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廉·沃爾頓

(英國作曲家、指揮家)

鎖定
威廉·沃爾頓(William Walton,1902年3月29日-1983年3月8日),全名威廉·特納·沃爾頓(William Turner Walton),英國作曲家、指揮家。
藝    名
威廉·沃爾頓
本    名
William Turner Walton
外文名
William Walton
性    別
國    籍
英國
出生地
英國蘭開夏郡奧爾德姆(今屬大曼徹斯特郡)
出生日期
1902年3月29日
逝世日期
1983年3月8日
代表作品
伯沙撒王的宴會
哈姆雷特
職    業
作曲家、指揮家

威廉·沃爾頓早年經歷

生於英國蘭開夏郡奧爾德姆(今屬大曼徹斯特郡)。少年時代進入牛津大教堂合唱團,青年時代曾在倫敦爵士樂俱樂部彈奏鋼琴,同時進行創作。他的音樂創作基本上是靠自學的。其風格深受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影響。他的成名作品是為詩人伊迪絲·西特韋爾(Edith Sitwell)的詩歌《門面》(Façade)譜寫的背景音樂。

威廉·沃爾頓演藝經歷

沃爾頓早期的作品(如《門面》)比較激進,但是不久之後他的風格趨向保守,尤其是他的電影配樂和皇家式音樂,充滿了埃爾加特色的貴族風範。其中包括1931年他根據聖經但以理書部份內容而創作的清唱劇《伯沙撒王的宴會》,此曲亦成為他繼《門面》後另一首為世人所認識的作品。及後他同時有份參電影配樂,最有名的包括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哈姆雷特》的配樂。勞倫斯·奧利維爾是他的重要合作伙伴。他的兩部交響曲是音樂會上經常上演的作品。他為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各寫了一部協奏曲。 [1] 
沃爾頓晚年主要是為其早期作品進行修改或重新配器。他曾多次嘗試為指揮家安德烈·普列文譜寫第三交響曲,但最後都放棄。在世時,他對指責他的音樂過於保守及不合時宜的評論而耿耿於懷。但他死後,人們重新評價他的音樂,認為他的音樂表露強烈但吸引人的個人主義色彩。
參考資料
  • 1.    (英)克里斯托弗·巴特勒著,現代主義,譯林出版社,2018.11,第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