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內託大區

鎖定
威內託大區(意大利語:Veneto)位於意大利東北部,座落於阿爾卑斯山亞得里亞海之間,是意大利20個一級行政區“大區”之一,下設有7個省,大區首府是威尼斯,其邊界國內與倫巴第特倫蒂諾-上阿迪傑、艾米利亞-羅馬涅和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大區接壤,北鄰奧地利共和國。威內託大區多平原,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果及蔬菜的產量居意大利全國前列,是意大利糧食和葡萄酒的主要產區之一,沿海地區以漁業為主。
中文名
威內託大區
外文名
Veneto
行政區類別
大區
所屬地區
意大利北部
地理位置
意大利東北部
面    積
18365 km² [1] 
下轄地區
維羅納維琴察特雷維索
政府駐地
威尼斯
氣候條件
氣候温和,雨量充沛
人口數量
4 577 408 人
著名景點
聖馬可教堂
嘆息橋
朱麗葉故居
機    場
馬可波羅國際機場、維羅納機場
火車站
威尼斯麥斯特雷火車站等
方    言
威內託語
名    人
馬可·波羅

威內託大區地理位置

威尼託行政省區圖 威尼託行政省區圖
 威內託大區位於意大利東北部,北部與奧地利接壤,在意大利國內與倫巴第特倫蒂諾-上阿迪傑、艾米利亞-羅馬涅和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大區接壤,東部瀕臨亞得里亞海。該地區的地形較為獨特,千變萬化,氣候因受地形的影響也變化異常,年降雨量差異很大。
威內託大區區旗 威內託大區區旗
威尼託大區分為7個省和581直轄市,七大省包括貝盧諾(Belluno)、帕多瓦(Padova)、羅維戈(Rovigo)、特雷維索(Treviso)、威尼斯(Venezia)、維羅納(Verona)、維琴察(Vicenza‎)。其中,帕多瓦省人口最多,密度最大,郊區為每平方公里424.81人,而城區則為每平方公里2,268.58人。相反的省會城市威尼斯,密度適中,每平方公里646.71人。而全省密度最低的是是貝盧諾,有每平方公里58.08人,其大部分面積為山區。

威內託大區地形地貌

威內託大區擁有意大利最完整的地貌特徵,主要有阿爾卑斯山山脈、一系列小山、不同種類的山丘、有波河阿迪傑河、布倫達河和皮亞韋河等眾多河流穿過的寬闊平原、意大利最大湖的東海濱、沿海環礁湖、和亞得里亞海超過150公里海岸線的海灘。 總體上説,威內託大區擁有56.4%的平原,29.3%的山脈和14.3%的丘陵。

威內託大區面積

威內託大區 威內託大區
威內託大區總面積18,378平方公里,是意大利第八大區。邊界線長1,104公里(909公里是同陸地相接,195公里同海洋相接)。大區總長度約210公里,寬約195公里。

威內託大區人口

威內托地區的人口為445.3萬,人口密度高於全國的平均數。該地區的方言很多,但都是從威尼託方言派生出來的,威尼託方言在幾個世紀中曾是威尼斯共和國官方語言。該地區的生活水平要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

威內託大區交通

威內託大區交通發達,威尼斯是意大利鐵路及公路的主要樞紐,有威尼斯麥斯特雷火車站(Stazione di Venezia Mestre)、威尼斯桑塔·露琪婭火車站(Stazione di Venezia Santa Lucia),通過火車可以到達羅馬、米蘭博洛尼亞佛羅倫薩、的裏雅斯特、烏迪內、那不勒斯、維也納盧布爾雅那等意大利國內外城市,大區其他城市也都有火車站。威內託擁有3座機場:威尼斯馬可·波羅國際機場特雷維索機場維羅納機場。可以到達歐洲各主要城市。
威尼託大區大部分是平原,交通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總長1,060公里,佔意大利總長度15%。帕多瓦、維羅那是中歐交通要道上重要的貨運集散中心,是歐洲重要的鐵路、公路運輸中樞。水運系統以喬加和威尼斯港為中心。 [1] 

威內託大區經濟

自1982年起,威內託大區的GDP就保持了不間斷的增長,1993到1999年間的增長更成為整個歐洲的經濟增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區的經濟一直在是平衡和穩步發展的,涉及許多行業,從農業到製造業,從手工業到商業和服務業,甚至均處於領先地位。
工業特點以中小企業為主,主要有紡織、製鞋、皮革加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等。旅遊業和服務業在這一地區中佔重要位置,1998年有1100萬人次的遊客來訪大區5300天次,創下了全國該行業的最高記錄。手工業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玻璃製品、花邊及木雕等。威內託大區多平原,氣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建設較發達,水果及蔬菜的產量居全國第二位,也是意大利糧食和葡萄酒的主要產區之一。沿海地區以漁業為主。
威內託大區在各大區中成功地維持了最高的就業水平,即使在近期經濟困難的時候也提供了較多的工作機會。
威尼託是意大利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大區之一。2009年大區GDP為1415.3億歐元,佔全國GDP的9.3%,僅次於倫巴第大區拉齊奧大區,排名第三。大區經濟發展迅速、均衡,工廠遍佈整個地區,水和大氣污染較小,工農業比重平衡,失業率低。 [1] 
威尼託大區經濟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多為獨具特色的中小企業,很多行業具有傳統的優勢。它們分佈在大區的各個角落,在316,500家企業中,製造業70,000家、第三產業和服務業54,000家、建築業44,000家、貿易和旅遊業126,000家、交通16,500家、農業6,000家,這些中小型企業能隨時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利用先進的技術,創造出具傳統特色的新產品。主要工業有冶金、服裝、紡織、製鞋、石油化工、火力發電、傢俱、家電、電子、礦山開採、金銀首飾加工、建築、機牀和精密儀器設備等。 [1] 

