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嫦娥奔月

(2021年北京京劇院京劇作品)

鎖定
《嫦娥奔月》是由北京京劇院製作的古裝神話類京劇劇目,改編自梅蘭芳於1915年所創編的同名京劇劇目,於2021年3月5日在北京長安大戲院首演 [10] 
該劇講述了在上古時期,后羿因射下九日得王母獎賜仙藥,參將逄蒙心生嫉妒欲奪仙藥,后羿的妻子嫦娥無奈吞藥以護,最後飛昇月宮的故事 [1] 
中文名
嫦娥奔月
類    型
京劇劇目
創作單位
北京京劇院
導    演
梁漢森
編    劇
張正貴、陸蕾
首演時間
2021年3月5日
首演地點
北京長安大戲院

嫦娥奔月劇情簡介

上古時期,十日懸空,炙烤大地,人間瘟疫蔓延。后羿領軍出征,射下九日,得王母獎賜仙藥,獲封上將軍。后羿之妻嫦娥憐念百姓病苦,義設粥棚,親布醫藥。后羿凱旋,將仙藥贈予嫦娥以為恩愛之信,嫦娥與后羿商定欲用仙藥救治百姓。參將逄蒙嫉恨后羿,心生歹念,欲奪嫦娥仙藥。危機之下,嫦娥吞藥以護,不料藥性發作,與后羿生生分離,飛昇月宮,被封廣寒宮宮主。月中嫦娥心繫人間災情,勸動眾仙以仙丹妙藥、仙桂之酒灑向人間救治百姓。舉國百姓感念嫦娥與后羿之恩,禱告上蒼。王母赦免嫦娥及眾仙擅用仙物之罪,並封后羿為司日將軍,特准后羿與嫦娥每年八月十五廣寒相見,並定此日為中秋佳節,天上人間共慶團圓 [1] 
劇目場次
場次
名稱
場次
名稱
序幕
射日
第一場
聞病
第二場
同心
第三場
飛仙
第四場
遙寄
第五場
説仙
第六場
救凡
第七場
團圓 [5] 
劇照 劇照

嫦娥奔月作品選段

選段1:《碧玉階前蓮步移》
選段2:《卷長袖把花鐮輕輕舉起》
劇中人:嫦娥
劇中人:嫦娥
【南梆子】
碧玉階前蓮步移
水晶簾下看端的
人間匹配多和美
鮮瓜旨酒慶佳期
一家兒對飲談衷曲
一家兒同入那繡羅幃
想嫦娥獨坐寒宮裏
這清清冷落有誰知 [4] 
【西皮原板】
卷長袖把花鐮輕輕舉起
一霎時驚嚇得百鳥紛飛
這一枝,這一枝花盈盈將將委地
那一枝,那一枝開得似金縷絲絲
甚鮮豔,甚鮮豔是此朵含苞蓓蕾
猛抬頭,猛抬頭見一樹高與雲齊
我這裏舉花鐮將它來取
歸途去又只見粉蝶依依

嫦娥奔月創作人員

嫦娥奔月主創人員

職員
職位
人員
職位
人員
藝術顧問
總監製
楊洪義
出品人
監製
王桂生、魏薇、李宏圖
製作人
朱甲
編劇
張正貴、陸蕾
導演
作曲
副導演
周家新
藝術指導
導演組
閻桂祥、朱強、楊竹韻、王博文、徐帥帥
加工提高導演
周家新、朱強
劇本整理
崔效菊
唱腔設計
朱紹玉、劉洋
配器
王天賜
舞蹈設計
楊竹韻
舞美設計
常疆
燈光設計
趙通
服裝設計
張贏
造型設計
李學敏、祁珊
打擊樂設計
封千
執行製作
郭秋玲
舞台監督
徐帥帥
技導
王博文
裝置統籌
肖宏豹
燈光統籌
張超君
音響設計
李東明
場記
武欣築、崔效菊
劇務
張青松、王雪樺
樂務
温永祥、陳敏澤
創作統籌
郭秋玲、岑碧芊
演出統籌
孫鵬
排練統籌
李建、倪勝春、沈嘉心、張宇來、魏學雷
舞美統籌
高雲霄
宣傳統籌
富博洋、王夢宇、馮曉蕾
創作助理
孫國毅、崔效菊、郜慶龍 [2-3] 
樂隊
樂器/職位
演奏者
樂器/職位
演奏者
鼓師
封千、李明
琴師
呂勳福
京二胡
王超男
月琴、嗩吶
張強
三絃、嗩吶
陳敏澤
中阮
曹偉劍
大阮
王浩淼
笛子、海笛
黃學宇
孫志剛
琵琶
朱珊
古箏
尚靖雅
鐘琴
毛翠娟
大鑼
羅建軍
鐃鈸
温永祥
小鑼
李辰光
定音鼓
邢振杰
吊鑔
封韻 [2-3] 

