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媒介趣味理論與媒介轉型發展研究

鎖定
《媒介趣味理論與媒介轉型發展研究》是2013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蓉。
中文名
媒介趣味理論與媒介轉型發展研究
作    者
李蓉
ISBN
9787516138939
頁    數
217頁
定    價
45元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12月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媒介趣味理論與媒介轉型發展研究內容簡介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後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媒介趣味理論與媒介轉型發展研究》首次將趣味概念引入媒介傳播研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中,以趣味傳播理論為中心,深入研究媒介趣味的傳播機制、歷史流變、社會分佈與經營開發策略等,深度解析當代中國傳媒的價值結構,破解諸多媒介異化現象的深層原因,為轉型期媒介發展研究提供了富有創新性的學理思考和建設性對策。 [1] 

媒介趣味理論與媒介轉型發展研究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從信息傳播時代到趣味傳播時代
第二節 媒介趣味研究的現狀述評
一 媒介趣味的研究現狀
二 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趣味研究
第二章 內涵、邊界與生成:媒介趣味的構成
第一節 媒介與趣味:原點的追溯
一 “趣味”溯源
二 “媒介”辨析
第二節 媒介趣味的內涵與邊界
一 媒介趣味的內涵
二 媒介趣味的邊界
第三節 媒介趣味的主體結構與生成機制
一 “間性主體”與媒介趣味的動力結構
二 “趣味共同體”與媒介趣味的生成機制
第三章 媒介形式與媒介趣味嬗變
第一節 書寫印刷時代的媒介趣味
一 手寫時期:權力意識主導媒介趣味
二 印刷時期:市場觀念與受眾意識植入媒介趣味
第二節 電子傳播時代的媒介趣味
一 技術變革:媒介趣味的感官偏倚與受眾體驗
二 網絡傳播:媒介趣味與多種感官效應的複合
第三節 媒體融合時代的媒介趣味
一 媒體融合:媒介趣味的多元共生與流動性
二 私人工具的媒介化
三 流動的公共傳媒
第四章 時空與階層:媒介趣味的分佈
第一節 媒介時間與媒介趣味
一 敞開的時間:媒介與人的現代性互動
二 滲入與塑形:時間的媒介化
三 媒介時間分佈與媒介趣味生成
四 反思媒介時間中的人的存在
第二節 媒介地理與媒介趣味
一 地理中的媒介趣味分佈:整合與分層
二 媒介趣味中的地理景觀:想象與虛擬
三 媒介空間分析與媒介趣味
四 案例:媒介趣味的地理整合與省級衞視跨區域合作
第三節 社會階層與媒介趣味
一 生成性:社會階層對媒介趣味的作用
二 重構性:媒介趣味對社會階層的反作用
第五章 媒介趣味的價值與媒介創新
第一節 媒介趣味的價值系統
一 媒介趣味的經濟價值
二 媒介趣味的文化價值
三 媒介趣味的社會價值
第二節 媒介趣味與媒介經營
一 媒介趣味與媒介市場定位
二 媒體產品與媒介趣味
三 滲入與擴散:媒介趣味與媒介品牌發展
第三節 趣味體驗與媒介思維
一 體驗經濟與電視媒介的思維創新
二 趣味傳播與手機電視媒介策略
三 從媒介趣味看電視婚配類節目的思維創新
第六章 病象與病理:媒介趣味異化分析
第一節 媒介趣味的奇觀化、同質化、消費化
一 作為奇觀的媒介現象
二 媒介的同質化
三 消費化:時尚報道中的媒介趣味偏向
第二節 電視媒介的異化現象:以植入式廣告為例
一 可識別性原則與“電視植入式廣告”
一 “電視植入式廣告”的現實法律地位
三 “電視植入式廣告”的合法性出路
第三節 網絡媒介的趣味異化:以哄客現象為例
一 哄客話語中心的建構與飄移
二 網絡哄客的特徵
三 網絡哄客形成的原因
四 對哄客現象的評價與媒介素養
第七章 導向與責任:媒介趣味提升論
第一節 平衡效應與媒介趣味生態
一 趣味信息的“把關人”
二 趣味議程的設定者
三 趣味環境的構建者
四 趣味倫理的建設者
第二節 媒介趣味與責任:以汶川地震的媒介傳播為例
一 輿論動員:實現突發事態與宣傳導向
二 心理干預:減輕心靈餘震的有效藥方
三 愛心傳播:構建社會和諧的長效機制
第三節 媒介趣味與導向:以農民工的媒介形象為例
一 刻板形象:弱勢羣體和不安定因素
二 形象變遷:城市邊緣人到新城市人
三 女性農民工:關注的缺失到凸顯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