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嬴汶河

鎖定
嬴汶河,黃河支流大汶河北支牟汶河的的支流,發源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南部山區官莊街道的池涼泉,沿峽谷蜿蜒南流,穿長城嶺進入萊蕪市境,經茶業口曲折南流,納嵬石河,又西流入雪野水庫,出庫南流經春秋齊嬴邑(萊城西北20公里的城子縣村),故名嬴汶,2021年10月,入選《濟南市第一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 [12]  。西南流至漸汶河村入大汶河上游主流牟汶河。全長86公里,流域面積1326平方公里。 [3] 
嬴汶河建國後,流域內建成雪野水庫、公家莊水庫、黃前水庫、小安門水庫等攔蓄水工程,特別是雪野水庫,總庫容達2.21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0萬畝,有效灌溉12.5萬畝。支流石汶河水力資源豐富,幹流上建有黃前、祥溝、石河咀、開山等水電工程。
中文名
嬴汶河
別    名
匯河
所屬水系
黃河支流大汶河北支牟汶河的的支流
地理位置
山東省萊蕪市
流經地區
章丘、萊蕪、岱嶽
發源地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南部山區的池涼泉
主要支流
石汶河
槐樹河
寨裏河
河    長
86 km
流域面積
1326 km²
河    口
岱嶽區範鎮大王莊西南漸汶河村

嬴汶河幹流概況

嬴汶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嬴汶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 章丘、萊蕪段
嬴汶河是大汶河三大源流之一,古史舊志多以此河為大汶河之主流,並有“汶出萊蕪原山”之説。是萊蕪北部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境內第二大河流。發源於濟南市章丘區南部山區的官莊街道池涼泉,沿峽谷蜿蜒南流,穿長城嶺(古齊長城)進入萊蕪北境,章丘區境內河長8.9公里,流域面積47.4平方公里; [1]  經茶業口鎮曲折南流,納嵬石河,又西流注入雪野湖(原雪野水庫),並與西來的通天河匯合,由雪野湖又南流5公里至山口村,由山區流入泰萊平原。因流經古嬴城(城子縣村),故名嬴汶河。嬴汶河出山後又向西南流,右岸先後有大槐樹河、寨裏河匯入,至王家窪村經楊莊西出境,從發源地至出萊蕪境長71.5公里,是大汶河水系中的最長山區河段,流域面積845.88平方公里,境內長59公里,流域面積743.28平方公里,下游河道一般寬320米左右,最寬處600米左右,河底比降為1.8‰,兩岸均有堤防控制。 [2] 
發源地章丘天倉嶺 發源地章丘天倉嶺
發源地章丘官莊街道的池涼泉村河段 發源地章丘官莊街道的池涼泉村河段
萊蕪茶葉口鎮段 萊蕪茶葉口鎮段
雪野水庫庫區段 雪野水庫庫區段
萊蕪 寨裏鎮河道 萊蕪 寨裏鎮河道
  • 岱嶽區段
嬴汶河南流至倪家莊東北處入岱嶽區境,在範鎮大王莊西南與石汶河並流匯入牟汶河,全長86公里,流域面積1326平方公里。上游建有雪野、公家莊、小安門等3個水庫。境內河長16公里,流域面積151.3公里。河道入境是下游,比降1.2%,河寬為400~700米,河底比降千分之一點一。 [4]  河寬淺,淤沙較深,形成小沙丘。1995~2002年,受採砂影響,沙丘已盡,砂資源已枯竭,河道兩岸多已植樹成林。在泰萊公路北側,建有勝利渠引水攔河節制閘,為勝利引水渠提供水源。由於上游污染源少,水質清澈,符合農業用水和漁業用水標準。 [3] 
石汶河、瀛汶河、牟汶河匯流處範鎮徐家莊 石汶河、瀛汶河、牟汶河匯流處範鎮徐家莊

