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利斯·奧布萊恩

鎖定
威利斯·奧布萊恩(1886-1963),特殊效果藝術家威利斯·奧布萊恩是逐格拍攝模型動畫的發明人,他本人稱這種技術作“深度動畫”。早在奧布萊恩加入到電影工業前,逐格拍攝技術就已經存在了,但是他創造了一系列新的技術手段,使得逐格動畫拍攝技術成為一門有價值的藝術,與在他之前的逐格拍攝影片的製作者一樣,他也贊成使用黏土、布偶或模型,而反對運用木偶來表演。 [1] 
中文名
威利斯·奧布萊恩
外文名
Wills O'Brien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886年3月2日
逝世日期
1962年11月8日 [1] 
職    業
電影人
代表作品
金剛

目錄

威利斯·奧布萊恩簡介

威利斯·奧布萊恩 威利斯·奧布萊恩
威利斯·奧布萊恩出生於1886年,在1915年製作第一部描寫拳擊的逐格拍攝動畫短片以前,他是一個卡通畫家和雕塑家。他沒能賣出這部影片,可是他的第二部短片《恐龍和失去的環節》切以525美圓的價格賣給了愛迪生公司。奧布萊恩隨後又製作了好幾部短片,並且用不同的動畫技術和玻璃屏幕合成圖象技術進行了試驗,找到了如何把動畫和真正的演員表演結合到一起的辦法。1925年,他製作了第一部完整的影片----《失落的世界》,這部描寫恐龍之間彼此殘酷搏鬥的影片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轟動了整個倫敦城。
威利斯是定格動畫技術的開創者,他在1925年協助導演哈利·歐·霍伊特將“福爾摩斯之父”阿瑟·柯南道爾的科幻小説《失落的世界》搬上銀幕,威利斯用定格動畫技術和微縮模型拍攝方式,將這部講述恐龍毀倫敦的電影拍成了熱賣大片,連柯南道爾都公開表示對該片的讚賞 [2] 
威利斯·奧布萊恩 威利斯·奧布萊恩
在《失落的世界》之後,奧布萊恩又在1933年推出《金剛》,這是一部至今還受到推崇的經典影片。創造了定個動畫技術的威利斯,為了讓金剛出現在大銀幕上,做了4個不同大小和材質的金剛模型。兩個是18英尺(約5.5米)高的金剛模型,威利斯用鋁做了金剛的骨架,用泡沫橡膠、乳膠做了金剛的肌肉,用兔毛做了金剛的毛髮,兩隻眼睛用玻璃製作。這兩隻金剛模型用於片中叢林背景故事的拍攝 [2]  。他還製作了很多影片,並因為在1949年的影片《巨猿喬.楊》中的特效製作而羸得一項奧斯卡獎。在這部影片裏擔任模型製作的是馬賽爾.德爾加多,他同時也是影片《金剛》的模型製作人。參與創作的還有年輕的逐格拍攝模型動畫師瑞·哈里豪森,他在後來創作出自己的經典影片。奧布萊恩製作的最後一部動畫是1963年發行的《這是一個瘋、瘋、瘋、瘋狂的世界》。威利斯·奧布萊恩於1963年去世。 [1] 

威利斯·奧布萊恩主要作品

1969
《迷失的山谷》
威利斯·奧布萊恩 威利斯·奧布萊恩
1962
《金剛大戰哥斯拉》
1956
《荒山大賊王》
1933
《金剛》
1918
《The Ghost of Slumber Mountain》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