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堰區

鎖定
姜堰區,隸屬江蘇省泰州市。位於江蘇省中部、江準之間,地跨長江三角洲和裏下河平原。東臨海安市,南接泰興市,北毗興化市東台市,西連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總面積857.75平方千米。 [6]  截至2023年6月,姜堰區下轄4個街道、9個鎮。 [4]  2022年,姜堰區户籍人口71.94萬人。常住人口66.91萬人。 [29] 
北宋年間,鹽商姜仁惠、姜諤父子率眾聚資,築堰抗洪,家園久治,功業永存,姜堰由此得名。漢,置海陵縣。南唐,升為泰州。1912年,廢州設縣。 [6]  1949年,城區劃建泰州市 [39]  1994年,撤銷泰縣,設立縣級姜堰市。2012年,撤銷縣級姜堰市,設立姜堰區。 [6] 
2022年,姜堰區地區生產總值837.34億元,可比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4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90.8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93.99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3:46.7:47.0。 [29] 
中文名
姜堰區
外文名
Jiangyan District
別    名
泰縣
行政區劃代碼
32120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江蘇省泰州市
地理位置
泰州市中部
面    積
857.75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街道、9個鎮
政府駐地
三水街道上海路1號
電話區號
0523
郵政編碼
225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1.94 萬(2022年)
火車站
姜堰站
車牌代碼
蘇M
地區生產總值
837.34 億元(2022年)

姜堰區歷史沿革

春秋屬吳,戰國屬越、楚。
秦,屬東海郡。
漢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縣,治所即今泰州市,姜堰為其屬地。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縣為吳陵縣。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為泰州,姜堰一直隸屬其中。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設縣。 [6] 
1949年1月,城區劃建泰州市 [39] 
1950年5月,秦縣、泰州市合併為泰縣。10月,泰縣、泰州市分治。
1959年1月,泰縣、泰州市合併為泰州縣,仍隸屬於江蘇省揚州專區
1962年3月,恢復泰州市、泰縣。
1988年,泰縣隸屬於揚州市。
1994年7月,撤銷泰縣,設立縣級姜堰市,仍由揚州市代管,實行計劃單列
1996年8月6日,姜堰市劃歸泰州市代管。 [39] 
2012年12月,撤銷縣級姜堰市,設立泰州市姜堰區。 [6] 

姜堰區行政區劃

姜堰區區劃沿革

1988年1月,泰東鄉劃歸泰州市管轄。5月,撤銷張甸鄉、塘灣鄉,設立張甸鎮、塘灣鎮。
1990年9月,漆潼鎮、漆潼鄉分設,恢復漆渣鄉建制。10月,撤銷顧高鄉、鮑徐鄉、沈高鄉、婁莊鄉,設立顧高鎮、鮑徐鎮、沈高鎮、婁莊鎮。
1992年6月,建立泰縣經濟開發區。11月,撤銷裏華鄉、張沐鄉、淤溪鄉,設立裏華鎮、張沐鎮、淤溪鎮。
1994年11月,撤銷官莊鄉,設立官莊鎮。
1995年5月,撤銷頂高,張甸,寺巷,姜堰,蘇陳、溱潼、港口7個區公所。6月,撤銷姜堰鄉,併入姜堰鎮。
1996年1月,撤銷白馬鄉,設立白馬鎮。5月,撤銷蔡官鄉,設立蔡官鎮。
1997年5月,野徐鄉、白馬鎮、寺巷鎮、鮑徐鎮、塘灣鎮劃歸泰州市區。
1999年9月,撤銷漆潼鄉,併入溱潼鎮。11月,撤銷俞垛鄉,洪林鄉,設立俞垛鎮,洪林鎮。
2000年3月,撤銷梁徐鄉、大泗鄉,設立梁徐鎮、大泗鎮。5月,撤銷大倫鄉、罡楊鄉,設立大倫鎮、罡楊鎮。 [39] 
2001年5月,撤銷橋頭鄉、興泰鄉,設立橋頭鎮、興泰鎮。 [39] 
2019年10月,華港鎮劃歸泰州市海陵區管轄。 [1]  撤銷橋頭鎮,併入三水街道;撤銷梁徐鎮,設立梁徐街道;原梁徐鎮的新九、林野、王石、前舍4個村劃歸羅塘街道管理;設立天目山街道,羅塘街道的河西、光明、康華、振興、河東、錦都、錦園、天目、通前9個社區,前堡、公園、工聯、城中、朱雲、城東、通揚、城北8個村,沈高鎮的後堡、官莊、萬眾、單塘、天民5個村劃歸天目山街道;撤銷興泰鎮,併入溱潼鎮。 [2] 
2021年3月,撤銷沈高鎮,併入溱潼鎮。 [23] 