威內託大區農林牧漁業

大區的農業、畜牧業發達,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甜菜葡萄蘋果、梨、桃等,機械化程度很高。草原地區飼養大量豬、牛,為製革、製糖、奶製品工業提供了足夠的原料,農業在大區收入中只佔6%,雖不是經濟的主要因素,但農業技術革新產生的“農業食品深加工系統”卻佔大區總產值的38%。大區的漁業提供了大量的水產和海味,魚類養殖是一項新興的重要產業,集中在瀉湖和波河三角洲威尼斯和喬加的海岸沿線有意大利“漁業王位”之稱。 [1] 

威內託大區對外貿易

經濟危機影響,2009年威尼託大區對外貿易額為698.63億歐元。威尼託大區出口總額在意大利各大區中排名第二,出口額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27.7%,在各大區中排名第一。威尼託的出口對象主要是歐洲,德國是最大的貿易伙伴,經濟危機後,對新興經濟體的出口比重也不斷上升,特別是金磚四國。威尼託是由國外進口原材料、半成品和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轉而向國外出口優質成品。帕多瓦、維羅那、維琴察等重要影響的博覽會,每年舉辦六十多次不同行業的國際、全歐性展覽 [1] 

威內託大區文化教育

威尼託大區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帕多瓦是古羅馬時期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帕多瓦大學創建於1222年,在歐洲僅次於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是第三座最古老的大學,伽利略曾在該校任教,哥白尼曾在此學習,該校有世界上第一個人體解剖研究室。威尼斯大學開設有多學科課程和研究院,包括外國留學生計7萬多學生,它的中文系培養的中文學生,在中意經濟、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威尼斯建築大學,是繼羅馬之後意大利的第二所建築學院。是意大利一所專門從事所有與人類居住和生活環境有關專業的教學設計與計劃編制的大學。 [1] 

威內託大區旅遊

威尼託是個令人神往的傳統旅遊地區,具有無以倫比的文化旅遊寶庫,有如:威尼斯、維羅那、維琴察等藝術古城及不計其數的博物館、歷史古建築和迷人的自然風光,既有高質量的旅遊熱點,也有強烈藝術情趣的旅遊路線,並隨處可品嚐到各色威尼託風味佳餚。威尼託大區還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享譽世界的威尼斯狂歡節、傳統划船比賽、威尼斯戲劇節、電影節和威尼斯雙年展等。 [1] 

威內託大區對華來往

威尼託大區與江蘇省於1998年6月22日正式締結友好省區關係,雙方在經貿、文化、教育、立法、司法等領域開展了廣泛交流與合作。威尼斯市與蘇州市、維琴察市無錫市締結了友好城市關係。 [1] 

威內託大區威尼託葡萄酒

威尺託區知名葡萄酒
威尺託區知名葡萄酒(7張)
威尼託大區是一個重要的葡萄種植區。其中知名優質的獨特葡萄酒有:索夫(Soave),巴多利諾(Bardolino),阿瑪瑞恩(Amarone),普西哥(Prosecco),託卡伊·羅索(Tocai Rosso)和瓦爾波利切拉(Valpolicella)。其他更常見的葡萄酒有莫斯卡託(Moscato),品麗珠Cabernet Franc),尼祿黑(Pinot Nero),灰比諾(Pinot Grigio),梅鹿輒(Merlot)。而在威尼託知名的酒莊有斯安妮巴希迪(Barone Ciani Bassetti),嘉·伐加洛(Cà Foscolo),達瑪園(La Dama Vini),木樁酒園(MUZZON)等。除了這些大型莊園,威尼託也非常盛行自家釀酒。在釀酒之後,剩餘被壓過的葡萄會蒸餾生產格拉(Grappa),譽滿全球的意大利烈酒。
威尼託區,近年非常熱門的葡萄酒是普西哥(Prosecco),普西哥是意大利的白葡萄酒- 一般是幹或特幹起泡葡萄酒 - 通常使用Glera(“普西哥”)葡萄釀造而成的。D.O.C.普西哥是產於意大利 Veneto(威尼託)和 Friuli Venezia Giulia(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地區,傳統上主要集中在 Conegliano 和 Valdobbiadene,在特雷維索(Trevisio)附近地區北部的丘陵。普西哥廣受歡迎,最近已成為流行的香檳更便宜的替代品。而在威尼託,兩大普西哥生產商為康達利尼(Contarini)和芝華迪(Girardi)。以Prosecco為基礎,在威尼託區的年青人中廣受歡迎的雞尾酒為SPTITZ,其調製方法是把1/3上好的D.O.C.G. Prosecco,1/3的Aperol和1/3的冰塊混合而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