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姬晉

(周靈王之子)

鎖定
太子晉(生卒年不詳),姬姓,名晉,字子喬(一説字子晉),又稱王子喬。周靈王之長子,因早卒,未繼承王位。 [2] 
姬晉幼時便聰明博達,周靈王二十二年(前550年),谷、洛二水氾濫,王宮將毀,周靈王想要壅塞谷水,使谷水向北泄出,姬晉以古代統治者不違天性,順應自然為諫,反對周靈王堵塞谷水。並舉了上古時期共工治水的例子,希望周靈王不要違背天時,做亡國之君的行為。但沒有打動周靈王,周靈王最終還是採用壅塞的方法治水。 [8]  晉平公曾派大夫羊舌肸與姬晉會談,稱舉五事但有三件事無言以對,只能羞愧離開。晉平公又派大夫師曠會見姬晉,師曠問以治國之道、君子之德,姬晉對答如流。 [3] 
關於姬晉的死亡有很多説法,一説因直諫觸怒周靈王而被貶為平民,不知所終。 [4]  一説早逝,並未即位。 [3]  一説乘白鶴成仙。 [5]  世人認為其高壽,時常將其與赤松子並列為仙人,稱“喬松之壽”。 [6]  其子宗敬改為王姓,後世前蜀後主王衍以他為王氏始祖,加尊號為聖祖至道玉宸皇帝。 [7] 
全    名
姬晉
別    名
太子晉
王子晉 [7] 
王子喬
子喬(一説字子晉)
尊    號
聖祖至道玉宸皇帝 [7] 
所處時代
春秋時代
民族族羣
華夏族
主要成就
反對周靈王堵塞谷水
應答晉使

姬晉人物生平

姬晉勸諫治水

姬晉(王子喬)像雕塑壁畫形象
姬晉(王子喬)像雕塑壁畫形象(3張)
據《國語》記載,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氾濫,將要衝毀王宮。周靈王想要採取壅塞的方法治理。姬晉對此表示反對,並認為“古之聖王唯此之慎”,應當多顧及自然因素以及壅塞對人民生活的影響。 [8]  [12] 
之後姬晉圍繞此問題展開論述,援引了古時的共工為例,認為他們“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並舉了古代治水的“一王四伯”(一王即為,四伯即為四嶽,稱四嶽伯)以作對比。 [13]  認為採用壅塞的方法“不帥天地之度,不順四時之序,不度民神之義,不儀生物之則”。姬晉還將二水氾濫稱為“夫二川之神,使至於爭明”,認為周靈王壅塞河水的方式是掩飾爭鬥。最後藉着二水氾濫,表達了要順應自然發展,尊重自然規律,這樣才能保證人民的生存,才能鞏固周王室。 [14] 
但周靈王並沒有採納姬晉的意見,還是採取了壅塞的方法治水。到了周景王在位期間,朝政就開始出現了混亂的局面。等到周景王去世,王室大亂,到了周定王在位期間,周王室就更加衰弱了。 [15] 

姬晉會談晉使

王子喬像,取自天全堂1946年《東沙築塘王氏宗譜》 王子喬像,取自天全堂1946年《東沙築塘王氏宗譜》
後來,晉平公曾派遣大夫羊舌肸出使周王室,面見了姬晉並與之交談,羊舌肸“五稱而三窮”(稱舉五事但有三件事無言以對),羞愧而退。回國後告訴晉平公,姬晉年少聰慧,應該立刻歸還佔領周的兩座城邑,如果不還的話,恐怕他即位後會對晉國進行懲處。 [16]  盲大夫師曠不同意晉平公歸還兩邑,因此自薦前往與姬晉會談。 [17] 
師曠與姬晉從君子之德、名分之分、治國之道三方面展開交談。師曠問姬晉,自以後誰有廣博的道德,姬晉從“天”“聖”“仁”“義”四種有良好品行的人中舉例回答了師曠的問題。 [18]  師曠又問從名號之中,誰是最尊上者,姬晉從不同爵位的責任,比如“善至於四海”的人即為天子,以此回答了師曠的問題。 [19] 