姜堰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姜堰區下轄4個街道、9個鎮:羅塘街道三水街道天目山街道梁徐街道溱潼鎮蔣垛鎮顧高鎮大倫鎮張甸鎮淤溪鎮白米鎮婁莊鎮俞垛鎮。另轄:溱湖風景區、林場、種豬場、林業站、漁業社, [4]  區政府駐地三水街道上海路1號。

姜堰區地理環境

姜堰區位置境域

姜堰區,位於江蘇省中部、江準之間,介於北緯32°20'~32°42'、東經119°48~120°18'之間,地跨長江三角洲和裏下河平原。東臨海安市,南接泰興市,北毗興化市東台市,西連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總面積857.75平方千米。 [6] 

姜堰區地質

姜堰區,境內均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蓋的平原區,無岩石露頭。大量石油普查勘探資料顯示,地層層序(中生界浦口組以上地層資料系統完整,浦口組以下地層僅在個別構造部位零星鑽遇)自下而上為白堊系上統浦口組、白堊系上統赤山組、下第三系泰州組、下第三系阜寧組、下第三系戴南組、下第三系三垛組、上第三系鹽城組、第四系東台組。處於二級構造單元東台凹陷東南部,主要跨漆潼凹陷、秦州凸起,海安凹陷3個構造單元。 [39] 

姜堰區地形地貌

姜堰區,地貌以328國道為界分為南北兩個區域。328國道以南為長江三角洲平原區北緣部分,為長江泥沙堆積形成的高沙上平原區,面積378.5平方公里。 [39]  通揚運河貫穿其中部,南部地面高程4.50~6.50米,屬長江三角洲州平原;北部地面高程2.50米,屬江準湖窪平原。 [6] 

姜堰區氣候

衞星地圖
衞星地圖(10張)
姜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豐富,土地肥沃。1988一 2007年,境內年均有霜日54天。年均降雨量1016.5毫米,最高年1991年1671.6毫米,最低年1994年569.5毫米。年均氣温15.3℃。極端最高氣温38.7℃,極端最低氣温零下11.2℃。 [39] 

姜堰區水文

姜堰區,河流分屬兩大水系,以328國道為界,路南屬長江水系,路北屬淮河水系。在兩大水系接合部的328國道沿線,建有套閘3座、節制閘4座、翻水站1座,涵洞8座,調節、控制上下河水位。 [39] 

姜堰區自然資源

姜堰區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農作物主產水稻、三麥、棉花、大豆、油菜等,特色經濟作物有香絲瓜、青椒、食用菌等,綠色食品有“河橫大米”、“三泰醬菜”等,養殖業主產豬、羊、雞、鵝等,水產品主要有魚、蟹、蝦等,特種養殖有彩豚、鵪鶉、銀魚等。境內藴藏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料。
水資源
姜堰區境內河流分屬兩大水系,南部是長江水系,北部是淮河水系。通揚運河、周山河、西薑黃河等主要河流構成“四橫十豎”水系。
礦產資源
姜堰區礦產資源主要有裏下河地區的石油、天然氣、粘土以及溱湖風景區的地熱礦泉水等。

姜堰區人口民族

2022年,姜堰區家庭總户數24.85萬户,户籍總人口71.94萬人。常住人口66.91萬人,出生人數0.21萬人,出生率3.13‰;死亡人數0.69萬人,死亡率為10.29‰。 [29] 
截至2022年6月13日,全區除漢族外,有少數民族總人口3804人,有少數民族成分40個。其中,常住少數民族人口2498人,有少數民族成分 37個,100人以上族別按人數從多至少依次為苗族、土家族、壯族、滿族、布依族、彝族、侗族、蒙古族和回族,分散居住在全區各鎮(街道),呈南多北少分佈特點;登記在冊少數民族流動人口1306人。有清真食品個體工商户26户,其中從事燒烤經營類11户、拉麪經營類15户。 [6] 

姜堰區經濟

姜堰區綜述

2022年,姜堰區地區生產總值837.34億元,可比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2.49億元,可比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390.86億元,可比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393.99億元,可比增長4.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3:46.7:47.0。 [29] 
人民生活
2022年,姜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17元,增長5.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74元,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78元,增長7.5%。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7925元,增長5.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1979元,增長3.9 %。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313元,增長7.9%。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為28.3%、32.6%。 [29] 
市場
2022年,姜堰區私營企業註冊資金達到1803.43億元,私營企業數2.37萬户;個體工商户註冊資金187.46億元,個體工商户數7.51萬户。 [29] 
財政
2022年,姜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29億元,增長0.2%,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後同口徑增長9.6%。其中,税收佔比65.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8.65億元,下降2.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13.89億元,科學技術支出1.68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4億元,節能環保支出0.79億元,衞生健康支出8.06億元,住房保障支出6.71億元。 [29]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姜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7%。其中規模以上項目投資增長32.6%,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9.5%;工業投資增長27.7%,服務業投資增長12.3%。
房地產施工面積337.1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1%,竣工面積98.45萬平方米,增長103.2%。商品房銷售面積147.24萬平方米,下降19.2%,商品房銷售額132.44億元,下降23.0%。 [29] 

