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婺源洪村

鎖定
婺源洪村屬於江西省婺源北線的景點之一,按《村譜》記載,洪村始建於北宋初,清朝賜名“長壽古裏”。是洪姓聚居的村落,處在狹窄而曲折的山谷,周圍羣山環繞、溪水潺潺,風景秀麗。是一個讓你心靈靜息,適合發呆的地方。洪村風光兩度讓影視巨星“周潤發”進入這個深山中的洪村。
中文名
婺源洪村
所屬地區
婺源縣
行政區類別
人口數量
600人

婺源洪村建制歷史

婺源洪村 婺源洪村
洪濟當初到達這裏,只見狹窄稻田 而曲折的山谷羣山環繞、溪水潺潺,風景秀麗,內心深處已喜歡上這裏。只見一道人對他説,我給你兩顆種子,如果你能把它們種活,就可以安心在這裏落腳了。於是洪濟立馬把它們種下,第二年重回此地,只見一樟樹、一銀杏樹已枝繁葉茂,茁壯成長,於是北宋初年洪濟便在此地建村了。
行走在千年踩踏早已磨得發亮青石板路的靜謐村莊,只見白牆黛瓦的徽派建築風格非常醒目。高高的擋火牆,歷經千百年風雨侵蝕,早已斑駁陸離的牆面難掩舊時輝煌。一條被稱之為養生河的小溪傍村而過,跨溪建有三座石橋。洪村門面石橋稱“境源橋”,乾隆年建的,這裏是村裏最熱鬧的聚集地。
婺源洪村 婺源洪村
穿行在光裕堂、三書堂等宗族建築裏,映入眼簾的是令人拍案叫絕、嘖嘖稱奇的洪村三雕:石雕、磚雕與木雕。無論是易於雕刻的粗大原木,還是堅硬的石材、磚材,其雕刻或燒製的人物、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生活場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清晰如昨。或鑲嵌在宗族建築外牆、檐頭,彰顯族人富有奢華。或裝飾在屋內大梁、門窗上。其工藝之精湛,技法之細膩,保存之完好,無不凸顯勞動人民的建築智慧。
環視屋裏的樓閣,全是原木建造。雕樑畫棟,雕飾繁雜豪華,結構緊密細緻,散發陣陣原木清香。或大或小的天井,是屋內光線來源,左右迴廊通道,連接上下廳堂,也是古代四合院建築風格在洪村的最好體現。
村中“茶規”、“養生河”、“永禁賭博”等碑刻是宗族管理制度的見證。令人稱奇的是,在如此偏僻的山村裏,居然有裱金“四世大夫”之家牌匾,足見婺源書鄉“十户之村,不廢誦讀”果然名不虛傳。
來到村頭,只見距今已有千年的古樟樹、古銀杏樹依然粗壯挺拔、枝繁葉茂。特別是古樟樹,主幹雖已腐空,但一側枝仍勃勃生機,見證朝代更迭。銀杏葉能釋放微量的氰化氫,氰化氫是一種劇毒化學品,而這種極微量的氰化氫恰恰具有抗癌效應。村中古代盛產“松蘿茶”,常飲之對身體非常有益,洪村能成為“長壽古裏”,大概與此不無關係。
都説人生七十古來稀,可在這遠離塵囂、幾乎與世隔絕的洪村裏,村人養生有道,淡泊寧靜、寡慾無雜念,高壽者為數不少。不僅歷史上洪村最長壽者達119歲,村裏長壽老人不僅有七、八十歲的,還有很多九十多歲的,故有“長壽古裏”牌匾高懸。
婺源洪村 婺源洪村
很多沒來過婺源的人也許認為婺源的油菜花只有江嶺才有,其實婺源油菜花每個村莊,村莊與村莊間的石板路旁,河邊,山坡上,公路邊等也都開滿油菜花。洪村油菜花是圍繞着村莊種植,河對岸,菜地、山谷裏隨處可見,花開時,油菜花特有的香氣瀰漫着村子各個角落。拍攝洪村油菜花、日出最好角度、位置,位於農家小院陽台旁邊上的小山坡,也可以看洪村全貌。徽派建築與油菜花相結合可站在河對岸油菜花叢中拍攝,拍夕陽最佳位置村下游涼亭旁的小山坡
婺源農村隨着子女外出務工、旅遊業的發展,洪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大有提高。水稻只種一季,蔬菜只種些自己夠吃的。所以當農民只有春耕、秋收時忙個十來天,其餘時間還是很悠閒的打打麻將、下下棋、聊聊家常。相比城市燈紅酒綠,洪村真真的是一個世外桃園噢!
長壽古裏洪村。那是一個在青山綠水之中的一個古樸的村莊。婺源高速路口下高速到洪村路面全程水泥路,非常自駕、騎行,洪村路口到村中是2公里的盤山公路,山頂,有一個斑駁的石頭老亭。公路兩旁樹木合龍,彷彿在樹林合成的一個綠色通道中穿行。還沒那麼商業化,可能是因為它地方有點偏,處在狹窄而曲折的山谷,周圍羣山環繞、溪水潺潺,風景秀麗。比較適合喜歡安靜,休閒的親們住個幾天。

婺源洪村地理環境

洪村並非黃山腳下的那個安徽宏村,洪村屬於江西省婺源北線的景點之一。清朝賜名“長壽古裏”。離婺源縣38公里,清華鎮12公里,130餘户人家,近600人,是洪姓聚居的村落,是一個讓你心靈靜息的地方。按《村譜》記載,洪村始建於北宋初,據説最早遷居這裏的人叫洪濟,還流傳一段建村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