嫦娥奔月表演人員

劇中人
扮演者
劇中人
扮演者
嫦娥
后羿
逄蒙
羅帥
兔爺
兔奶奶
吳剛
謝皓
樂胥
馬珍珍
彤胥
陳張霞、張婉婷
杜三
張青松
葵四
曹陽陽
老大娘
王中女、李佳
孫女
李蜜鑫
李參將
喬宇 [2-3] 

嫦娥奔月角色人物

角色圖
角色介紹
劉爍宇飾嫦娥 劉爍宇飾嫦娥
劇中人:嫦娥
角色行當:青衣
后羿的妻子,温柔美麗又善良,時刻體恤着民間疾苦,經常義設粥棚,親布醫藥。為了保護丈夫獲賜的仙藥,嫦娥被參將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吞藥以護。不料藥性發作,嫦娥最終飛昇月宮,被封為廣寒宮宮主。
馬博通飾后羿 馬博通飾后羿
劇中人:后羿
角色行當:武生
嫦娥的丈夫,他領軍出征射下九日,得王母獎賜仙藥,獲封上將軍。因為參將逢蒙的嫉妒,后羿和嫦娥被迫分離。最終在舉國百姓的祈禱中,后羿被封為司日將軍,特准每年八月十五在廣寒宮與嫦娥相見。
羅帥飾逄蒙 羅帥飾逄蒙
劇中人:逄蒙
角色行當:花臉
后羿的同僚之一,內心城府很深,為人圓滑、虛偽。最初他嫉妒后羿所獲得的功勞,一直隱忍不發;後用計謀獲悉后羿的仙藥所在,起了貪念,搶奪仙藥不成便懷恨在心。見到后羿被貶,又是一副洋洋得意的小人模樣。
黃柏雪飾兔爺 黃柏雪飾兔爺
劇中人:兔爺
角色行當:醜行
搗藥仙,在廣寒宮製藥,經常奉旨下凡施救。
梅慶羊飾兔奶奶 梅慶羊飾兔奶奶
劇中人:兔奶奶
角色行當:醜行
兔爺的妻子,掌管百花園,對丈夫管教很嚴。
謝皓飾吳剛 謝皓飾吳剛
劇中人:吳剛
角色行當:武生
天庭神仙,剛正不阿,與兔爺、兔奶奶是好友。
(參考資料來源 [1]  [11] 

嫦娥奔月戲曲表現

嫦娥奔月創作背景

1915年10月31日,由梅蘭芳創編並主演的古裝京劇劇目《嫦娥奔月》在北京吉祥戲院首演,該劇取材於中國民間同名神話傳説 [6]  。在改編過程中,梅蘭芳與齊如山、李釋戡等人合作,對傳統的旦角扮相作了改革,同時增設了歌舞表演和舞台佈置,是當時古裝戲的一個創新。到了21世紀,《嫦娥奔月》只有零星的歷史記載,僅剩兩段唱腔留存於世 [4]  。為了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北京京劇院在2019年初開始籌備新編京劇劇目《嫦娥奔月》 [6] 

