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鎖定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拼音:Jiāng Tàigōng diàoyú,yuànzhě shànggōu)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熟語。這則熟語的相關典故最早見於《史記·齊太公世家》。《武王伐紂平話》及《封神演義》也記錄有類似的故事。 [2-3] 
《武王伐紂平話》載:姜太公退隱在渭河邊,經常河邊釣魚,他釣魚的方式很特別,釣杆很短,釣線只有三尺長,釣鈎是直的,而且不放魚餌,人們譏笑他,他説“願者上鈎”。後人用“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比喻甘願去做可能吃虧上當的事。該熟語在句中可作賓語、分句,也可獨立成句。也説“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2]  [4] 
中文名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拼    音
Jiāng Tàigōng diàoyú,yuànzhě shànggōu
近義詞
心甘情願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來源出處
《史記·齊太公世家》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功能
獨立為句或作賓語、分句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太公望呂尚者……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呂尚蓋嘗窮困,年老矣,以漁釣奸(幹)周西伯(周文王)。西伯將出獵……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説(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西漢·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 [3] 
  • 衍生典故
姜尚……直鈎溝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鈎來!”(元·無名氏《武王伐紂平話》) [5] 
後人根據上述故事概括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這個成語。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成語故事

“姜太公釣魚”故事配圖
“姜太公釣魚”故事配圖(4張)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和寵姬妲已過着窮奢極欲的生活,卻不管人民的死活,還動用殘酷的刑罰來鎮壓反抗的民眾。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而這時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周文王姬昌在領地內施仁政,愛人民,善待有才能的人,所以,一些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當時,有位年近八十卻懷才不遇的有識之士名叫姜尚,大家都稱他為姜太公,隱居在陝西渭水邊,那裏正好是周文王的領地。他聽説文王是一個有德的明主,就希望能得到他的重用。
於是,姜太公每天拿着一根魚裘到渭水邊釣魚。一般人釣魚,用的是彎鈎,上面吊着餌食,然後把它沉在水裏,誘騙魚兒上鈎。但姜太公的釣鈎卻是直的,上面什麼也沒有掛,也不把魚鈎沉到水裏,而是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地舉着釣裘,一邊自言自語道:“魚兒呀魚兒呀,你們願意的話,就自己上鈎吧!”
有一天,一個打柴的年輕人來到溪邊,見姜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鈎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説:“老先生,你釣魚的方法錯了。魚鈎要用彎的,並且要沉到水裏去才行。像你這樣釣,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姜太公舉了舉釣裘,笑着説:“沒有關係,我相信總有一天會釣到一條‘大魚’。因為我釣的是王與侯!”打柴人以為他是個傻子,在這個地方怎麼會釣得到王侯呢?於是就離開了。
許多路過的人看到姜太公這樣釣魚都覺得很奇怪,議論紛紛。姜太公直鈎釣魚的事終於傳到了姬昌那裏。姬昌知道後,便派一名士兵去叫他來。但姜太公並不理睬這個士兵,只顧自己釣魚,並自言自語道:“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鈎,蝦米來胡鬧!”
周文王聽了士兵的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去請姜太公來。可是姜太公依然不答理,邊釣邊説:“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鈎,小魚別胡鬧!”周文王這才意識到,這個釣魚的人必是位賢才,要親自去請他才對。於是他齋戒三天,沐浴更衣後,帶着厚禮,駕着一輛華麗的馬車,親自來到渭水河邊,恭敬地向姜太公施禮,請姜太公做軍師幫他安邦定國。姜太公見周文王誠心誠意來請自己,站起身來,躬身還禮,然後拿着那根魚裘,跟周文王上車走了。
後來,姜太公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後來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理想。 [6]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成語寓意

該成語因帶有傳奇性的故事情節而得到了廣泛而深遠的流傳。反覆品味該成語,不禁拂卷深思。既欽佩於太公的非凡謀略和遠見,也為求賢若渴、招賢納士的周文王能夠得此曠世奇才而感到慶幸,同時也更多思考該成語背後的深刻寓意。其實該成語內涵着諸多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值得當今每個人領悟和學習。
第一,應學習太公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如前所述,太公出身低微,前半生困苦,很坎坷,但他始終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充分相信自己,沒有自暴自棄,這是他贏得成功的基礎。
第二,應學習太公善於等待、善於觀察、準確把握時機的品格。儘管前半生不得志,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但太公仍胸懷大志,始終堅信自己是經世之才,並一定能被堪當大任,所以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放棄,耐心、執着地等待機會的到來。他經受得起挫折,不怨天尤人,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並在等待中充實自己、沉澱自己、磨礪自己,養精蓄鋭。而當機會到來之時,他也不是被動等待,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終獲成功。太公的經歷再次説明:機會只垂青於有準備的人。人們也要善於等待,善於為目標的實現做好充分準備,善於抓住機會。
第三,應學習太公過人的才智。太公釣魚,“因命守時”,依循天命,遵守天時,體現了大智慧。而且太公釣魚用的是直鈎,任何人都不會相信這樣能釣到魚,而姜太公做到了,不僅釣到了,還釣到了王侯將相這條大魚,這展示了太公不趨炎附勢、不委曲求全的剛毅性格以及非凡的才智膽識。
第四,告訴人們要想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實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要想遇見優秀的人,自己首先必須要優秀。
第五,應學習太公獨特的自我推銷技巧。古人云:“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太公何嘗不知道用直鈎釣不到魚的道理,正如他所説,他不是在釣魚,而是在釣王侯。“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他是想通過這種奇葩的做法,引起姬昌的注意,正所謂劍走偏鋒出奇制勝,太公用其特有的方式推銷自己,終獲成功,併成就了一段善於自我推銷的歷史佳話。可見,“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大都是被處心積慮的自我包裝推銷出來的。一個人縱有多少真才實學,如果遇不到識才愛才之人,不懂得推銷自己,也很難脱穎而出。
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脱穎而出,如何恰當地推銷自己,展現自我,得到別人的認可,對於青年學子的求職尤為重要。在練好“內功”的基礎上,去推銷自己,這樣才能實現精心謀劃和充分準備下的“海闊憑魚躍”。綜上所述,太公釣魚,釣出了自信,釣出了從容,釣出了智慧,還釣出了拯救蒼生的機遇。 [7]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比喻甘願去做可能吃虧上當的事。該成語在句中可作賓語、分句,也可獨立成句。也説“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2]  [4] 
  • 運用示例
明·葉良表《分金記·狂徒奪節》:“自古道得好,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不願,怎強得也?” [2] 
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賈老爺若是愛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愛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這裏。” [1]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美國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灑了些救濟粉,看一看什麼人願意彎腰拾起來。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8] 
參考資料
  • 1.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8]
  • 2.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349
  • 3.    於石,王光漢,徐志成編著.常用典故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08:52-53
  • 4.    史有為主編. 成語用法大詞典[M]. 大連:大連出版社, 1997.07.:864
  • 5.    譚龍曼編寫. 中國俗語[M]. 合肥:黃山書社, 2012.06:151
  • 6.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01:316
  • 7.    郭麗著.齊國成語典故今讀[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01:141-143
  • 8.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