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嫂叔舅服議

鎖定
《嫂叔舅服議》是唐代魏徵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嫂叔舅服議
作    者
魏徵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文》
作品體裁
散文

嫂叔舅服議作品原文

嫂叔舅服議
臣竊聞之,禮所以決嫌疑,定猶豫,別同異,明是非者也,非從天降,非從地出,在人情而已矣。人道所先,在乎敦睦九族。九族敦睦,由乎親親,以近及遠。親屬有等差,故喪紀有降殺。親疏有九,服術有六,隨恩以薄厚,稱情以立文。舅之與姨,雖為同氣,推之於母,輕重相懸。何則?舅為母之本宗,姨乃外戚他族,求之母族,姨不預焉。考之經文,舅誠為重。故周王念齊,每稱舅甥之國;秦伯懷晉,實切渭陽之詩。今在舅服止一時,為姨居喪五月,徇名喪實,逐末棄本。此古人之情,或有未達,今之損益,實在茲乎。《記》曰:“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嫂叔之無服,蓋推而遠之也。”禮,繼父同居者,則為之期;未嘗同居,則不為服。從母之夫,舅之妻,二人相為服。或曰同爨緦。然則繼父之徒,並非骨肉,則服重由乎同爨,恩輕在乎異居。故知制服雖系於名文,蓋亦緣恩之厚薄者也。或有長年之嫂,遇孩童之叔,劬勞鞠養,恩若所生,分飢共寒,契闊偕老,譬同居之繼父,方他人之同釁,情義之深淺,寧可同日而言哉?在其生也,愛之同於骨肉,及其死也,則曰推而遠之,求之本原,深所未喻。若推而遠之為是,則不可生而共居;生而共居為是,則不可死同行路。重其生而輕其死,厚其始而薄其終,稱情立文,其義安在?且事嫂見稱,載籍非一,鄭仲虞則恩禮甚篤,顏宏都則竭誠致感,馬援則見之必冠,孔則哭之為位,此並躬踐教義,仁深孝友,察其所行之旨,豈非先覺者乎?但於其時,上無哲王,禮非下之所議,遂使深情鬱於千載,至禮藏於萬古,其來久矣,豈不惜哉?今屬欽明御宇,光華再旦,五禮詳洽,一物無遺,猶且永念慎終,凝神遠想,以為尊卑之敍,雖煥乎大備,喪紀之帛,或情理未除,爰命秩宗,詳議損益。臣等奉遵明旨,觸類旁求,採摭羣經,討論傳記,或損其有餘,益其不足,使無文之禮鹹秩,敦睦之情畢舉,變薄俗於既往,垂篤義於將來,信六籍所不能談,超百王而獨得者也。其損益之事,備陳如左。謹按高祖父母舊服齊衰三月,請加為齊衰五月;適子婦舊服大功,請加為期;眾子婦舊服小功,今請與兄弟子同為大功九月;嫂叔舊無服今請服小功五月;服其弟妻及夫兄,亦小功五月;舅舊服緦麻,請與從母同服小功五月。謹議。 [1] 

嫂叔舅服議作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鉅鹿(今河北鉅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徵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羣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1018頁
  • 2.    馮克誠主編,隋唐儒學教育思想與教育論著選讀 上,人民武警出版社,2011.06,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