姜堰區第一產業

2022年,姜堰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6.19億元,增長8.84%,糧食播種面積為94.66萬畝,較去年增加4000畝。糧食產量46.38萬噸,糧食單產489.95公斤/畝。其中秋糧總產28.60萬噸,秋糧單產577.47公斤/畝。
成片造林面積1697畝,林木覆蓋率達27.65%。生豬飼養量19.31萬頭,生豬出欄28.49萬頭,增長5.09%。家禽飼養量587.03萬隻,增長9.96%,家禽出欄830.37萬隻,增長17.58 %。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3.79萬噸,增長10.82%;禽蛋總產量5.42萬噸,增長10.61%。水產品產量3.6萬噸。
新建高標準農田5.97萬畝,總投資1.81億元。新增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個,創成省特色農機示範園區2家、“無人化”家庭農場1家。新創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家(溱湖綠洲)、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53家,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家,新增市級一村一品示範村4個。 [29] 

姜堰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姜堰區55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14%。其中,輕工業產值增長6.4%,重工業產值增長17%;國有工業增長5.4%,集體工業下降2.0%,股份制工業增長13.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工業增長17.2%。從主要行業看,紡織業產值下降3.9%,醫藥製造業產值增長16.3%,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產值下降19.7%,金屬製品業產值增長3.0%,通用設備製造業產值增長12.8%,專用設備製造業產值增長18.7%,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產值增長30.5%。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十強工業企業、20家重點工業企業、30家成長型工業企業產值分別增長15.3%、14.1%、13.1%。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7.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16.7%,利潤增長58.6%。 [29] 
建築業
2022年,姜堰區新增一級資質企業1家,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03家,其中特級、一級和二級資質企業185家。建築業企業施工總產值1052億元,增長5.2%。正太、錦宸榮獲“2022江蘇民營企業200強”,3家特級資質企業入選“江蘇省建築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正太集團入選全球承包商250強。正太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正裕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獲國優獎兩項,江蘇鳳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獲專業國優獎兩項。 [29] 

姜堰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姜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44億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23億元,增長3.4%。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396.21億元,增長24.6%;限額以上零售業銷售額67.07億元,增長17.1%;限額以上住宿業營業額2.15億元,增長7.7%;限額以上餐飲業營業額5.9億元,增長18.5%。 [29] 
對外貿易
2022年,姜堰區組織36家企業參加線上線下廣交會、34家企業參加“江蘇優品·暢行全球”線上展會、15家企業參加省貿促會“貿促服務助企行”宣講會。外貿進出口總額1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出口總額18.3億美元,增長15.9%。共新批外資企業9家,協議利用外資2.04億美元,下降72.75%;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下降40.83%。 [29] 
郵電
2022年,姜堰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9.52元,可比下降0.2%,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0.0%。郵政業務總量17150萬元(郵政公司數據),比上年增長5.1%。郵電業務收入44006萬元(郵政和電信公司數據),比上年增長10.0%。 [29] 
旅遊業
2022年,姜堰區接待國內遊客約253.95萬人次,旅遊收入約15.47億元。引導致富能人和創業成功人士創辦領辦家庭農場、農家樂、休閒漁業等新型旅遊產業,1人榮獲文旅部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溱潼鎮湖南村、河橫村分別獲評第四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22年江蘇省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潼享田園、溱湖綠洲、華僑城成為泰州網紅露營地。洲南村磚瓦技藝、馮莊村漁事體驗成為沉浸式鄉村旅遊打卡點。鄉村旅遊接待48.7萬人次,營業額4949.6萬元。 [29] 
金融
2022年,姜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258.71億元,比年初增加130.28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餘額1247.66億元,比年初增加130.31億元;本外幣貸款餘額1115.69億元,比年初增加185.56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1114.73億元,比年初增加186.72億元。在人民幣貸款中:住户貸款309.83億元,比年初增加22.08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804.89億元,比年初增加164.64億元。 [29] 