嬴汶河水文特徵

據萊蕪1963年8月和1979年12月地、縣水利局、水文站的洪水調查資料,按查到的洪水痕跡推算,1921年8月5日,冬暖河段出現洪峯流量3600立方米/秒;1945年7月26日,冬暖河段出現洪峯流量3110立方米/秒;1957年8月26日,冬暖河段出現洪峯流量1840立方米/秒。 [2] 
下游岱嶽區境內流域面積237.1平方公里。1958年姚莊觀測站實測洪峯最大流量205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一般為每立方米4.65公斤。 [4] 

嬴汶河主要支流

嵬石河 ,發源於茶業口鎮堯舜村,於 茶業口鎮北嵬石村 注入主流,河長 10.54 公里。
大槐樹河(又稱瀛子河),發源於大王莊鎮蘇家莊村,於寨裏鎮太平街村注入主流,河長11.97公里。
温家莊河(寨裏河),發源於大王莊鎮張家莊村 ,於寨裏鎮後枯河村注入主流,河長 10.37 公里。 [11] 
石汶河山口鎮段 石汶河山口鎮段
石汶河,上游有東西兩源,東源在萊蕪後關一帶,由下港辦事處石河村入境,南流經下港入黃前水庫;西源為麻塔河,源於泰山主峯以北的牛山口,東流經麻塔鄉至門莊東入黃前水庫,由水庫南流至劉家疃匯入瀛汶。以東源為主,境內長40公里,流域面積35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628立方米每秒。支流有下港河(舊志稱“儼光河”)、石屋志河、紅河。 [4] 
其它較小支流,還有有泰萊泉河、下里河、徐家莊河、二王安河、吳家莊河。 [4] 

嬴汶河治理開發

嬴汶河河道治理

嬴汶河,發源於濟南市章丘區南部山區的池涼泉,沿峽谷蜿蜒南流,穿長城嶺進入萊蕪區境,經茶業口曲折南流,納嵬石河,又西流入雪野水庫,出庫南流經春秋齊嬴邑,故名嬴汶,西南流至漸汶村入主流牟汶,河長86公里,流域面積1326平方公里。山口以下進入平原,建國前曾築堤防。1930年,整修陶家鎮和東流所一帶堤防。建國後,上游建成雪野水庫,庫下游水量減少。建庫20多年來僅少量溢洪3次。1974年,中共萊蕪縣委決定全面治理境內嬴汶河,本着順直河道、縮窄河灘、增修堤防、砌石護岸等要求,疏浚河道31.4公里,築堤50公里,堤距200-300米,砌石護坡36段,建橋涵48座。萊蕪、泰安兩縣沿河羣眾,多次培修嬴汶下游16公里堤埝,現兩岸堤長32公里,堤距300-500米。至1985年,嬴汶河中下游治理長度47.4公里,佔河長的55%,堤防總長80多公里,防洪標準達二十年一遇。 [5] 
嬴汶河治理。境內嬴汶河自雪野水庫以下至泰安市界長32公里。1974年12月,縣革委成立治理匯河(即嬴汶河)總指揮部,口鎮、羊裏、寨裏、楊莊4個沿河公社成立指揮部,組織183個大隊的7萬名勞力,修復加固河堤,疏浚河道。河面寬度,從雪野水庫至官水河段60米,過水量385立方米/秒;從官水河至邊王許段100米,過水量554立方米/秒;從邊王許至王家窪段160米,過水量986立方米/秒。河堤高度,從雪野水庫至冷家莊段為3米,以下為3.3米。河堤頂寬,曾家莊以上左堤2米、右堤6米,以下至高莊橋左堤6米、右堤2米,高莊橋以下兩岸皆為2米。河道轉彎處用亂石護砌36處。堤岸上建涵洞48座、其他建築物124處。施工歷時近一年,工程達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兩岸築堤結合造地9399畝,植樹60萬株。動用土沙石270萬立方米,用工83萬個,國家投資14.11萬元。 [6] 
1958年後,在方下河、嬴汶河上游建起大冶、雪野水庫,1977年,雪野水電站建成發電。 [7] 

