汶水河,源於寧陝縣秦嶺東梁南麓,主要由金雞河、西河、兩河、寸耳壩溝、五龍河、東峪河、曹家溝、張家溝、長坪河等30多條小河溝彙集而成。流經新場、鋼鐵、皇冠、五龍、筒車灣、油坊坳、梅子等鄉,在西灣與蒲河匯合後流入子午河,進入石泉縣境內。從秦嶺東梁至汶水河口,南北長53公里,西與蒲河分界,東與旬河、長安河流域分界。東西寬約40公里,流域面積1110.3平方公里。是本縣境內最大的河流。流域內有7個鄉。河流上游狹窄陡急。中、下游逐漸平緩寬暢,形成河谷地帶,是本縣水稻主產區之一。汶水河的流向由東北向西南,河流高差2362.7米,河道總長101.36公里,平均比降1.06%,平均徑流深390毫米,徑流總量43302萬米。平均流量13.7米/秒。4~7月為汛期,其徑流量為全年總徑流量的70%。2月為枯水期,最小流量1.52米/秒。流域內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較少,平均每年輸沙量為11.88萬噸。水能資源比較豐富,水能理論藴藏量為72566千瓦,可開發量為18734千瓦。 [5] 
長安河,源於寧陝縣平河梁南麓,由東河、斜峪河、湯坪河、雙河、麻莊河等10條支流彙集而成。流經老城、城關鎮、賈營、獅子壩、華嚴、湯坪6個鄉(鎮),在湯坪鄉青草關處流入石泉縣境內。流域面積458平方公里,是縣內人口密度最大的流域。西萬公路沿長安河南北相通,流域內交通比較發達。從平河梁南麓至青草關,河道總長48.9公里,平均比降2.58%。平均徑流深375毫米,徑流總量17175萬米,平均流量為5.37米/秒。7~9月為汛期,2月為枯水期,流域內植被狀況良好,水土流失不嚴重。水能資源比較豐富,理論藴藏量50883千瓦,可開發量6411千瓦。現已建成關口、紅星、華嚴、湯坪等多處小型水電站。 [5] 
蒲河,因上游盛產蒲木,故得名。發源於寧陝縣柴家關鄉,於寧陝縣四畝地鄉入西鄉縣陳家壩境,納養馬河、構園溝、文家溝、冷水溝、金竹溝、小堰等水,流經陳家壩、石墩河鄉至大河壩鄉三河口村匯汶水河。河牀最寬處300米,最窄處30米,年徑流量2.125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6.74秒立方米,縣境流程22公里,比降7.4%,流域面積123.1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125億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1980年7月2日,陳家壩地區為1390秒立方米;最小枯流量0.8秒立方米,流速每秒7米。結冰期,陳家壩地區約30天左右。水能藴藏量12200千瓦。該河易發生洪水。河上架設鐵索橋3座,公路橋1座,發電站5座,發電量72千瓦,河兩岸修建灌溉堰渠12條。縣境內主要支流有養馬溝、三河溝、文家溝、三郎溝、枸園溝、石橋溝、金竹溝、石墩河等小溪。 [3] 
椒溪河,發源於佛坪縣龍草坪鄉的北廟子,該地原有花椒樹林,產白花椒,故得名。流向由北向南,縱貫全縣7鄉(鎮),流至大河壩鄉三河口,匯汶水河、蒲河水,南流大河壩出境,在石泉匯入子午河。縣境內流長80.5公里,流域面積592.1平方公里,河牀平均寬60米。平均比降9.83%,境內落差1118米;年平均徑流量2.665億立方米,平均流量8.449秒立方米。最大洪峯流量:1980年7月2日,縣城地區1393秒立方米;最小枯流量0.8秒立方米。結冰期,上游90天,下游30天。水能藴藏量42816千瓦,龍草坪、長角壩、袁家莊、東嶽殿、西岔河、十畝地、大河壩等鄉鎮境內溝溪均匯入椒溪河。沿河兩岸修堰渠25條,引水灌溉農田7000多畝,公路橋5座,鐵索橋20座,電站11座。較大支流有:大東河、沙窩河、小東河。 [6] 
子午河支流椒溪河佛坪縣城區段 子午河支流椒溪河佛坪縣城區段 [7]