嫦娥奔月改編過程

首演版
首演版劇照
首演版劇照(20張)
由於《嫦娥奔月》的原作已經失傳,藝術顧問杜近芳有個多年的夙願,就是想把《嫦娥奔月》重現在舞台上,於是便委託張正貴和陸蕾整理出了文學劇本。隨後,劇組的主創、主演一同推敲劇本並按照京劇的韻味與轍口來梳理戲曲語言。
加工提高版演出劇照
加工提高版演出劇照(18張)
《嫦娥奔月》除了保留梅蘭芳版的兩段梅派唱腔外,還提煉了與原作不同的主題立意、故事結構和藝術形象,進行了切合梅派藝術風格和當代審美特點的改編創作,旨在展示和體現神話劇的仙魅性、古裝劇的滄桑感和歌舞劇的藝術特質 [4] 
由於該劇創作於新冠疫情期間,主創人員共修改了四稿大綱及五稿劇本。在編排劇情時,主創融入了和抗疫相呼應的情節,希望藉此向中國人民在抗擊疫情中所表現的勇敢、堅強、博愛與偉大的奉獻精神致敬 [5] 
加工提高版
《嫦娥奔月》首演後,主創團隊再次投入到加工提高的工作之中。與首演版不同的是,主創團隊結合當代觀眾審美需求,對劇本進行了修改。例如增加了嫦娥飛仙后與后羿“雲層相隔之間”的依依不捨情節、豐富了天宮上眾仙女的跳舞動作,以及天宮的場景設計等 [6] 

嫦娥奔月唱腔音樂

《嫦娥奔月》的音樂部分遵循“守正創新”的原則,唱腔設計朱紹玉將梅蘭芳流傳下來的兩段唱腔,即一段【南梆子】和一段【西皮原板】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同時將傳統戲曲中優秀的部分運用到劇中,並少量借鑑了崑曲的元素,使該劇的音樂在符合整體情緒的前提下,能夠更好地表達情感,烘托場景。該劇同時也有很多新創唱腔,但都不離傳統,比如考慮到現代人對戲曲節奏的審美需求,劇中並沒有設計【反二黃慢板】,而是以【反二黃原板】代之。朱紹玉還特別為該劇創作了歌曲《月餅歌》,以京歌的形式呈現 [7] 

嫦娥奔月舞蹈設計

《嫦娥奔月》的舞蹈設計總體編排從人性與情感的角度出發,不過分強調華麗之美,而是更多地放在了氛圍的營造上,並將京劇的程式化動作融入其中,以使整部劇更加細膩,有質感。劇中舞蹈部分較為突出的總共有三個地方,分別是畫眉序、花鐮舞、月餅舞。花鐮舞是以梅蘭芳的照片作為參考資料改編的,因而在舞蹈編排上根據梅蘭芳的動作出發,結合“花鐮”的特色進行創排。畫眉序出現在嫦娥初上天宮時,這裏是運用羣舞來表現的,以營造出天宮而非人間的感覺。最後的月餅舞意在展現人間的圓滿、團圓、祥和之意,體現花好月圓的概念 [7] 
畫眉序 畫眉序
花鐮舞 花鐮舞
月餅舞 月餅舞

嫦娥奔月舞美設計

在舞台部分,主創設計了比較大的月亮、遊動的雲朵、寫意的山石和以線條勾勒出的廳、堂、樓、閣等場景。由於該劇以“月”為主題,所以對月的各種表現方式是整部劇重要看點,其中圓月展現合美、角月展現嚮往、殘月展現天地隔空的情深對話、坡月上倒映的月桂樹則展現天上人間和諧與共的追求與心聲。
整個舞台沒有具象的傳統裝飾和圖案,因為強調的是“大世界、大空間、大寫意”的審美格調,所以整部戲的舞台都屬於現代風格。這樣設計是為了進一步突出古裝人物絢麗多彩的服飾,襯托出嫦娥的舞台形象,達到柔美和浪漫的感官效果。在嫦娥飛天的情節中,主創借用了舞美裝置,使演員呈現非正常的傾倒角度,從而更好的表現嫦娥飛天的意境 [7] 

