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婺源回皖

鎖定
婺源回皖是指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國民黨政府由於“剿共”的需要,婺源縣劃歸江西省。婺源縣不願脱離徽州,婺源人民遂掀起聲勢浩大、持續二十個月的“婺源回皖”運動。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六月,由於婺源人民的堅持抗爭和徽州其他縣人民的強烈要求,民國二十三年劃歸江西省的婺源縣被重新劃回安徽省,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1949年,由於解放婺源縣和江西省的同為第四野戰軍,為了管理方便,從此將婺源縣劃歸江西省。 [1] 
中文名
婺源回皖
外文名
Attempt of Making Wuyuan County Become Under Anhui Province's Authority
發生時間
1934年

婺源回皖事件背景

婺源今屬江西省上饒市,東臨浙江開化縣,北接安徽休寧縣,西連景德鎮市,南接德興縣,西南與樂平縣毗連。1929年 2 月,方誌敏從弋陽發動紅軍開展土地革命,並建立了贛東北根據地;並於 1931 年佔領婺源全縣,為“清剿”紅軍,軍委會南昌行營採取四面圍堵的方略,但是婺源三面與江西毗鄰,在軍事行動上帶來很大問題。時任贛粵閩湘鄂五省剿匪預備軍司令的陳調元建議在皖、贛、浙邊境地區劃定特別行政區,得到南昌行營秘書長楊永泰的贊成,根據這一設想,南昌行營做出了將緊鄰江西的安徽婺源縣、福建光澤縣全部劃歸贛省管轄的決定。 [2] 

婺源回皖事件經過

婺源改劃消息傳出後,婺源旅滬、安徽旅滬、徽寧旅滬、徽寧會館四個同鄉團體舉行記者招待會,向新聞界聲稱反對婺源改劃江西,並決議推舉代表前往南京請願。但是由於當時政局軍事優先,其呼籲並未得到政府支持。請願運動遭受重大挫折。民國二十四年(1935 年)9 月 12 日在歙縣發行的《徽聲日報》第二版,有題為《婺各界為“九四”紀念告旅外同鄉書》,極言婺源劃贛後狀況均較隸皖時“窳敗不堪”。 [2] 
1946 年,中華民國還都南京,全國面臨結束訓政、開始憲政的民主氣氛中,當時的國民大會預計將於當年 5 月 5 日在南京召開。經歷了多次挫折的婺源民眾又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為了實現既定目標,4 月 20 日,婺源縣參議會舉行臨時座談會,會議決定成立婺源回皖運動委員會,並委託身在南京的婺籍商人汪大成聯絡各地國大代表,積極推動回皖議案通過;積極聯絡婺源旅外同鄉會,同時致電安徽參議會,希望他們能夠積極通電響應;為烘托氛圍,還決定組織回皖運動周。婺源回皖運動委員會組織嚴密,分為總務組、宣傳組、情願組、遊行組、糾察組和勸募組,各組人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由於此次運動組織嚴密,組織的民眾大遊行並隨之而來的罷市、罷工、罷課運動引起了各方注意,當時的中央日報、大公報、申報、中國日報、屯溪中華日報等媒體對此進行了集中報道,而各旅外同鄉會也紛紛通電響應,為後來召開的國民大會提交回皖提案進行輿論造勢。11 月,國民大會召開在即,婺源旅滬同鄉會會長江植棠親赴南京,聯絡皖藉國民代表。祖籍是徽州的胡適先生也積極支持婺源回皖,他將江氏主稿的請願文略作修改,經過多數皖藉國民大會代表的簽名後直接遞送國民大會。經過多方努力,行政院最終答覆將在民國三十六年春答覆將派員進行實地查勘。婺源民眾回皖熱情更趨高漲。經過內政部、江西和安徽三方代表劉己達、宋振榘、楊秀巖的的勘察,1947 年 8月,國民政府最終裁定將婺源劃歸安徽,同月 4 日,皖贛兩省進行了管轄權的正式交接。 [2] 
參考資料
  • 1.    沈昌明著.徽州 方言詞彙與民俗文化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2
  • 2.    孫祥偉. 政治博弈與省籍矛盾——以婺源回皖運動為中心的考察[J]. 黑龍江史志,2009,(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