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婁山關戰鬥

鎖定
婁山關戰鬥,是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兩次戰役。
1935年,毛澤東和中央紅軍長征來到貴州遵義,紅軍先後於1月6日到1月22日2月24日到28日兩次打響婁山關之戰,餘戰直至3月5日,總共29天時間。第一次婁山關戰鬥保衞了遵義會議的勝利召開。第二次婁山關戰鬥是毛澤東正確軍事思想的勝利實踐,是四渡赤水關鍵之戰,是長征以來第一個大勝仗,是一次重大的軍事轉折。 [2] 
名    稱
婁山關戰鬥
發生時間
1935年2月
地    點
婁山關
參戰方
紅軍,貴州軍閥
結    果
紅軍勝利
傷亡情況
黔軍被殲滅600餘人,紅軍傷亡100餘人
主要指揮官
王家烈
毛澤東

婁山關戰鬥首次戰役

婁山關戰鬥歷史背景

左傾冒險主義使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失去根據地,開始了西征。
湘江一戰紅軍8萬人鋭減到3萬人,遭到了空前的慘敗。根據毛澤東等人的據理力爭,部隊不再向湘西進發,在通道轉兵開向貴州黎平。在黎平召開會議,決定紅軍指向遵義,並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以遵義為中心創建“川黔邊革命根據地”。
1935年1月6日紅軍先頭部隊進入遵義城。為了保證遵義會議的安全召開和紅軍主力部隊在遵義休整,保證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新根據地”,以防禦川南之敵向遵義進犯。中央軍委決定派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追殲北竄的黔軍侯之擔部,攻克婁山關,佔領桐梓縣城。在遵義會議上,中央對遵義建立根據地的想法做了討論,最後認為遵義地瘠民貧,又有國民黨40多萬大軍四面圍攻,建立根據地的設想難以實現。根據劉伯承聶榮臻的建議決定到川西北建立根據地,於是紅軍大部隊過婁山關北上。

婁山關戰鬥主要經過

1935年1月6日,中央軍委決定派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追黔軍,攻克婁山關,佔領桐梓縣城。命令一下,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和一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即到遵義城北門四團駐地部署戰鬥任務。四團團長耿飈、政委楊成武、參謀長李英華當即率部隊北進。貴州軍閥王家烈侯之擔聞訊慌忙調兵遣將,在婁山關一帶設防以保。第四團率部抵板橋,消滅敵人一個前哨排。
1935年1月7日,在四團團長耿飆、政委楊成武的率領下,四團偵察瞭解婁山關的地形意外獲悉敵軍扼守婁山關的情況,由當地老鄉帶路,決定採用一路正面強攻、一路繞關東小道遷回包抄的方法攻克婁山關。
1935年1月8日20點40分,朱德電令:“各軍團除二師外,一月九日仍在現集中地區;二師先頭部隊於九日應向婁山關偵察前進,並相機佔領桐梓”。
1935年1月9日,四團由板橋分道出發。一營長李光順率一營擔任正面主攻,沿公路以梯隊形式展開向關口推進。二營為二梯隊集結山腳待命。偵察隊長潘峯率偵察隊和工兵連從關東側小路向敵人側後前進,意在截斷敵後路,並襲擊桐梓縣城。
扼守在婁山關上的是從烏江防線潰退下來的黔軍第三旅林秀生部兩個團,膽寒若驚弓之鳥。紅軍尚未攻關,黔軍即用電話向其軍部請求增援,敵軍部電話命令“不準後撤一步”,並命其注意警戒關口東邊小路,提防紅軍從側後襲擊桐梓。其時正值下雨,紅軍通信班戰士搭電線於敵人電話線上,竊聽敵人通話,知敵人東側空虛。團長耿飈即命正面部隊暫緩進攻,令關東側偵察隊、工兵連迅速斷敵退路。通信班又竊聽到敵人軍部命關上守敵撤退的電話,知道守敵要棄關退守桐梓。正面強攻部隊即以猛烈密集火力,從關南發動總攻。敵人利用有利地形,妄圖死守關口。紅軍冒着槍林彈雨,迅猛殺上婁山關,與敵人白刃肉博。經過約3小時的激烈戰鬥,擊潰扼守婁山關的黔軍,佔領關口,取得了首戰婁山關的勝利。黔軍教導師第三旅易少全部向北狼狽逃竄,沿途丟棄武器、煙槍和大量軍用物資。四團乘勝追擊下關,經南溪口、紅花園直撲桐梓縣城。此時潘峯率領的側翼部隊已克桐梓,俘敵數百,繳獲大量物資。當天,紅二師師部進佔桐梓,婁山關首戰大獲全勝。
1935年1月10日,紅軍追殲敵人,在新站鎮與敵侯之璽部兩個團激戰一整天,並擊退川敵廖海濤部,11日進佔松坎鎮。紅一師與第十團亦從遵義趕至進駐桐梓、新站、松坎與川軍對峙,組成了遵義的北面防線,為保衞遵義中心區的安全和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作出了重要貢獻。
1935年1月13日,紅一軍團機關和一師、十五師向桐梓出發。14日,越婁山關到達桐梓。1月19日,軍委縱隊改為中央縱隊,劉伯承兼任司令員。紅軍兵分三路:右縱隊為一軍團,中央縱隊為五、九軍團和軍委縱隊,左縱隊為三軍團,分別由住地向婁山關、川南進發。
1935年1月20日,紅軍中央機關從泗渡鎮經婁山關進駐桐梓城,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第一次翻越婁山關;紅五軍團從泗渡站出發,經觀壩、板橋、婁山關,進駐桐梓。
1935年1月21日,紅九軍團先頭部隊離開泗渡站,經板橋、婁山關,進駐桐梓。一軍團從松坎出發。
1935年1月22日,紅九軍團離開板橋,經婁山關到達桐梓栗子壩宿營。 [2] 