姬晉英年早逝

之後姬晉彈奏《嶠》曲,並賜給師曠一架馬車,並藉機敲打師曠的來意。師曠感到詞窮,請求離開,並詢問姬晉是否將為天下的宗主。姬晉聽聞師曠能夠聽人聲而知道人的壽命,便向他詢問自己的命運,師曠稱姬晉可能不長壽。姬晉聽後,也説自己僅有三年壽命,並告誡師曠不要説出去禍及自己。 [20] 
師曠歸國三年以後,姬晉的死訊果然傳來。 [21] 

姬晉歷史評價

孔子聽聞姬晉早逝,感嘆道:“惜夫!殺吾君也!” [23] 
陸機:“遺形靈嶽,顧景忘歸。乘雲倏忽,飄颻紫微。” [33] 
謝靈運:“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復清曠,區中實譁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一作‘翻’)。” [35] 
江淹:“子喬好輕舉,不待煉銀丹。控鶴去窈窕,學鳳對巑岏。山無一春草,谷有千年蘭。雲衣不躑躅,龍駕何時還。” [33] 
鄭畋:“有昔靈王子,吹笙溯泬㵳。六宮攀不住,三島去相招。” [36] 
童童:“屣棄萬乘追浮丘,仙成駕鶴緱山頭。碧桃千樹鎖金嗣,玉笙嘹亮天風秋。回眸下笑蜉蝣輩,蝸角爭戰污濁世。何當高氣凌雲霄,願隨環佩聯雲騎。” [37] 

姬晉軼事典故

姬晉子喬笙鶴

“子喬笙鶴”意為形容得道成仙,或藉以代指太子、王子,也用作形容善於樂器的人。典故出自《列仙傳》,書中記載姬晉喜好吹笙,如同鳳凰鳴叫。後姬晉於嵩山乘白鶴登仙而去。 [5]  通常也以其他形式出現,如唐代李白的“下瓢酌潁水,舞鶴來伊川。”中的“舞鶴”即為此典故。又如宋代陸游的“笠澤蓴鱸秋向晚,緱山笙鶴月微明。”中的“緱山笙鶴”也為此典故。 [22] 

姬晉高壽代表

後世認為王子喬高壽,與赤松子同稱。 [6]  有學者認為最早為形容喬木與松樹的生長期長,後被世人神化。 [31]  也有學者以王子喬高壽形象為據,認為王子喬與姬晉不為一人。 [32] 

姬晉墓中寶劍

傳説,王子晉的墓在離西漢都城長安不遠的茂陵,西晉末年的時候,有人盜挖王子晉墓,盜墓人進去一看,發現墓中空無一物,只見一把寶劍懸在半空中。盜墓人想取下這把寶劍,忽然聽見寶劍發出龍吟虎嘯的聲音,嚇得不敢接近它。頃刻,只聽到一聲呼嘯,寶劍閃着寒光飛上了天。 [35] 

姬晉轉世縣令

民間傳説,漢明帝時王子晉轉世做了河東葉縣縣令,按照規定,每月月初他都要到尚書枱述職,可是人們從來不見他有車馬隨從,只看見一隻野鴨從東南方向飛來。有人感到很奇怪,便將此事秘奏給明帝,明帝也很奇怪,便悄悄命人佈下一張大網網羅野鴨,結果網到的卻是一雙官靴。連續網了幾次都是這樣,這雙靴子是四年前尚書省賜給官員的靴子。據説,這隻鴨子即王子晉所變。 [35] 

姬晉人際關係

父親:周靈王 [12] 

姬晉人物爭議

姬晉身份爭議

姬晉(王子喬)像
姬晉(王子喬)像(2張)
王子喬,又稱王喬,是道教的一位神話人物,關於他的身份有多種不同的説法,其中一種最著名的説法稱王子喬和姬晉為一人,在古籍中所稱“子喬”“王子喬”“子晉”均指姬晉。 [2] 
最早將二者聯繫為一人的是劉向的《列仙傳》。據《列仙傳》記載:“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 [5]  又據《風俗通義》記載“周書稱:‘靈王太子晉,……後世以其自豫知其死,傳稱王子喬仙。” [23] 
也有人認為姬晉成仙但並非王子喬。東漢王符在《潛夫論·志氏姓》中記載:“周靈王之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温恭敦敏……仙之後,其嗣避周難於晉,家於平陽,因氏王氏,其後子孫世喜養性神仙之術。“ [24]  王符認為王子喬與姬晉不為一人,因此進行了分別列傳。
關於姬晉與王子喬的形象結合問題,有學者認為其受魏晉時期社會狀況的影響,姬晉故事中包含的浪漫主義色彩被士人所吹捧,因此在魏晉時期,姬晉與王子喬同為一人的説法稱為主流。 [25]  也有學者考證“羽人王子喬”的神話形象早已有之,後而演變為多種形象,“太子王子喬”為其中一種。 [26] 