子午河航道棧道

子午河棧道交通

子午道線路圖 子午道線路圖 [8]
子午道晉以後的新線路,經過子午河支流長安河及子午河南子午鎮一段。秦嶺以北和南子午鎮以西線路仍依舊道,中間一段有變化。大致是從寧陝縣江口鎮起,路線折向西南,越嶺溯冷水河谷西上關帝廟,又折南翻雞公梁至七里溝口,進入月河河谷。沿谷西南上,過洵陽壩,越平河梁,入長安河河谷,順谷而下,經火地塘、西腰嶺關、寧陝老城、關口(寧陝縣城)和湯坪,進入石泉縣境。再過青草關、斬龍埡、堰平、兩河口,至西鄉縣南子午鎮。此後,子午道路線再無大的變動,只有小的調整,如清代曾將由兩河口西南去南子午鎮,再折西北去金水鎮的曲折路線,改為由兩河口直接向西經扇子坡、湘子山、土門埡、鐵門關至金水鎮的直西路線。
子午道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雖然經過了上述大的改線和幾處小的調整,但其舊路並未因改線而廢棄,仍繼續發揮着與新線不同的作用。新線去漢中比舊線捷近,但舊線去漢陰、安康則比新線捷近。742~756(唐代天寶年間)開闢的“荔枝道”,南子午鎮以北利用的是子午道新線路,南子午鎮以南則離開子午道,經西鄉、鎮巴至四川涪州,成為繼金牛道之後由秦入蜀的另一捷徑。 [8] 
黑水蒲河道,由周至縣黑河河谷至佛坪縣蒲河河谷道路。經縣境內的陳家壩、石墩河、三河口、大河壩接子午道。 [9] 

子午河航道航運

子午河在西鄉縣境內航道:從子午鎮孟家嘴入境,經桑溪鎮、王家壩、白沙渡入漢江,境內流長20公里,可通3噸木船。子午河有明星、羅家壩,漢江有唐興寺、碾子溝口、三花石、馬家莊、老茶鎮、三道夾保留渡口。 [10] 

子午河水利概況

子午河引水工程

清末,佛坪縣陳家壩鄉郭家壩村一郭姓農民,在蒲河東岸修築一條長約二公里的堰渠,向郭家壩引水,沿途在石崖上鑿眼栽石,砌堰300多米長,堰渠修成後,可灌田100多畝。經數年勞動,耗資巨大,堰渠終於修成。但因渠首經陳家壩地界,陳姓不讓從自己地界過水。後訴訟官府,郭姓敗訴,導致破產,渠未能通水,後堰渠坍毀。郭將全部田產賣掉遷往他鄉。懸崖上渠堰遺蹟還在。 [11] 
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示意圖 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示意圖 [12]
引漢濟渭工程,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穿越秦嶺屏障,主要由黃金峽水利樞紐、秦嶺輸水隧洞和三河口水利樞紐等三大部分組成。工程規劃在漢江干流黃金峽和支流子午河分別修建水源工程黃金峽水利樞紐和三河口水利樞紐蓄水,經總長98.3公里的秦嶺隧洞送至關中。工程供水範圍為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沿渭大中城市,主要解決城市生活、工業生產用水問題。工程總調水規模15億立方米,其中從漢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調水5億立方米,從漢江干流黃金峽水庫提117米引水10億立方米;工程設計最大輸水流量70立方米每秒,水庫總庫容9.39億立方米,泵站總裝機功率15.65萬千瓦,電站總裝機容量18萬千瓦,工程建設總工期99個月,靜態總投資168億元。
其中,三河口水利樞紐為引漢濟渭工程的兩個水源之一,是整個調水工程的調蓄中樞。壩址位於佛坪縣與寧陝縣交界的子午河峽谷段,在椒溪河、蒲河、汶水河交匯口下游2公里處,壩址斷面多年平均徑流量8.70億立方米。攔河壩為碾壓混凝土拱壩,最大壩高145米,總庫容7.1億立方米。壩後泵站總裝機功率2.7萬千瓦,設計揚程97.7米。電站總裝機容量4.5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02億度。 [12]  工程於2014年2月開工,規劃至11月起開始截流,2017年實現初期蓄水。 [13] 