嬴汶河蓄水工程

雪野水庫 雪野水庫
雪野水庫,位於嬴汶河上游,雪野村北。1958年11月10日動工修建,因國家壓縮基本建設投資,翌年4月停工。1959年9月重新施工,設指揮部,以公社為單位成立民工團,從全縣調集6000名民工。1960年3月,民工增加到4萬人,6月5日大壩合攏。該期施工完成工程量的75%,壩高達到25米,建成西放水洞和臨時溢洪道。10月30日停工。1965年12月,對大壩培厚加高,修建溢洪道滾水壩、東放水洞和副壩。1966年5月31日竣工。控制流域面積444平方公里,按山東可能最大洪水(日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核算,達到千年一遇洪水防禦能力。總庫容2.21億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1.11億立方米,死庫容280萬立方米。 [7] 
公家莊水庫,位於嬴汶河流域大槐樹河上游,公家莊新村以北。1978年10月動工修建,以受益區寨裏公社為主,調集3個公社1.3萬名民工施工,1979年5月竣工。按千年一遇洪水核算,達到300年一遇防洪能力,可削減百年一遇洪峯26%。控制流域面積31.1平方公里。總庫容1198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663萬立方米,死庫容135萬立方米。 [7] 
黃前水庫 黃前水庫
黃前水庫,位於嬴汶河支流石汶河上、黃前村北。1958年5月動工興建,1960年汛期蓄水。1966年續建,次年11月基本建成。1976年加高幫寬大壩,增加兩孔溢洪閘和非常洪水溢洪道,次年全部竣工。共投資896.92萬元、用工860萬個、完成土石方350.1萬立方米。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輸水洞、溢洪道(閘)等組成。大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總長1530米、高33.3米,心牆插入岩基0.5米以上。有輸水洞兩個,右洞為主洞,鋼筋混凝土管,設計輸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溢洪道建閘7孔,每孔淨寬10米,最大泄洪量4050立方米每秒。該水庫總庫容8248萬立方米。省水利廳定為大型水庫管理。水庫啓用後,對下游防洪起了重要作用。該庫設計灌溉面積11.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7.09萬畝。灌區效益顯著,建庫前糧食平均畝產175公斤,建庫後平均畝產450公斤,最高的721.5公斤。黃前水庫敷設西乾渠一條,穿過泰城把水調到滿莊公社的響水河水庫,全長50餘公里。渠道除石砌明渠外,東起岱道庵,西至御碑樓和對臼嶺為石拱暗渠,長為9.5公里。水庫養魚區4800畝。在總乾渠上建有二、三號水利發電站。為加強水庫管理,1961年建立黃前水庫管理局,1984年5月改稱水庫管理處,工作人員50人。 [8] 
小安門水庫,位於岱嶽區祝陽辦事處境內嬴汶河支流,建於1959年,大壩為土壩,高21.3米,長525.0米,放水為石拱結構,最大泄量3.5立方米/秒,總庫容231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380萬立方米,死庫容54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2.0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9萬畝。 [8] 

嬴汶河水電工程

雪野水庫電站,1972年11月-1975年1月,在西放水洞建壩後式水電站1座。發電站裝機兩組,容量分別為800千瓦、25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48萬度,1977-1987年實際總髮電1081萬度。1984年,口鎮西門外建渠道水電站1座,裝機1台75千瓦,於1985年1月併網發電。 [7] 
嬴汶河岱嶽區境內流域內水電工程
電站名稱
地點
所在
河系
開工日期
竣工日期
設計裝機
(千瓦/台)
實際裝機
(千瓦/台)
設計年
發電量
黃前二號
麻塔辦事處黃前村
石汶河
1963.8
1964.年8
250/3
250/3
42.00
黃前三號
麻塔辦事處黃前村
石汶河
1974
1977.7
300/3
300/3
39.40
祥溝
下港辦事處西祥溝
石汶河
1976.3
1977.10
225/3
225/3
39.00
彭家峪
下港辦事處彭家峪水庫
石汶河
1977.8
1978.6
150/2
200/2
20.70
開山
下港辦事處開山村
石汶河
1978.10
1979.10
200/2
200/2
53.30
青山
麻塔辦事處青山後
石汶河
1977.3
1979.11
200/2
235/2
32.40
石河咀
下港辦事處上港村東側
石汶河
1979.10
1980.10
500/2
500/2
71.00 [9] 