婁山關戰鬥二次戰役

婁山關戰鬥戰役背景

遵義會議以來的三次戰鬥,紅軍都沒有取得勝利,長江沿線敵情嚴重,不利紅軍渡江,全軍改執行1935年1月19日中央政治局泗渡會議決定的第二個北渡長江計劃,向雲南威信地區轉移。中央軍委電令各軍團轉移到敵人兵力薄弱的雲南扎西,相機渡金沙江入川。但滇軍孫渡部3個旅在雲南鎮雄威信地區堵住了中央紅軍前去金沙江的道路。蔣介石令川軍、滇軍向紅軍合擊,並在川南部署兵力合圍紅軍。
中央政治局在威信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扎西會議),討論中央紅軍下一步行動方針。毛澤東力主回師敵人兵力薄弱的遵義,在運動中消滅國民黨“追剿軍”、王家烈黔軍實現中央政治局扎西會議決定的“建立雲貴川根據地”計劃。
1935年2月10日,中央軍委放棄北渡長江計劃,突然離開扎西揮戈東進。
1935年2月24日,中革軍委命令第一、三軍團襲取桐梓城,控制桐梓城西南地區,並以紅三軍十三團經桐梓以南佔領婁山關。 [2] 

婁山關戰鬥戰役經過

黨中央率紅軍一渡赤水河到達雲南威信,經過整編提高了一線部隊戰鬥力。此時蔣介石急調多支部隊入川,嚴防紅軍北渡長江。乘黔北敵軍空虛之際,毛澤東與中革軍委決定殺個回馬槍,趁國民黨追兵大部尚未到達,迅速擊破黔軍阻攔,佔領婁山關及其以南地區,再取遵義,爭取戰略上的主動。而橫亙在遵義城北面的主要屏障婁山關,是渝黔大通道的咽喉之地,攻下婁山關,遵義城就無險可守,猶如囊中取物。
婁山關戰鬥態勢圖 婁山關戰鬥態勢圖
根據中革軍委的指示,紅一、三軍團進軍桐梓,並於1935年2月25日拂曉佔領桐梓縣城,首戰告捷,士氣大振。黔軍王家烈令其精鋭部隊死守婁山關以待援軍,川軍、滇軍和中央軍正從外圍蜂擁而來,而若不能迅速攻下婁山關,將影響進攻遵義,關係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也可能再陷被圍捱打的局面。
1935年2月25日,彭德懷命紅13團為前衞、12團從中路正面進攻婁山關,其餘部隊同時向婁山關挺進。13團疾進途中,在紅花園與趕赴增援桐梓的黔軍1旅的6團遭遇,敵且戰且退從南溪口退至婁山關,依靠隘門西側高地構築工事,扼險固守。黔軍師長柏輝章部署10團增援婁山關右翼,15團駐守關南板橋,以防紅軍包抄後路,令6團團長劉鶴鳴固守婁山關3日,以掩護烏江南岸的中央軍吳奇偉部由貴陽北渡馳援遵義守敵。
先頭部隊紅13團團長彭雪楓、政委蘇振華率部向婁山關疾進,到達婁山關腳下時,敵軍已增兵封鎖關口,地勢險要,隘口狹窄,仰攻登山,十分困難。紅13團立即進入戰鬥,經過激戰,很快佔領制高點大尖山、小尖山。彭雪楓派出1營攀登懸崖進攻制高點點金山,以另一部從左翼迂迴到敵後側,提前五分鐘搶佔婁山關制高點。攀崖的紅軍端着刺刀衝入敵陣,近距離與敵軍展開戰鬥。敵軍拼湊敢死隊,在督戰官威逼之下瘋狂反撲,與紅軍展開了拉鋸戰。至1935年2月25日下午5時,紅軍連續發起多次衝鋒,擊潰敵軍,紅軍乘勢攻佔婁山關西側十多座山頭,突破敵軍防線,佔領婁山關左側制高點,打下了關口,敵軍仍在婁山關下南坡掘壕據守,6團退守關南黑神廟一線。
1935年2月25日晚23時,中革軍委下令務必在敵人援軍到來之前拿下婁山關,並命彭德懷統一指揮紅一、三軍團及幹部團,紅五、九軍團在桐梓一線阻擊川軍;命令紅10團團長張宗遜、政治委員黃克誠率部從婁山關左翼由小箐、牛網屯迂迴包圍板橋馳援之敵15團,命令紅11團團長鄧國清、政治委員張愛萍率部遠出婁山關西翼,由小水田經混於場直插高坪大橋,截斷板橋與遵義之間的聯繫,斷其退路,圍殲王家烈的4個團。