子午河防洪工程

建國後,佛坪縣縣、鄉兩級多次對椒溪河、蒲河勘查規劃,在陳家壩、石墩河、大河壩、袁家莊、肖家莊、三教殿、栗子壩等地沿河兩岸栽柳樹、修水箭等,保護農田村莊。20世紀50年代陝西省水利廳撥款修建陳家壩河堤;從60年代起,在石墩河、陳家壩街後修築防洪堤,在石墩河河灘造田150畝。 [11] 

子午河水電工程

西鄉縣境內,子午河支流牛羊河上開發有子午電站,在子午鄉民新村,水頭27米,裝機千瓦,於1983年2月建成投產。 [14] 
佛坪縣境內,1959年5月到1960年5月,袁家莊公社在縣城北門外,利用塘灣到袁家莊下街灌溉渠道自然落差,採用自制木質水輪機帶動,建成佛坪第一座12千瓦水電站,供機關單位、居民用電。1964年在袁家莊八畝田改建為64千瓦水電站一座。1960年7月,陳家壩公社利用孔家灣灌溉渠道自然落差,採用自制木質水輪機帶動建成12千瓦水電站。1964年,在西岔河公社柏樹林水泵站配用18千瓦發電機發電。到1965年底,全縣建成小型電站5座(包括報廢的1座),裝機容量99千瓦,年發電量90萬度。
1966~1977年,全縣以水輪泵抽水站與小電站相結合,先後建成石墩河、栗子壩、郭家壩、長角壩、嶽壩、肖家莊、三教殿、銀廠溝、譚家河等12座水電站,裝機容量104千瓦。1977年5月動工修建肖家莊400千瓦水電站,1980年5月投產。1978年至1989年間,先後建成三教殿村、龍草坪大橋、龍草坪温泉、長角壩、回龍寺、嶽壩、彭家溝、蒿林灣、上沙窩、三河口、龍潭子、十畝地、石墩河、東河等地19座電站(其中縣辦1座、鄉辦6座、村辦12座),總裝機容量1399千瓦。從1985年起,少數邊遠村、組的個户或聯户安裝微型發電機發電。到1989年底,安裝微型發電機38台,總裝機發電量88.4千瓦。 [15] 