姬晉死因爭議

被尊奉為王氏祖先的太子晉像 被尊奉為王氏祖先的太子晉像
關於姬晉的死因,有多種説法:
  • 貶為庶人不知所蹤説:此為《新唐書》的説法,《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王氏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守敬為司徙,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 [4] 
  • 早夭説:此為《逸周書》的説法:“晉平公使叔譽於周,見太子晉而與之言,五稱而三窮,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3]  根據《逸周書》的説法,姬晉的死亡年齡可能為十八歲。 [25] 
  • 成仙説:關於這類説法,各家表述各有不同。在《列仙傳》《風俗演義》中記載為乘鶴登仙。(詳情見本詞條“人物爭議—身份爭議”)。但在《楚辭》中記載姬晉化成飛蟲被打死:“言崔文子學仙於王子喬,子喬化為白蜺而嬰茀,持藥與崔文子,崔文子驚怪,引戈擊蜺,中之,因墮其藥,俯而視之,王子喬之屍也。” [26]  《元始上真眾仙記》稱其位居“金闕侍中”。《雲笈七籤》在解釋尸解法時,特別提到王子喬墓在京陵,戰國時復有發其墓者,唯見一劍在室。則視王喬為尸解仙。又傳王子晉曾跟隨浮丘公學習丹道,所以金丹道士也尊奉他。 [27] 
關於這些説法,有學者認為是因為姬晉智慧過人且早夭,因此對其進行神化的結果。 [11] 

姬晉後世紀念

姬晉王氏始祖

姬晉死後,其子宗敬改為王姓,後世前蜀皇帝王衍追尊其為王氏始祖,尊號聖祖至道玉宸皇帝。 [7]  現代常將他認為是王氏始祖之一。 [33] 

姬晉道教形象

在姬晉與王子喬的神話形象結合後,姬晉多次被授予尊號以及敕封。
子喬祠 子喬祠
武周時期,由於武則天的推崇,王子喬的仙人形象在唐朝一度流行,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於緱山昇仙太子廟,立“昇仙太子碑”一。親號姬晉為“昇仙太子”,並改子晉祠為“昇仙太子廟”。碑文中武則天稱姬晉為“天資拔俗,靈骨超羣”。 [29] 
因姬晉在幾位王喬中聲名最盛,五代時受封為“元弼真君”,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又封“元應真人”,高宗紹興(1131年—1162年)年間加號“善利廣濟真人”。 [28]  元代緱山道觀“先天宮”的廟號為元世祖忽必烈敇封。清代乾隆帝又題詩《登緱山》:“緱嶺蘢蓯嵩嶽連,傳聞子晉此昇仙。” [30] 

姬晉文學形象

明代小説《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七回開篇便説:東周靈王長子名晉,字子喬,聰明天縱,好吹笙,作鳳凰鳴。立為太子。年十七,偶遊伊洛,歸而死,靈王甚痛之。使人發其冢,惟空棺耳,乃知其仙去矣。至靈王二十七年,夢太子晉控鶴來迎,既覚,猶聞笙聲在户外。靈王曰:“兒來迎我,我當去矣。”遺命傳位次子姬貴,無疾而崩。姬貴是為周景王 [34] 