嫦娥奔月服裝造型

按照劇情發展,嫦娥剛出場時在人間,所以造型偏向傳統扮相,保留了戲曲的傳統貼片子、古裝頭套等,同時根據演員特點選用了偏髻和偏卧鳳。飛昇後的嫦娥已是神仙,為突出造型上的雍容華美,在頭飾的材質上選用了水鑽飾品,眉心點上一顆小亮鑽,寓意神仙與凡人的區別。其他角色方面,兔爺穿的是鎧甲,而兔奶奶穿的則是宮裝。這些造型都遵循了梅蘭芳20世紀10年代的穿戴規制,在此基礎上又融入了一定的現代審美原則 [9] 

嫦娥奔月劇目賞析

《嫦娥奔月》明麗婉轉地演繹了一個唯美、浪漫、善良、團圓的故事。該劇在繼承梅蘭芳版本的基礎上進行創意,無論是故事內容、結構、人物還是舞台呈現,都做出了大幅的改編和新穎的架構。尤為可貴的是,該劇把“傳承弘揚”和“創新創意”的兩翼做得相當熨帖,讓觀眾看到了主創對藝術市場和時代精神的深刻把握。整體看,這一版本的《嫦娥奔月》呈現出神話故事的再解讀、人物精神的再詮釋以及舞台表達的唯美浪漫等創作元素的全方位融入,同時這創意並非平地起高樓,而是在堅定的文化自信的滋養中所生長出來的大樹。
幕後照
幕後照(9張)
在歷史的流變過程中,嫦娥是“偷藥”還是“被迫吞藥”是有不同版本的,每個版本背後又寄寓着不同的敍事邏輯和價值取向。而該劇則是對神話文本及其相關歷史素材進行系統分析後的闡釋,它契合了當代人的審美期待,比如對承受苦難而又善良的女性形象的禮讚,對家園故土安穩和諧的祈盼等。所以劇中對“仙”的解釋格外能引起當代觀眾的共鳴——“一旁為人,一旁為山,人有仙,只盼靠山穩;仙有人,長受人間供奉心”。這裏的仙乃是人的靠山,人仙之間不再是不可跨越的“雷池”,而是相互依存的所在。該劇的結尾處理得也甚為巧妙,后羿成為司日將軍,每年的八月十五定為中秋佳節,兩人在廣寒宮相見。這樣的結尾是觀眾所期待的,作為應節戲,它也更加圓滿,更加喜慶。
《嫦娥奔月》的創作目標清晰、定位精準,在遵循“守正創新”的原則下展現了好聽、好看,有技藝、有神韻的藝術呈現。“守正”方面體現在多個維度,首先是對梅派京劇的繼承和弘揚。其次,在行當上有明顯的多維度呼應,生旦、生淨、旦醜、醜醜的全方位搭配,體現出對傳統京劇的爛熟於心,並能做到出神入化地運用。再者,京劇的程式運用巧妙而得體,烘托了情感也推動了劇情,特別是“搶藥”“飛天”兩場戲,水袖、台步與音樂、唱腔的完美結合,使得該劇很好地發揚了梅蘭芳“移步不換形”的美學精神。創新方面,《月餅歌》是該劇在音樂上的最大創新。這種京歌式的音樂表達特別能吸引年輕觀眾,劇中巧妙地運用了前後呼應的方式,直到最後謝幕達到高潮,也強化了觀者的視聽效果。該劇特別好地體現了“歌舞演故事”的藝術特色,比較突出的三段舞蹈的設計,從人性、情感和程式出發,細膩、質感地烘托了氛圍,使得全劇不僅在音樂上具備了流動性,而且在視角上也擁有了空間的流動感。
該劇的舞美設計是大膽的,也是創新的,是創造性轉化的。劇中各式各樣的場景,首先是對人物的烘托,其次是對視覺空間的強化,再次體現出對“大寫意”“大舞美”“大空間”的審美追求。因為這樣的審美目標,整部戲雖然亮麗,但是沒有景的堆積感,整體風格是通透的,也是深遠的,又暗合了戲曲的空靈美,做到了藝術與科技、設計與設備的彌合。因為這種空靈,觀眾在欣賞劇目時是舒適的、歡愉的,不僅有審美的空間,而且有思考的餘地 [8]  (《光明日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