子午河流域地貌

子午河上游各支流長安河、汶水河、蒲河的上游多在寧陝縣境內,海拔820~1000米,具有山地南温帶的氣候特點,氣候温和,雨量充沛,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林特資源豐富,適應於多種農作物生長。飼草飼料資源豐富,有中、小型草場草坡155384畝,佔全縣總草場草坡面積的57.8%,牧草生長繁茂,水源充足,為寧陝縣主要牧場。農作物種類主要有:小麥、水稻、玉米、洋芋、雜糧等。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農耕面積和糧食產量均佔全縣的40%左右。 [16] 
長安河、蒲河、汶水河的下游河谷地帶,在寧陝縣南部,海拔820米以下,為北亞熱帶氣候,温暖濕潤,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玉米、豆類等,一年二熟。是本縣的糧食和油料生產基地。其產量分別佔全縣總產量的45%和55%以上。經濟林特作物主要有桑、桐、棕等亞熱帶植物。此外,還有大量的櫟類樹種。主要特產有蠶繭、油桐、棕片、木耳等。鐵爐壩、湯坪、華嚴、城關等鄉已初步成為本縣的蠶繭生產基地,油坊坳、筒車灣、湯坪一帶已初步成為木耳生產基地。該地區位於低山河谷,南北方向有公路通過,東西兩側均有地方公路連接,交通比較便利,大部分鄉村分佈在縣城和區公所周圍,距集鎮較近,經濟文化相對發達。 [17] 
支流椒溪河流域多在佛坪縣境內,地處秦嶺腹地,總體地形西北高、東南低。上游源頭在秦嶺主脊,自西而東有黃桶梁、光頭山,為南北坡分水嶺,亦為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東有天花山、老庵子;西有爛店子梁、觀音山;中部有鰲山、文觀廟梁蜿蜒伸展,接連娘娘山主峯,構成倒掛的“山”字型骨架,形成低山和中山的高程差異,縣東西兩半以山相隔,彙集為金水、椒溪兩個水系。蒲河系過境水,與椒溪交於三河口。三條河道縱貫全縣。山體多呈中切峽谷,溝壑縱橫,羣峯四起。河溝兩岸分佈大小不等的洪積、沖積、淤積台地,地勢較平坦,為基本農田的分佈區。 [18] 
西鄉縣境內,屬子午河下游,為低山區。低山區海拔小於1200米,相對高差200—500米,多由花崗岩、變質岩、灰巖構成地貌,部分地區也出露有千枚巖和板岩。在新地質構造及河流浸蝕等綜合因素作用下,溝谷切割,支離破碎,形成溝梁相間,連綿起伏的地形,其間亦有小面積壩子,如木竹壩、小漁壩、三郎鋪、七星壩、簡池壩等,上高川經中高川至下高川一帶屬灰岩溶蝕盆地。土地坡度較大,平均坡度28.4度,田少,地多,耕地質量較差,地陡土層薄,肥力不足,土壤以黃褐土、黃棕壤為主,亦有少量水稻土、紫色土。小氣候影響大,年均氣温10℃,低温為主,災害多。 [19] 
石泉縣境內,屬河谷丘陵區,平均海拔410~695米。包括草溝——馬嶺,古堰——石泉兩個壩子,土地總面積28.26萬畝,佔全縣面積12.35%。光照、耕地條件較好。交通便利,工農業生產發達。糧、油、桑為優勢。人多地少,旱澇災害嚴重,薪柴緊缺。 [20] 

子午河城鎮關塞

子午河幹流沿岸

石泉縣兩河鎮 石泉縣兩河鎮
石泉縣兩河鎮,位於石泉縣西北邊緣。鄉駐地兩河街。因汶水、堰坪兩條小河在街頭匯合而得名。全境面積91平方公里。現轄雙河、童關、中心、艾心、新春、張家河、高原、迎和、金盆、三義、清水溝11個行政村,65個村民小組,1545户,6600人。主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油菜、西瓜、天麻、杜仲。西瓜以皮薄味甜而著稱。獼猴桃年產居全縣首位。農業總產值233.44萬元。鄉鎮企業有水泥廠、磚瓦廠、農械廠、榨油廠、林牧場、貿易貨棧。有完全中學1所、小學1所、初小23所,地段醫院1所,農村醫療站6所。境內有西萬公路、兩佛公路,可通漢中、佛坪、西安。 [21] 
西鄉縣南子午鎮 西鄉縣南子午鎮
西鄉縣子午南口:舊名子午鎮,又稱棋盤街,地處子午峪南。南宋為抗金前沿陣地,背山面水,地勢險要,東涉饒風、石泉,北趨兩河、寧陝,自古兵家視為戰略要地,昔設巡檢防範。 [22]  明崇禎七年(1634),陝北農民軍張獻忠等十三營據南山,入城者二三千人,八年十二月,部分農民軍被明參將羅於萃擊敗於子午河,放回隨軍子女2000餘口,餘部奔饒風關。 [23] 
洋縣桑溪鎮,位於縣城東部,因境內桑溪河而取名。鄉境東鄰石泉縣和西鄉縣,南臨子午河,西瀕漢江,西北接良心鄉,北靠佛坪縣。屬低山、丘陵地帶,總面積60平方公里。鄉轄桑溪溝、碌砠坪、夭莊、曾家院、李家莊、杏樹嶺6個村民委員會,31個村民小組,59個自然村。1989年有1006户,4395人(含非農業人口81人),均為漢族。鄉政府駐桑溪溝,距縣城71.5公里。 [24] 

