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海星

鎖定
“威海星”是一顆位於木星和火星之間的主帶小行星,軌道半長軸為2.5940344天文單位(即等於地球軌道半長軸),公轉週期為4.18年。它於2008年12月24日被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發現,被發現時它位於金牛座 [1] 
“威海星”是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是我國內地高校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是首顆以山東城市命名的小行星,其永久正式編號為207931,其命名權歸屬山東大學
中文名
威海星
發現天文台
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
類    型
小行星
發現時間
2008年12月24日

威海星發現過程

談起“威海星”的發現,山東大學(威海)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教師任大勇講述了當時的整個過程。
2008年12月24日晚10時許,天氣晴朗,星空燦爛。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的觀測助手張長明像往常一樣守候在觀測室裏,對事先確定好的區域進行拍攝。
一般來説,每隔半小時,小行星的位置就會發生明顯變化。所以這裏的工作人員一般每輪瞄準10個目標進行觀測,共觀測三輪,這樣,經過數據處理後就能辨認出恆星背景下移動的小行星了。張長明忙了一個晚上,完成了拍攝任務。
第二天,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工作人員郭迪福、尹紅星對前一天晚上的觀測數據進行處理,發現了幾顆小行星的蹤跡。在被確認後,他們將處理完的數據通過電子郵件上報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
當晚,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的工作人員對前一天晚上觀測到的小行星進行跟蹤觀測。他們首先用前一天處理的數據初步斷定其軌道,用初步確定的軌道參數計算出其當晚的位置,然後將望遠鏡指向這個位置進行拍攝,並再次向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上傳相關數據。
“這對於確認小行星很重要。如果他們觀測不到前一天晚上發現的小行星,那就連臨時編號也不能取得。”任大勇説。
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在對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傳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後,確認這是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並給了這顆小行星臨時編號“2008YM9”。2009年,這顆小行星獲得永久正式編號“207931”。
任大勇告訴筆者,相對其他小行星,“威海星”的永久正式編號獲得比較快。之所以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威海星”,主要是為了向世界展示美麗的威海,希望威海能成為夜空中永恆明亮的星,除此之外,也是因為這顆小行星是由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發現的。 [1] 

威海星行星命名

“威海星”:首顆以山東城市命名的小行星 [2] 
2009年2月13日,在山東大學與威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山東大學(威海)簽約暨“威海星”命名儀式上,山東大學向威海市頒授了“威海星”命名證書。據悉,2009年2月1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山東大學於2008年12月24日發現的小行星(臨時編號2008YM9)永久編號為207931,其命名權歸屬山東大學
據瞭解,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威海市天文台)於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至今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已發現了擁有臨時編號的小行星30多顆,擁有永久編號的小行星14顆,其中已被命名的小行星有兩顆,分別是“威海星”和“山東科協星”,而“威海星”作為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也是我國內地高校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它還是首顆以山東城市命名的小行星,所以“威海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1] 

威海星命名證書

山東大學向威海市頒授“威海星”命名證書 [3] 
山東大學向威海市頒授“威海星”命名證書 山東大學向威海市頒授“威海星”命名證書
2009年2月13日,山東大學黨委書記朱正昌向威海市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培廷頒授“威海星”命名證書,“威海星”成為首顆以山東省城市命名的小行星,也是我國內地高校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2009年2月10日,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將山東大學於2008年12月24日發現的小行星(臨時編號2008YM9)永久編號為207931,其命名權歸屬山東大學。據悉,該小行星是一顆主帶小行星,其軌道週期為4.18年。這是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發現的首顆獲得國際小行星中心永久編號的小行星,也是我國內地高校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據悉,“威海星”是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繼國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之後第三傢俱有小行星命名權的單位)於2008年12月24日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也是我國內地高校望遠鏡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其永久正式編號為207931,其命名權歸屬山東大學。為了表達對校區駐地熱情好客的威海人民的崇敬之情以及威海市對校地共建大力支持的感激之情,山東大學決定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威海星”。經過向國際小行星中心申請,並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所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討論通過,國際小行星中心發佈第66625號公報通知國際社會,第20793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威海星”,這是山東省首顆以城市命名的小行星。
山東大學威海天文台(威海市天文台)於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是山東大學與威海市、國家天文台聯合共建的山東省第一座高校天文台,是首批省科普教育三星級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天文台自建成以來,主要開展小行星搜索、超新星巡天、活動星系核光變觀測等科研課題,到目前為止,已發現了擁有臨時編號的小行星30多顆,擁有永久編號的小行星14顆 [1]  ,向國際小行星中心上報了大量的小行星觀測數據。
據介紹,山東大學是國內唯一一所同時擁有小行星命名權和以校名命名小行星的高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