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媒介美育通論

鎖定
《媒介美育通論》是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霍美辰。
中文名
媒介美育通論
作    者
霍美辰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8年1月
頁    數
221 頁
定    價
66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20323307

媒介美育通論內容簡介

《媒介美育通論》以互聯網時代的媒介美育為研究對象,以馬克思人學思想為哲學基礎,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將研究問題鎖定在探討“跨越保護主義範式”的媒介美育理念內涵與實踐路徑。全書通過與“保護主義範式”的理念內涵對比以及分析互聯網時代媒介環境生成的內外邏輯機制變遷,闡明“跨越保護主義範式”的存在必然性與合理性;進而結合互聯網時代新生的典型網絡文化現象,論述“跨越保護主義範式”如何通過審美教育引導受眾應對媒介化生存危機,打破二元對立的媒介審美意識,培養多元而又符合“人的媒介社會關係”調和發展的審美趣味,建構“主體問性論?的媒介審美價值觀。與此同時,挖掘互聯網時代新媒介藝術對於提升受眾審美能力的實踐教育價值,結合典型網絡藝術文本,探尋提升受眾審美感知力、審美情感力、審美創造力的綜合媒介美育實踐策略。 [1] 

媒介美育通論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 “互聯網時代”的釋義
二 作為媒介教育重要維度的“媒介美育”
第二節 研究問題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本書選題
第三節 相關研究綜述
一 國外媒介美育研究的焦點
二 國內媒介美育的研究現狀
第四節 創新之處
一 跨學科研究方法的創新
二 案例分析層面的創新
三 學理層面的創新
第一章 媒介美育的思想史回溯
第一節 媒介美育理念的發生及發展進程
一 20世紀30-70年代媒介美育的甄辨時期
二 20世紀70-90年代媒介美育的表徵分析時期
三 1990-2000年媒介美育的後現代理論時期
第二節 防禦性的主體美學——“保護主義範式”的審美觀培養
一 “保護主義範式”審美觀教育的文化防禦性
二 “保護主義”範式審美觀教育的政治防禦性
三 “保護主義”範式審美觀的核心
第三節 二元對立的批判——“保護主義”範式的審美意識培養
一 與大眾媒介的二元對立——“保護主義”範式的審美意識生髮
二 文化批判與符號批判——“保護主義”範式的審美意識培養路徑
第四節 單極化的精英指向——“保護主義”範式的審美趣味培養
第二章 時代變遷:媒介美育的時代轉變
第一節 “主體間性論”的社會文化邏輯對“保護主義範式”審美觀的瓦解
一 媒介化生存時代的危機——主體性美學的黃昏
二 解構之後的建構——美學的“主體間性論”興起
第二節 互聯網時代的媒介技術邏輯對“保護主義範式”審美趣味和審美意識教育的衝擊
一 傳受主體的交互性對單極化審美趣味培養路徑的衝擊
二 信息本體的超文本性對文字時代理性自我的“精英化審美趣味”的衝擊
第三章 批判的鑑賞:媒介美育的審美意識發展論
第一節 多元媒介審美文化中“超越保護主義”範式審美意識的裂變
一 Web 3.0時代的媒介草根文化及其“亞文化”價值呈現
二 破除二元對立——大眾媒介的“亞文化”價值再判定
第二節 批判的侷限——“虛擬現實”的審美意識教育價值
一 “虛擬現實”的審美特性及審美意識啓蒙價值
二 沉浸感與審美意識的心理生成
三 “網絡虛擬現實遊戲”的審美意識教育創新
第三節 接納的尷尬——“網絡偽狂歡”的審美意識教育再思考
一 網絡身體化流行語的“偽狂歡”
二 “網絡紅人”現象折射出的“偽狂歡”
第四章 多元並蓄:媒介美育的審美趣味發展論
第一節 媒介化生存時代的審美趣味現狀及典型問題
一 審美趣味低俗化與媒介淫穢成癮
二 審美趣味娛樂化與媒介暴力影像沉溺
三 審美趣味消費化與媒介中扭曲的“身體意象”
四 審美趣味的道德二重性與媒介輿論暴力
第二節 媒介審美趣味提升的關鍵環節——培養“人的媒介社會關係”的全面發展觀
一 主體的漂浮與沉溺——自省人與自我關係的新矛盾
二 感性自由的悖論——反思人與媒介技術關係的新問題
三 無物之詞——正視人與他人的媒介關係的新發展
第五章 美在間性:媒介美育的審美觀發展論
第一節 主體間性美學啓發下的審美觀認識論
一 “主體間性”的認識論價值
二 主體間性美學啓發下的媒介審美觀認識發展
第二節 主體間性美學構建的審美觀實踐論
一 “主體間性”的實踐論價值
二 主體間性美學啓發下的媒介審美觀教育實踐
第三節 主體間性美學引導下的審美觀本體論
一 “主體間性”的本體論價值
二 主體間性美學啓發下的媒介審美觀本質
第六章 融合式體驗:媒介美育的審美能力發展論
第一節 審美能力的意義與媒介化生存時代的審美心理變遷
一 作為審美素養提升基礎的審美能力
二 媒介化生存時代的審美心理變遷
第二節 網絡博物館與個體審美感知力的培養
一 審美感知經驗的積累、拓展、革新
二 審美感知力教育的可操作性提升
三 審美知覺力的內在“審美圖示”教育強化
第三節 “微信公益”與個體審美情感力培養
一 審美情感力生髮與積極情緒
二 審美情感力的動力釋放培養
三 審美情感力的體驗培養
第四節 阿普藝術與個體審美創造力的培養
一 審美創造力與阿普藝術審美屬性
二 審美創造力提升與阿普藝術的創作革新
三 審美創造力提升與阿普藝術的傳播與欣賞革新
結語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