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稜

鎖定
威稜,漢語詞彙,拼音是wēi léng,意思是威力;威勢,出自《雲州節度使加使相麻》。
中文名
威稜
拼    音
wēi léng
解    釋
威力;威勢。
出    處
《雲州節度使加使相麻》

目錄

威稜解釋

威力;威勢。 [1] 

威稜出處

《漢書·李廣傳》:“是以名聲暴於夷貉,威稜憺乎鄰國。”王先謙補註:“《廣韻》:‘稜,俗稜字。’《説文》:‘稜,柧也。’《一切經音義》十八引《通俗文》:‘木四方為稜。’人有威,如有稜者然,故曰威稜。”
《梁書·武帝紀上》:“旍麾所指,威稜無外,龍驤虎步,並集建業。
宋·王禹偁《雲州節度使加使相麻》:“其有威稜卻敵,勇毅安邊,式旌善戰之功。”
宋·梅堯臣《花娘歌》:“官私乘釁作威稜,督促倉惶去閭里。” [2] 
清·魏源《聖武記》卷一:“故自烏拉削平,而後威稜薄海表。”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二回:“當時納林布祿信了布塞的言語,回入帳中,滿望捷報,忽聽帳外喊聲震地,急上馬出視,正遇着一彪雄軍,為首的一員大將,眉現殺氣,眼露威稜,手中持一大刀,旋風般殺將來。”
郭沫若《史學論集·惠施的性格與思想》:“當時離三代神道設教的時代未遠,一切天地間的自然現象都是上帝的創造,都是上帝的威稜,不容有人懷疑,也不曾有人過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