姬晉史料索引

姬晉的生平經歷在史料中記載極少,作為歷史人物的姬晉僅有幾個故事可以從中窺探,早期姬晉的形象多以學識深厚、思維敏鋭出現。但有學者認為,《國語》所記載的相關史事與春秋時期的文章體裁不符,應為戰國中前期所作,因此認為史家在其中多有增飾。 [9]  另外有學者認為,《逸周書·太子晉》“尤為荒誕,體格亦卑弱不振” [10]  ,有可能出之民間之手,藉以説明其聰明早慧。 [11]  《列仙傳》等書亦有記載。
參考資料
  • 1.    華人德.中國曆代人物圖像集 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8
  • 2.    夏徵農 主編;章培恆等 編著.大辭海 中國文學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12:542-543
  • 3.    《逸周書集訓校釋九·太子晉六十四》:晉平公使叔譽於周,見太子晉而與之言,五稱而三窮,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 4.    《新唐書卷七二中·表第一二中·宰相世系二中》:王氏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守敬為司徙,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
  • 5.    《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後立祠於緱氏及嵩山。
  • 6.    《戰國策卷五·秦三》:長為應侯,世世稱孤,而有喬、松之壽。
  • 7.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前蜀世家第三》:五年,起上清宮,塑王子晉像,尊以為聖祖至道玉宸皇帝,又塑建及衍像侍立於其左右,又於正殿塑玄元皇帝及唐諸帝備法駕而朝之。
  • 8.    國語卷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26]
  • 9.    羅家湘.《逸周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4
  • 10.    清人謝墉雲:“若《太子晉》一篇尤為荒誕,體格亦卑弱不振。”
  • 11.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三墳補逸下》:“太子晉事甚詭誕,蓋戰國人以晉早慧而夭,為此説以神之。”
  • 12.    《國語·卷三·周語下》:靈王二十二年,谷、洛鬥,將毀王宮。王欲壅之,太子晉諫曰:“不可。晉聞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夫山,土之聚也;藪,物之歸也;川,氣之導也;澤,水之鐘也。夫天地成而聚於高,歸物於下。疏為川穀,以導其氣;陂塘污庳,以鍾其美。是故聚不阤崩,而物有所歸;氣不沉滯,而亦不散越。是以民生有財用,而死有所葬。然則無夭、昏、札、瘥之憂,而無飢、寒、乏、匱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古之聖王唯此之慎。
  • 13.    《國語·卷三·周語下》:昔共工棄此道也,虞於湛樂,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禍亂並興,共工用滅。其在有虞,有崇伯鯀,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於羽山。其後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類百則,儀之於民,而度之於羣生,共之從孫四嶽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鍾水豐物,封崇九山,決汨九川,陂鄣九澤,豐殖九藪,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無伏陰,地無散陽,水無沈氣,火無災燀,神無閒行,民無淫心,時無逆數,物無害生。
  • 14.    《國語·卷三·周語下》:唯不帥天地之度,不順四時之序,不度民神之義,不儀生物之則,以殄滅無胤,至於今不祀。及其得之也,必有忠信之心閒之。度於天地而順於時動,和於民神而儀於物則,故高朗令終,顯融昭明,命姓受氏,而附之以令名。若啓先王之遺訓,省其典圖刑法,而觀其廢興者,皆可知也。其興者,必有夏、呂之功焉;其廢者,必有共、鯀之敗焉。今吾執政無乃實有所避,而滑夫二川之神,使至於爭明,以妨王宮,王而飾之,無乃不可乎!
  • 15.    《國語·卷三·周語下》:王卒壅之。及景王多寵人,亂於是乎始生。景王崩,王室大亂。及定王,王室遂卑。
  • 16.    《逸周書集訓校釋九·太子晉六十四》:晉平公使叔譽於周,見太子晉而與之言。五稱而三窮,逡巡而退,其言不遂。歸告公曰:“太子晉行年十五,而臣弗能與言。君請歸聲就、復與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將以為誅。”
  • 17.    《逸周書集訓校釋九·太子晉六十四》:平公將歸之,師曠不可,曰:“請使瞑臣往,與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復之。”
  • 18.    《逸周書集訓校釋九·太子晉六十四》:師曠罄然。又稱曰:“温恭敦敏,方德不改,開物於初,下學以起,尚登帝臣,乃參天子,自古而誰?”王子應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義治律,萬物皆作,分均天財,萬物熙熙,非舜而誰能?”師曠告善,又稱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則,由舜而下,其孰有廣德?”王子應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遠人,皆得己仁,此之謂天;如禹者聖,勞而不居,以利天下,好與不好取,必度其正,是謂之聖;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無方,服事於商,既有其眾,而返失其身,此之謂仁;如武王者義,殺一人而以利天下,異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謂義。”
