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娘娘墳村

鎖定
娘娘墳村,隸屬於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 [1]  位於榴園鎮西10公里,萬畝榴園西部。該村三面環山,因村西山坳中部有權妃墓(俗稱“娘娘墳”),得名娘娘墳村。
中文名
娘娘墳村
別    名
娘娘墳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中國

娘娘墳村簡介

權妃墓坐落在三面環山、南面敞開的山峪中間。墓封土堆高約8米,底周60餘米,上邊長滿松柏。墓前一溪泉水溢流南下。每逢深秋季節,柿樹經霜,紅葉滿山,映古冢,清幽娘娘墳靜謐,令人頓生思古幽情。墓區背靠鳳凰山。其山勢圓峻,東西橫陳,連接羣山異峯。東有獅山,自青檀西來,穹巖巨嶺,連綿不絕。中擁一峯,巍立直插碧空。山之陽,懸崖絕巖,巨石崢嶸,層累直上,如萬花集簇。西為象山,山勢西行而又南轉,下拖一嶺猶如象鼻。嶺上亂石林立,奇形怪狀。

娘娘墳村歷史軼事

據《明史.后妃傳》記載,恭獻賢妃權氏,朝鮮國人。明代永樂年間,朝鮮貢女送來南京,進入後宮。權妃生得姿容秀美,聰明伶俐,善吹玉簫,深宮後院裏經常傳出優雅動聽的簫聲,頗得明成祖朱棣的寵愛。永樂七年(1409年)封為恭獻賢妃,並賜其父權永均為光祿卿。永樂八年(1410年),漠北一帶出現戰爭,邊境告急,成祖朱棣御駕出征,權妃侍帝北行。
戰爭結束之後,凱旋迴京,路過臨城(今薛城)權妃偶得急症,醫治無效而薨。遂命隨臣及地方官吏,尋山覓林,查看風水寶地,建立陵寢。後選中了嶧縣境內白茅山前,遂在此埋葬了權妃。據説,三軍將士懷着對權妃的敬仰之情從微山兜土而堆成了佔地3.3畝的大冢。

娘娘墳村古文化遺蹟

墓背靠白茅山。稍北有數山峯,蜿蜒西行而南折,與中峯相接,其上有舊時遺寨,殘垣遺蹟。一井一池,二水清澈不涸。前有一神祠,早已傾圮。山南麓有一土阜,名曰孝台,台下有漢碑一座,字跡已不可辨認,惟永和年號尚可一識。墓區西部為空窟山,與馬頭山東西相對,其形狀猶如一伏象,故名象山。墓區南1.5公里,南山北麓有座古堆遺址,為權妃送葬時插幡處。經現場勘察,此處為一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址,面積約500平方米。從地面上曾採集到石斧、鼎足,黑陶片等。另外,在權妃墓封土堆上,散存着一些貝殼、獸骨、黑陶、灰陶殘片,屬龍山文化時期遺物。權妃墓三面環山,地勢雄偉,南部山恰似陵園大門。1986年“權妃墓”被列為棗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