子午河長安河沿岸

寧陝縣城,即城關鎮、關口鎮。位於寧陝縣境南部偏西,寧陝縣人民政府、城關區工委、城關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為本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長安河自北而南,穿鎮而過,與東河在此交匯後蜿蜒西流,上下均有大橋相連,西萬公路從鎮西經過。新修的河堤形成環形街。城關鎮山青水秀,春來百花爭妍,夏季蒼翠葱鬱,秋日紅葉似染,冬天銀裝素裹。城關鎮地處三面環山、三水相融的五穀之中,北為長安河上谷口,南為長安河下谷口,西南為西溝谷口,東北有魚洞河谷口,東南為東河谷口。山高谷峽,地勢險要,為關卡要塞之地。唐代在此設置五穀關。此關係子午道上第五關隘(依次為子午即石羊關、夾嶺關、高關、腰嶺關、五穀關),並設五郎壩巡檢司。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設五郎廳。清嘉慶五年(1800)白蓮教起義軍遍及川鄂陝三邊,為保護省城西安,清仁宗准奏在五郎廳之五郎關口處築城建鎮(即新城,武衙同總兵署駐此;文衙在老城),並賜鎮名“寧陝”。故有秦嶺寧則長安寧,長安寧則陝西寧之説。習慣簡稱為“關口”。民國二十五年(1936)縣址遷移關口。1949年12月5日關口解放,縣人民政府駐此。
寧陝老城,位於寧陝縣城北5公里。老城是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置廳治所在地。清嘉慶三年(1787)修築“文衙”城,七年(1802)修築“武衙”城,因建城的先後不同,故有“老城”與“新城”之別。老城從置廳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為廳或縣治所在地。民國二十五年(1936)以後為城關聯保第五、六、七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改屬城關鄉第三、四保。1950年設置老城、梁家2鄉。1952年又增設慄柞鄉,屬第一區。1964年設老城公社,為縣直屬;1983年改為老城鄉,後撤鄉併入城關鎮,更老城村。城垣沿山大部分尚存,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5] 

子午河椒溪河沿岸

椒溪河上有佛坪縣長角壩鎮佛坪縣城、十畝地鎮等。
十畝地、東嶽殿、長角壩、嶽壩、栗子壩、龍草坪鄉政府駐地,建國前後均無集鎮。20世紀70年代,隨着經濟、文化發展,逐步成為當地交易中心。 [26] 
佛坪縣城,清道光五年(1825),佛坪置廳後,廳城設今周至縣厚畛子鄉佛爺坪。據《佛坪廳志》載:“佛坪城,道光五年同知景梁曾始建。東西二百四十二步,南北一百三十四步,周長三百九十五丈三尺四寸,基闊二丈,頂闊一丈二尺。門三:東曰‘景陽’,西曰‘豐樂’,南曰‘延薰’,其上俱有譙樓。……城外東北隅舊有護城堤,歲久亦圯,水患堪虞,光緒八年同知劉瑛重修之。”據1986年5月,佛坪縣誌辦公室實地考查,佛坪廳城遺址猶存(見《附錄·佛坪老縣城考察報告》)。民國15年(1926),縣城遷至袁家莊。建國後,屬袁家莊鎮,縣城建設發展較快,已逐步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7] 