嬴汶河引水工程

雪野水庫灌河道。設計灌溉面積20萬畝。灌渠配套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修建。從水庫向南至河北村為總乾渠,長3.1公里,以下向西一支為西乾渠,長27.23公里,向東南一支為東干渠,長31.68公里。1968年12月,總乾渠和西乾渠全部竣工。總乾渠系沿山腳岩石開挖,工程艱鉅。東干渠由河北村至下水河村段,1965年10月動工修建。其重點工程是河北村穿河底混凝土雙管倒虹吸(長260米)及下水河渡槽,於1967年9月竣工。口鎮以西段原為大治水庫西乾渠,建於1958年9月至1959年12月。1966年3月劃為雪野水庫東干渠。東西乾渠塊石護砌58.91公里,支渠塊石護砌9條總長11公里。其餘為土渠。 [7] 
雪野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0萬畝,有效灌溉12.5萬畝。有乾渠4條,總長69.01公里。總乾渠長3.1公里,設計流量18.3立方米/秒;西乾渠長27.23公里,設計流量8.3立方米/秒;西分幹長7公里,設有河北、羊山子、温石、孤山子4個灌溉管理站;東干渠長31.68公里,設計流量13.1立方米/秒,設有三山、口鎮、元家官莊、何家官莊、胡家宅、石家河6個灌溉管理站。灌區共有支渠、斗渠、農渠134條,總長191.45公里,渡槽、閘門、涵洞等建築物630座,灌溉口鎮、張家窪、方下、羊裏、寨裏、大王莊、楊莊7個鎮、134個村的農田。總乾渠和西乾渠於1963年4月26日開始灌溉,東干渠1966年7月開始灌溉。 [10] 
公家莊水庫灌區配套工程,總乾渠及東干渠於1980年3月修建,7月竣工;西乾渠於1980年10月動工修建,砌築暗渠543米,安裝干支渠啓閉機閘門,1982年3月竣工。灌區配套工程動用土石29.53萬立方米、工日106.65個,國家投資55.35萬元。水庫、灌區全部工程,共動用土石95.8萬立方米、工日228.38萬個,國家投資196.21萬元,鄉村集體投資234.39萬元。 [7] 
公家莊水庫灌區。總乾渠長0.69公里,設計流量2.2立方米/秒。東千渠長1.1公里,其支渠長1.56公里,灌溉太平及水北以北各村的農田。西乾渠長2.97公里,其支渠長3.3公里,灌溉張埠、金井、方家莊等村的農田。渠道為塊石水泥漿砌,建有節制閘、泄洪閘、進水閘、渡槽、涵洞、橋樑、跌水、鬥、農門39座,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萬畝,實際最大灌溉面積1.2萬畝。總幹及東干渠於1980年9月開始灌溉,西乾渠於1982年3月開始灌溉。小型水庫灌區。 [10] 
勝利渠,是由11個公社的6萬名民工和縣屬企業職工共同建設的。東起範鎮公社鄭家寨子東牟汶河右岸,經範鎮、祝陽、山口、邱家店、省莊、泰山(泰城東關和南關)、北集坡、滿莊等公社,縱貫8個嶺頭,橫穿瀛汶、石汶等27條大小河流和0九、泰萊、泰新、泰良、泰汶等8條公路,全長53.5公里。從渠首至泰城為砌石渠,由泰城至石灰窯官莊為“萬米渡槽”,再下為“開山劈嶺大挖方”(最深14.7米)。水渠共有建築物228座,其中倒虹吸8處長128.95米,兩座翻板閘長371.9米。有些渠段在冬季施工,工程質量較差,後經歲修也未能保證正常引水。水渠設計引水量15立方米每秒,實際最大入庫流量7立方米每秒。年設計引水為7437萬立方米,實際年引入水量1350~3138萬立方米該工程投資4069.42萬元,其中國家投資874.35萬元,投工476.54萬個,完成土石方625.77萬立方米。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