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娼妓橋

鎖定
在北京西郊門頭溝永定鎮岢羅坨村村西,有一座明代古石橋,命名為“娼妓橋”,由於主要由妓女捐資興建,故名。
中文名
娼妓橋
現    在
人口348人
石橋總長
20.72米
總    寬
5.3米

目錄

娼妓橋簡介

古橋建於明代初年,為三孔石拱橋,南北走向,青條石砌築而成。青石系附近青龍山所產。橋基、涵洞券石、橋欄等設計精巧,上有精美的雕刻。石橋總長20.72米橋基,橋面有效寬度4.1米。民國六年(1917年),一場山洪沖毀了半座古橋,橋身現存10餘米。古橋掩隱在村落之中,並不顯眼。

娼妓橋沿革

京西古剎戒台寺距岢羅坨村不遠,昔時,每年四月人們都要到戒台寺“趕秋坡”,男男女女穿紅掛綠,紛紛前往戒台寺進香、玩耍。全國各地娼妓包括説書的、唱戲的、賣藝的一類職業女性也來到戒台寺進香,向那普度眾生的佛祖祈禱,願大慈大悲的菩薩保佑她們這些可憐的人,叫她們早日脱離苦海,獲得新生。據順天府宛平縣知縣沈榜所撰《宛署雜記》記載:“戒壇是先年僧人奏建説法之處,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天下游僧畢會,商賈輻輳,其旁有地名秋坡,傾國妓女競往逐焉,俗雲趕秋坡。”由於娼妓身份低賤,只可從後門進寺。那時山溝裏的水很大,女子們鞋弓襪小多有不便,為了方便上山,便捐資興建此橋,情願將此橋作為自己的替身,讓千人踩、萬人踏,一是贖罪,二是積累功德,只盼來世不再墜入娼門。據傳,男子夜卧此橋,多生異夢。
京西娼妓橋或許是全國僅有的一座以娼妓命名的橋,目前作為區級文物受到保護。岢羅坨村位於永定鎮西南,海拔130米,面積2.3平方公里,現有人口348人,以李、皮、謝三姓為主。小村處在京西龐潭古道上,遠至康熙、乾隆,近至蔣中正及夫人,或乘轎或騎馬,都曾光顧過,周邊留下了西峯寺、載瀅地宮等許多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