子午河汶水河沿岸

汶水河沿岸有寧陝縣筒車灣鎮梅子鎮、佛坪縣大河壩鎮
寧陝縣筒車灣,位於寧陝縣城西部,東連湯坪鎮,南鄰梅子鄉,西與四畝地鎮相接,北與皇冠、新場毗鄰,森林覆蓋率93%。西漢高速公路貫穿全鎮,北距西安121公里,南離漢中122公里。鎮內林木以漆樹、杉樹、松樹、櫟類為主,主要林產品有生漆、核桃、板栗、香菇、木耳等,野生動物有大熊貓、羚牛、金絲猴、錦雞等,野生中藥材有天麻、杜仲、棗皮、豬苓等。貫穿全鎮的汶水河,發源於秦嶺山脈,河道總長101.36公里,流域面積1110平方公里,平均徑流總量6.33億立方米,水質優良,是縣域內最大的河流,也是引漢濟渭工程的主要水源地。鎮內的生態旅遊、綠色食品、綠色水電等產業蓬勃發展.投資2000餘萬元的汶水河漂流及蒼龍峽溯溪探險旅遊項目於2008年5月投入運營。 [28] 
寧陝縣梅子鄉,地處寧陝縣西南部,鄉政府距210國道25公里,距縣城56公里,東與筒車灣鎮相連,西、南與石泉縣兩河鎮接壤,北與佛坪縣毗鄰。梅子鄉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屬秦嶺中淺山過渡帶,農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薯類為主;農副產品有香菇、木耳、板栗、核桃等。寧陝縣境內第一大河流汶水河由東向西貫穿全鄉,是“引漢濟渭”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梅子鄉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0%,林地面積達11萬畝。西漢高速公路橫貫全鄉18公里,高速路石泉、佛坪出入口設在梅子鄉境內。山野特產資源極為豐富,盛產竹筍、厥菜、香椿等數十種野菜,盛產杜仲、棗皮、天麻、茯苓、黃姜等多種名貴中藥材。 [29] 
三河關:宋置。位於佛坪縣東南,大河壩鎮三河口村,蒲河、汶水河、椒溪河匯合處。古代黑水蒲河道經此。據光緒《洋縣誌》載:“三河關,在縣東北二百里,即三河口舊道,向有巡檢司,明弘治初裁。”“清順治九年(1652),設黑水峪遊擊一員,駐三河口。康熙元年(1662)奉裁,十三年(1674)仍於其地設遊擊一員,至十九年(1680)始裁。”

