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姬莊村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姬莊村)

鎖定
姬莊村是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次丘鎮汶上縣一個自然村,主要農產品:酸橙,苦瓜,土豆,黃綠蘋果,西葫蘆,紅薯,香菜,生菜。村內資源:膨潤土,沸石,鎂鹽,翡翠,錳。物產豐富,氣候温,廣聚人氣,毓秀鍾靈,有山東百年武術村之稱。
中文名
姬莊村
外文名
Ji Zhuang Cun

姬莊村相關介紹

村中老人孩子習武 村中老人孩子習武
姬莊村位於山東省汶上縣次邱鎮,與武術之鄉梁山縣接壤,是一個有着近300年曆史、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的古老村莊。村民世代習練武術大紅拳,現已延續至第十一代傳人,是遠近聞名的武術村。村裏共有282户,1100餘人,幾乎家家都有習練武術之人,上至80歲老人,下到5歲娃娃,都能舞拳弄棍,人人都是“武把式”。

姬莊村文化傳統

大洪拳是該村世代相傳的傳統拳法,想要打出一套漂亮的大紅拳,習練者必須從練腿、練腰、站馬步、站弓步練起,掌握深厚、紮實的基本功。大紅拳最具代表性的套路就是三步架,也是此傳統武術基本功的精要,它其中包括拳,掌,鈎,腿,弓馬步和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需要終身習練。該傳統武術套路較多,二趟、花子、單邊、炮拳、六錘、小刀戰槍、大刀戰槍、三節棍戰槍等,既能強身健體,又有實戰技能。雖然沒有文字史料記載,但村民世代習武、有口皆碑,祖祖輩輩默默地傳承着姬莊村獨有的傳統文化和武術精神。
習武的孩子 習武的孩子
每年元宵節組織熱鬧的舞獅、武術表演是該村百年來的老傳統,從兑糧食到捐現金,村民儘自己所能募集表演資金,只為每年都能看到最期待的那場表演。現如今,雖然各式新媒體佔據了人們的娛樂生活,可每年元宵節,姬莊村村民還是喜歡聚集在文化廣場上看武術表演,只為尋求那一種老味兒。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該村武術盛極一時,第六代傳人姬慶寶是遠近聞名的“神拳”,後來,姬慶寶被濟寧雜技團選中,成為該劇團的台柱子,其兒子姬脈玉則擔任濟寧雜技團團長。後來,隨着現代化、工業化、商品化的發展,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習練武術的人有所減少。秉着對武術的熱愛和傳承武術精神的責任感,2010年,該村支部書記姬脈光正式開門收徒,傳授武藝。他組織成立了姬莊村武術表演隊,每逢傳統節日、村民添丁嫁娶等大事,便歡聚在文化廣場表演以示祝福。該武術表演隊每年都參加鎮裏組織的元宵節藝術展演,深受觀眾喜愛,成為必不可少保留節目、重頭戲。曾多次代表鎮赴縣參加元宵節民間藝術展演,受到觀眾熱烈歡迎,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自此以後,以第九代大紅拳傳承人姬脈緒為首的一大批中年人又煥發熱情,重拾技藝,開始習練。在武術的薰陶下,該村村民個個展現着練武之人正氣凜然的精神風貌,多年以來村民見義勇為的故事頻頻流傳。
俗話説:天下兩難,讀書打拳。一直以來,該村武術表演隊守着清貧和寂寞去承擔傳承傳統武術的歷史使命,武術愛好者們都是農民,除了打工基本沒有什麼收入。長期以來僅靠鎮政府扶持資金和村內愛心人士捐助非常有限,加上年輕的後輩因生計需要不願長期在家習武,大紅拳武術的前景不容樂觀。但從越來越多習練武術的孩子們身上,又看到了希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