  • 19.    《逸周書集訓校釋九·太子晉六十四》: 師曠告善。又稱曰:“宣辨名命,異姓惡方。王侯君公,何以為尊,何以為上?”王子應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謂之胄子;胄子成人,能治上官,謂之士;士率眾時作,謂之伯;伯能移善於眾,與百姓同,謂之公;公能樹名生物,與天道俱,謂之侯;侯能成羣,謂之君;君有廣德,分任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於四海,曰天子;達於四荒,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為帝。”
  • 20.    《逸周書集訓校釋九·太子晉六十四》:王子曰:“請入坐。”遂敷席注瑟。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乃注瑟於王子,王子歌《嶠》曰:“何自南極,至於北極?絕境越國,弗愁道遠?”師曠蹶然起,曰:“瞑臣請歸。”王子賜之乘車四馬,曰:“太師亦善御之?”師曠對曰:“御,吾未之學也。”王子曰:“汝不為夫《詩》?《詩》雲:‘馬之剛矣,轡之柔矣。馬亦不剛,轡亦不柔。志氣麃麃,取予不疑。’以是御之。”師曠對曰:“瞑臣無見,為人辯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聞而易窮。王子,汝將為天下宗乎?”王子曰:“太師何汝戲我乎?自太昊以下,至於堯、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吾聞汝知人年之長短,告吾。”師曠對曰:“汝聲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壽。”王子曰:“然。吾後三年,將上賓於帝所,汝慎無言,殃將及汝。”
  • 21.    《逸周書集訓校釋九·太子晉六十四》:師曠歸,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 22.    徐成志 編著.中華山水掌故辭典: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06:483
  • 23.    《風俗通志·卷二·封泰山禪梁父》:周書稱:‘靈王太子晉,幼有盛德,聰明博達,師曠與言,弗能尚也。’晉年十五,顧而問日:‘吾聞大師能知人年之短長也。’師曠對日:‘女色赤白,女聲清,女色不壽。’晉日:‘然,吾後三年將上賓於天,女慎無言,禍將及女。’其後太子果死。孔子聞之日:‘惜夫!殺吾君也!’後世以其自豫知其死,傳稱王子喬仙。
  • 24.    《潛夫論·卷九·志氏姓》:周靈王之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温恭敦敏。谷、雒水斗,將毀王宮,王欲壅之……其後三年而太子死。孔子聞之曰:“惜夫!殺吾君也。”世人以其豫自知去期,故傳稱王子喬仙。仙之後,其嗣避周難於晉,家於平陽,因氏王氏。其後子孫世喜養性神仙之術。
  • 25.    魏代富.太子晉與王子喬的融合——兼論“天下王氏出太原”的形成[J].甘肅社會科學,2013(03)81-85.
  • 26.    柏英傑,孫遜.王子喬傳説考辨[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80-85.
  • 27.    王大良著. 中國古代家族與國家形態:以漢唐時期琅邪王氏為主的研究[M]. 1999
  • 28.    王卉.東漢畫像鏡上的“王子喬”與“赤松子”[J].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10(02)73-77.
  • 29.    《楚辭章句·天問》:漢代王逸注“臧,善也。言崔文子學仙於王子僑,子僑化為白蜺而嬰茀,持藥與崔文子,崔文子驚怪,引戈擊蜺,中之,因墮其藥,俯而視之,王子僑之屍也。”
  • 30.    吳少珉,蘇健,趙金昭 主編.河南古蹟名勝辭典:解放軍外語音像出版社,2007-09:208
  • 31.    李英全編著. 洛陽[M]. 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11
  • 32.    洪偉民.松喬考──關於赤松子和王子喬的傳説[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04)97-105.
  • 33.    趙子廉 著.桐柏仙域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09:3-4
  • 34.    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七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28]
  • 35.    衞紹生,廉樸 主編;屠青 著.卧冰求鯉孝天下 琅琊孝聖王祥:中原出版傳媒集團 中原傳媒股份公司 大象出版社,2022-07:7
  • 36.    王啓興 主編.校編全唐詩 中: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01:3029
  • 37.    王叔磐 編.元代少數民族詩選: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06:23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