子午河蒲河沿岸

蒲河上有寧陝縣四畝地鎮、佛坪縣陳家壩鎮石墩河鎮
四畝地鎮,位於寧陝縣城西部,南與漢中市佛坪縣陳家壩鎮毗鄰,北與户縣、周至接壤,距縣城64公里,總面積370平方公里。集鎮商貿活躍。境內生物、礦產、水力、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是典型的生態林業鎮。森林覆蓋率達96%,流經全鎮的蒲河為寧陝第二大河。當地盛產棗皮、黨蔘、豬苓、天麻等名貴中藥材,已建成萬畝板栗、核桃綠色經濟林果園。該鎮生態自然景觀優美。海拔2396米的天華山和蘭花湖是極具開發潛力的生態旅遊項目。天華山峯頂建有藥王廟,山巔盛產中草藥,其中以黨蔘最為著名,又稱秦黨。山色隨季節更替而變換無窮,時常為白雲紫霧繚繞,其間懸崖飛瀑、涼風徐徐、綠草如茵、鳥語花香。而與之遙相呼應的蘭花湖又以獨有的高山濕地風光見長,湖水清澈見底,周圍葱鬱的原始森林與湖水交相輝映,美不勝收。2007年,投資過億元的“南水北調”工程中線項目“引漢濟渭”工程在四畝地鎮開工。 [30] 
陳家壩鎮,位於佛坪縣東,蒲河中游,陳家壩鄉政府駐地。1986年街道常住人口450人。與寧陝縣四畝地鄉接界,農曆一、四、七逢集。原街長200米,陳(家壩)三(河口)公路通車後,擴展到1000米以上。1984年街道鋪為水泥路,街道有服務行業和鄉級行政企事業單位。該街道商業貿易,較本縣其它集鎮活躍,客商來自本縣及關中、寧陝、石泉、洋縣、城固、西鄉等地,有部分外省客商。
石墩河鎮大河壩鎮,建於清代,街道狹小。1973年公路修通後,擴建機關、單位、房舍,整修街道;西岔河原有街道,甚狹小,70年代以後,原街道漸廢圯,交易移於周城公路兩側。 [26] 
參考資料
  • 1.    陝西省地方誌纂委員會 .陝西省志 第13卷 水利志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1月1日 :長江水系 .
  • 2.    石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石泉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12月 :卷二 自然環境志 第三章 水文 第二節 河流 .
  • 3.    西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西鄉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01月 :自然環境志 第四章 水 文 第一節 地表水 .
  • 4.    洋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洋縣誌 :三秦出版社 ,1996 :卷二 自然地理 第四章 水文 第二節 地表水 .
  • 5.    寧陝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寧陝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自然環境志 第三章 水 文 第一節 地表水 .
  • 6.    佛坪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佛坪縣誌:三秦出版社,1993年12月 :卷三 自然環境 第三章 水文 第一節 地表水
  • 7.    我縣全力以赴應對持續強降雨災害  .佛坪縣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引用日期2014-07-08]
  • 8.    陝西省地方誌纂委員會.陝西省志 第26卷 1 公路誌: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1日:古道-子午道
  • 9.    佛坪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佛坪縣誌:三秦出版社,1993年12月 :卷十六 交通郵電 第一章 道 路 第一節 古 道 .
  • 10.    西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西鄉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01月 :交通郵電志 第一章 交 通 第六節 水 路 .
  • 11.    佛坪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佛坪縣誌:三秦出版社,1993年12月 :卷十二 農業 第六章 水利 第二節 水利工程 .
  • 12.    陝西省引漢濟渭工程概況  .陝西省水利[引用日期2014-07-08]
  • 13.    三河口水利樞紐工程開工 2017年西安人將喝上漢江水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7-08]
  • 14.    西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西鄉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01月 :水利水保志 第二章 水電 第一節 水電站建設 .
  • 15.    佛坪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佛坪縣誌:三秦出版社,1993年12月 :卷十二 農業 第六章 水利 第四節 小水電 .
  • 16.    寧陝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寧陝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自然環境志 第二章 地 貌 第二節 中山區 .
  • 17.    寧陝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寧陝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自然環境志 第二章 地 貌 第三節 低山河谷區 .
  • 18.    佛坪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佛坪縣誌:三秦出版社,1993年12月 :卷三 自然環境 第二章 地貌 .
  • 19.    西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西鄉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01月 :自然環境志 第二章 地 貌 第三節 東部低山 .
  • 20.    石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石泉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12月 :卷二 自然環境志 第一章 地質·地貌 第三節 地貌分區 .
  • 21.    石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石泉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12月 :卷一 行政建置志 第四章 區、鄉現狀 第三節 饒峯區 .
  • 22.    西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西鄉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01月 :軍事志 第七章 軍事設施 第二節 山寨關隘 .
  • 23.    西鄉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西鄉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1年01月 :軍事志 第三章 兵事紀略 第一節 漢至清代 .
  • 24.    洋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洋縣誌 :三秦出版社 ,1996 :卷一 建 置 第四章 行政區劃 第二節 解放後區劃 .
  • 25.    寧陝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寧陝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行政建置志 第三章 鄉鎮沿革 .
  • 26.    佛坪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佛坪縣誌:三秦出版社,1993年12月 :卷十八 城鄉建設 第一章 城鄉建設 第二節 農村集鎮 .
  • 27.    佛坪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佛坪縣誌:三秦出版社,1993年12月 :卷十八 城鄉建設 第一章 城鄉建設 .
  • 28.    寧陝縣筒車灣  .寧陝縣[引用日期2014-07-08]
  • 29.    寧陝縣梅子鄉  .寧陝縣[引用日期2014-07-08]
  • 30.    寧陝縣四畝地鎮  .寧陝縣[引用日期2014-07-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