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姿態

(漢語詞語)

鎖定
姿態,漢語詞語,意為容貌神態樣子風格氣度等。
中文名
姿態
外文名
posture
拼    音
zī tài
近義詞
姿勢、模樣、形狀、狀貌、式樣、神態、神情、容貌、樣子
注    音
ㄗㄧ ㄊㄞˋ

姿態基本解釋

1、[posture;carriage;gesture]∶容貌神態姿態出眾
2、[appearance;shape]∶物體呈現的樣子高高矮矮的樹木,姿態不一
3、[attitude;pose]∶風格;氣度高姿態。 [1] 
4、姿態可展示個人的思維高度,精神上好的姿態更能取得成功。

姿態出處

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五五:“委曲周旋儀,姿態愁我腸。”

姿態例句

1、神情舉止;容貌體態。
①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五:“委曲周旋儀,姿態愁我腸。”
②晉 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石季倫 愛婢名 翔鳳 ……無有比其容貌,特以姿態見美。”
③南朝 梁 吳均《三婦豔詩》:“少婦多姿態,含笑逼清卮。”
④《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聰慧過人,姿態出眾。”
丁西林一隻馬蜂》:“姿態美麗,面目富有表情,服裝精緻。”
⑥茅盾 《追求》五:“兩位都是頎長,肥臀,細腰,但 陸女士 似乎更多一點娉婷的姿態。”
王朔《永失我愛》:“‘我就喜歡你這樣。’我衝她背影嚷,‘不怕説實話,就怕故作姿態。’” [3] 
2、指物體呈現的樣子。
①宋 葉適《寶婺觀記》:“日月風雨,借其姿態;霧煙氣靄,相為吐吞。”
②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這花卻奇怪,見人來看,姿態愈豔。”
葉聖陶 《遊了三個湖》:“石縫裏長出些高高矮矮的樹木,蒼翠、茂密,姿態不一。”
3、詩文書畫意趣的表現 [2] 
①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詩啓》:“然以為律體卑庳,格力不揚,苟無姿態,則陷流俗。”
②宋 蘇軾《答謝民師書》:“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③明 宋濂 《跋東坡潁濱遺墨後》:“力追 羲 獻 而姿態橫逸。”
4、謂風格、氣度。
如:只要雙方都能姿態高一點,矛盾就容易解決了。 [1]  [4] 

姿態歷史淵源

姿態是身體呈現的樣子。從中國傳統的審美角度來看,人們推崇姿態的美高於容貌之美。古典詩詞文獻中形容一位絕代佳人,用“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句子,顧即顧盼,是好秋波一轉的樣子。或者説某一女子有林下之風,就是指她的風姿迷人,不帶一絲煙火氣。茶藝表演中的姿態也比容貌重要,需要從坐、立、跪、行等幾種基本姿勢練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