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家莊村

(山東省乳山市海陽所鎮下轄村)

鎖定
姜家莊村位於海陽所鎮西南端,大乳山南麓,南臨黃海,地勢北高南低,為濱海丘陵地帶。全村共189户,598人,主要姓氏為姜姓,其次有劉、辛、李、於、杜等姓 [1] 
中文名
姜家莊村
行政區劃代碼
371083102238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乳山市海陽所鎮
面    積
2190 畝
電話區號
0631
郵政編碼
2645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98 人
著名景點
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
耕地面積
58畝
主要民族
漢族

姜家莊村地名故事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姜敬由姜格遷此以姓立村。嘉慶至光緒年間,先後劉、李、於、辛、趙姓分別由薛格、李家、水頭、西泓辛家、西泓趙家遷此,分建劉家、李家、黃金釵、風筒、北道、山前、辛家頂、獅角山等村。1941年諸村合一稱姜家莊。

姜家莊村發展歷史

該村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有中共黨的活動,1941年1月正式建立村黨支部。1942年,日軍對膠東地區發起大“掃蕩”,時任山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將軍,帶領軍區機關幹部、戰士一百七十餘人,迂迴穿插姜家莊村,當晚他們進村,沒有驚動羣眾。當村民一覺醒來,街上到處都是八路軍戰在打掃街道,幫羣眾挑水,司令部機關也安在了姜家莊村原辦公室。兩天後,許世友將軍巧施“金蟬脱殼”之計,把尾隨日軍引入大海,自己則帶領戰士們悄悄地從敵人的間隙中成功撤離。
姜家莊村

姜家莊村傳統習俗

村域傳統習俗,為典型的膠東乳山民俗特色,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民眾羣體性格艮心憨誠(堅韌、忠誠)。

姜家莊村姓氏宗族

主要姓氏為姜姓,其次有劉、辛、李、於、杜等姓。

姜家莊村名人事蹟

姜國元(1890~1975年) 姜家莊村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姜國元堅韌不拔,大智大勇,多次在軍閥和日軍長期懸賞追捕中化險為夷,頗具傳奇色彩。
1942年11月馬石山突圍戰的前夜,許世友司令員率膠東八路軍指揮機關轉移到姜家莊村。再轉移時,兵分水陸兩路。姜國元組織大批船隻,夜裏將指揮機關的部分人財物東渡到文登境內。許世友一行陸行轉移,經海陽所出港裏半島,又經馮家棘子園等地,突過敵人包圍圈的縫隙,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
姜國元槍法很準,因熟悉地形、人脈廣泛,時常給八路軍當嚮導,在陸地上對日、偽軍進行襲擊,在海上對日軍軍艦或快艇進行襲擾。
新中國成立後,組織上安排姜國元到縣政府任職,他因文化低而辭任。在戰爭年代裏,他跟八路軍的醫生學到了一些醫療知識,回鄉務農後,免費為病人配製治療外傷和瘡癤的藥粉。

姜家莊村軼事傳説

很久以前,乳山沿海居民日子過得安寧幸福。後來,一羣海妖在此興風作浪,颳起狂風,掀翻船隻,海邊的村莊,因而撇下了大量孤兒。村中的老年人,根本撫養不過來。三聖母聽到東方沿海有孤兒的啼哭,便坐卧不寧。她決定衝破天規的約束,下凡消滅海妖。因不放心她隻身臨敵,她的義妹靈芝也同行前往。三聖母施展法術,只見天上飛下無數礁石,不偏不倚地向海妖們砸去,小妖全部被消滅。只是海妖的首領有些能耐,持戟向三聖母刺來。義妹順勢揚起手中的寶劍,奮力向前扔去,只聽“咔嚓”一聲,直中妖首咽喉。妖首在臨終掙扎時,掀起了滔天巨浪。她倆想用造物術擋住浪潮,但造物不成功,反而給自己造成了內傷。因造物術損耗體能太大,危急之中,她們當機立斷,決定用身體擋住海浪。三聖母在東,義妹在西,倆人迅速側卧於海邊。她們的身體,對應着浪峯的長度迅速伸展開來,擋住了海水,保護了岸上的百姓。三聖母卧身擋水時,正好身邊有一羣飢餓待哺的孩子。看到孩子們都餓成那樣子了,三聖母心如刀絞,急忙催乳哺育。聖母的乳汁溢出,濺落到孩子們嘴中。因待哺的孩子太多,她衣不能合襟,索性敞懷,廣佈母恩,自己卻誤了內傷的恢復期,化作了大乳山、小乳山地貌,永遠留在此地。

姜家莊村風景名勝

泓興寺原名“洪興院”,始建於北魏,距今1600餘年,歷史上沿承有序,昔時的洪興院斗拱飛檐、碧瓦粼粼、朱門赫赫,頗顯莊嚴。近代民國七年改建為養正國民小學。民國三十四年秋,寺院大殿及兩株銀杏古樹相繼被毀,洪興院及養正小學統改為姜格完小,僧侶還俗於農,佛教活動終止。

姜家莊村名產名物

姜家莊花餑餑精選優質麪粉、牛奶、雞蛋,揉、捏、搓、剪……每一步都細緻入微,香甜耐嚼,麥香流連在唇齒間。姜家莊是乳山牡蠣的主要養殖基地,乳山河和黃壘河給其帶來了大量的營養鹽,餌料豐富,非常適合牡蠣筏式養殖。
參考資料
  • 1.    姜家莊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乳山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