1935年2月26日清晨,盤踞關南的敵4團利用瀰漫大霧,以密集隊形向關口發起反撲,6團殘部也蜂擁攻關,企圖奪回點金山高地;黔軍15團由板橋向小箐襲擊紅軍左翼,在輕重機槍掩護下4團從黑神廟發動多次衝鋒,企圖奪回婁山關。彭德懷派12團團長謝嵩、政治委員鍾赤兵率部增援,從桐梓楚米鋪連夜奔襲婁山關,接替經過一天一夜苦戰的13團1營。12團從正面出擊,13團從左翼、10團從右側圍敵,11團從婁山關左側遠出迂迴圍殲板橋之敵,並切斷婁山關與板橋之敵的退路。紅一軍團1團奪取婁山關以東之石炭關,其他部隊合圍前來增援的黔軍15團。戰鬥打響後,黔軍兩個團在督戰隊的逼迫下,漫山遍野地向點金山發起進攻。鍾赤兵率部利用地勢,居高臨下,連續打退敵人多次反撲,並乘勝反攻,向點金山發起猛烈攻擊,與敵人開展了激烈的肉搏戰,最終牢牢控制了點金山。
盤踞關南之敵知援軍臨近,借滿山濃霧掩護,妄圖奪回丟失陣地,雙方在點金山和大尖山一線開展了反覆的拉鋸戰。黔軍分兩路反撲,6團沿馬路從正面向婁山關猛攻,15團出板橋經牛網屯、小箐從婁山關右翼迂迴攻擊中央紅軍左側。10時許,婁山關守敵和增援的黔軍在督戰隊的威逼下,以密集隊形向點金山陣地數次猛攻,被紅13團擊退,雙方激戰至黃昏,紅軍戰士與敵短兵相接、白刃拼殺,展開肉搏。10團參謀長鍾劍偉犧牲,12團參謀長孔權身負重傷。
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紅一軍團第1團由長崗、大銀廠出發,攻佔石炭關後,繼向黑神廟東南之側後迂迴。11時許,紅軍十二、十三兩團從正面猛攻,一舉擊潰敵軍,乘勝向遵義方向追擊。十、十一兩團在小箐、牛網屯,與來援的黔軍十五團遭遇,激戰約一小時,殲其一部,餘部向板橋潰逃。
至下午4時,紅軍連續攻佔婁山關附近10多個山頭,突破整個右翼防線,全面佔領婁山關。敵軍兵敗如山倒,向遵義方向逃竄。紅軍兼程疾進,以雷霆萬鈞之勢猛追五六十里,擊潰敵軍4個團,沿途山崖、草叢與公路上遍地黔軍屍體和“雙槍”(步槍與大煙槍)。
1935年2月27日,紅1師擊潰黔軍守城部隊,於黃昏時分佔領遵義新城。當夜,紅三軍團攻佔遵義老城。
1935年2月28日晨,紅軍與敵中央軍激戰,殲滅吳奇偉五十九師、九十三師大部,將其趕到烏江以南。從二渡赤水到二佔遵義,中央紅軍五天之內,連下桐梓、婁山關、遵義,以3萬之眾,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2個師又8個團,斃、傷敵2400餘人,俘敵約3000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蔣介石不得不哀嘆“這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
在毛澤東指揮下,紅軍發揮運動戰優勢,迂迴曲折,穿插於敵軍之中,紅軍一動,敵重擺陣勢,處處捱打,疲於奔命。之後,毛澤東又領導了三渡赤水、四渡赤水,擺脱了敵軍的圍追堵截,跳出了重重包圍圈。 [1] 

婁山關戰鬥主要評價

婁山關戰鬥是遵義會議及二渡赤水以後,中央紅軍在黔北大婁山主峯與黔軍展開的一場激烈戰鬥,殲敵4個團,乘勢再取遵義城。婁山關小尖山下聳立的紅軍戰鬥紀念碑的碑文寫道:婁山關戰鬥“是遵義戰役關鍵性的一仗,是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 [1] 

婁山關戰鬥戰後紀念

毛澤東同志在婁山關上感慨萬端,吟出了長征中最為悲壯的著名詩句《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描寫了紅軍指戰員英勇鏖戰的壯烈情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