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姬鴇

鎖定
姬鴇(學名:Sypheotides indicus)是鴇科、姬鴇屬動物。雄性姬鴇體長46釐米,重450克;雌性姬鴇體長51釐米。在所有鴇科動物中只有姬鴇枕部有鏟形向後伸長4-6釐米的枕羽,翅覆羽為白色,特別在飛行中更為明顯。頸部較細,肩羽為白帶狀。鴇科雛鳥呈淺黃棕色,有稍黑的雜色斑點。
姬鴇喜棲息於開闊平坦的草原。常遷移,在10-11月離開繁殖地,在4-5月返回。主要以植物根、莖、葉、種子和漿果為食,也取食蚱蜢甲蟲、蜈蚣和蜥蜴、青蛙。分佈於印度西北部,尼泊爾也偶見分佈。
(概述圖參考資料: [1] 
中文名
姬鴇
拉丁學名
Sypheotides indicus
別    名
鳳頭鴇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鶴形目
鴇科
姬鴇屬
姬鴇
亞    種
0 [2] 
命名者及年代
(J. F. Miller,1782)
保護級別
IUCN標準:瀕危(EN) [3] 
外文名
Lesser Florican

姬鴇形態特徵

姬鴇
姬鴇(7張)
雄性姬鴇體長46釐米,重450克;雌性姬鴇體長51釐米,在所有鴇科動物中只有姬鴇枕部有鏟形向後伸長4-6釐米的枕羽,翅覆羽為白色,特別在飛行中更為明顯。姬鴇頸部較細,肩羽為白帶狀。和非繁殖季節的雄性相比,雌性身上為淺黃棕色的部位雄性為黑色,雌性身上稍黑的斑點分佈更廣一些,也缺少雄性枕部裝飾性的羽毛。未參加過交配的雄性翅膀上的白斑更大一些,特別當翅膀摺疊起來時更為明顯,除此之外和雌性很相似。嘴和腿很長。 [3-4] 
姬鴇雛鳥呈淺黃棕色,有稍黑的雜色斑點。 [4] 

姬鴇棲息環境

生活在開闊平坦的草原,主要分佈在生長溝穎草屬Sehima nervosun)和竹節草屬(Chrysopogon fulvus)植物的草原上,甚至不足1公頃的小塊草地,在灌木叢和農田中,種有大豆和穀類的農田中也有。 [4] 

姬鴇生活習性

食性:主要食植物根、莖、葉、種子和漿果,也取食蚱蜢、甲蟲、蜈蚣、蜥蜴和青蛙。 [4] 
叫聲:會發出青蛙般的“呱呱”聲和短促的口哨般的叫聲。 [3] 
遷徙:在10-11月離開繁殖地,很明顯分散到東南方向,在4-5月返回。繁殖的姬鴇取決於降雨量的多少,所以姬鴇常遷移。 [4] 

姬鴇分佈範圍

姬鴇分佈於印度西北部,主要分佈在古吉拉特邦,在非繁殖季節分佈於印度中部和南部的德干地區;在尼泊爾也偶見分佈。 [4] 

姬鴇繁殖方式

姬鴇一般在7-9月繁殖,具體時間取決於西南季風的分佈和強度,在草原或農田中小塊裸露的土地上營巢,通常產卵3-5枚。 [4] 

姬鴇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3.1)——瀕危(EN)。 [3]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4] 
  • 種羣現狀
有數據分析表明:在1989年,姬鴇種羣數量為1672只;在1994年進行的田野觀測的結果是估計姬鴇種羣數量為2206只。由於草原棲息地的不斷喪失和轉換,姬鴇可能正在迅速減少。預計在未來三代姬鴇中,這種下降速度將非常迅速(2016年)。 [3-4] 
  • 瀕危原因
在巴基斯坦西部或印度東部再也觀測不到該種,這歸咎於大面積的生境喪失,如人為劇烈的干擾、過度放牧的壓力和狩獵等因素。1982-1989年,姬鴇種羣數量下降近80%,從4374只下降到750只,人們把這種結果歸咎於持續多年的乾旱,但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和冬季棲息地生境的喪失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