姜堰區交通運輸

阜溧高速 [5]  、鹽靖高速 [7]  、啓揚高速 [8]  、328國道 [9] 寧啓鐵路 [14]  穿過姜堰區
2022年,姜堰區公路通車總里程1662.87公里。高速公路73.46公里,一級公路73.32公里,二級公路215.39公里,三級公路170.01公里,四級公路1204.15公里。 [29] 

姜堰區政治

區委書記
區長
截至2024年2月 [17]  [20] 

姜堰區社會事業

姜堰區教育事業

2022年,姜堰區“雙減”經驗國家、省市推廣,入選國家、省級優秀案例6個;承辦泰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融改實驗”成果全國推介,新增省級課題28項、2個省網絡名師工作室,市級課題63項,7個泰州市內涵建設重點培植項目。建成省級智慧校園47所、省智慧校園示範校1所。姜堰中學《“開放實驗室”變革高中理科教學的十五年探索》項目被省教育廳推薦申報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國家、省語言文字大賽特等獎4人、一等獎4人;全國詩文經典誦讀大賽特等獎1人,泰州唯一。高考600分以上比2021年增加156人,高分層全市第一;中考總均分、各學科均分、普高最低控制線等關鍵數據均居各市區之首,6人進入全市中考前十名。
2022年,姜堰區擁有全日制教育學校105所,其中小學29所,初級中學1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完全中學2所,普通高中5所,職業學校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44所。學生數86137人,其中:普通中小學生數66741人(小學35805人,初中18396人,高中12540人),職業學校5704人,幼兒園13601人,特殊教育學校9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5.7%。 [29] 

姜堰區科學技術

2022年,姜堰區專利授權量364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14件。發明專利擁有量1613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4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03家,獲批113家,通過率達55.7%,有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達280家。4家企業入選省新一輪創新型領軍企業。亞電科技獲批省潛在獨角獸企業,賽寶工業技術研究院獲批省研發型企業。2家企業通過市級科技瞪羚企業認定。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653家,其中首次入庫86家。實施高質量產學研合作項目60項,建立校企聯盟18家,成功申報省產學研合作項目3項。 [29] 

姜堰區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文化館:泰州市姜堰區文化館。 [21]  國家一級圖書館:泰州市姜堰區圖書館。 [27] 
2022年,姜堰區組織實施13個村(居)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建設,啓動圖書館改造工程,成功申報1家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打造對象。舉辦“堰上文瀾”公共文化服務百家行、“三唐美術節”“高二適書法節”等品牌文化活動近千場次。文化惠民券點單演出500場,“堰上文瀾”公共文化服務百家行舉辦系列活動近100場。《水埠碼頭》《舞龍燈》入選省文旅廳羣眾文藝作品巡演節目。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開展演出、展覽、培訓講座等文化活動累計4500多場次,擁有文化館1個,藝術表演團體26個,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78.96萬冊,電子圖書藏量11.83萬冊。 [29] 

姜堰區體育事業

姜堰區
姜堰區(34張)
2022年,姜堰區成功舉辦第二十屆省運會青少年部武術(套路)、摔跤、射箭、乒乓球、圍棋5項賽事,接待各地代表隊近2000人。組隊參加省運會青少年足球、跆拳道、少兒體適能、象棋、棒壘球等比賽,共獲得4.5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新建改建體育公園(運動場)2個、足籃球場4片、健身步道15.4km,多功能運動場實現鎮街全覆蓋。協會管理更加規範,組織全區88個體育類協會參加年檢,推進協會支部建設工作,新成立4個單項體育協會組織。新增國家級社會指導員2名,一級社會指導員26名,舉辦全民健身基層行活動15場,完成3000人國民體質測定與指導並建立健康檔案。 [29] 

姜堰區醫療衞生

2022年,姜堰區共有各類衞生機構313家,其中醫院、衞生院26家;各類衞生機構實有牀位4209張,其中醫院、衞生院3906張;共有衞生技術人員4805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2000人、註冊護士2103人。鄉鎮衞生院14個,牀位879張,衞生技術人員884個;鄉村醫生和衞生員人數38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100%。 [29] 

姜堰區社會保障

2022年,姜堰區城鎮新增就業12805人,新生代農民工技能培訓3755人,創業培訓1420人,扶持農民自主創業2716人。進一步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支持力度,將大型企業返還比例由30%提至50%,中小微企業由60%提至90%,採取免申即享方式,提升服務效能,為4220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補貼2430.7萬元,惠及職工6.04萬人。鼓勵企業吸納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發放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977.82萬元,惠及企業122家。積極落實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為148家企業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69萬元,帶動460名高校畢業生就業。積極開展以“就業幫扶 真情相助”為主題的就業援助專項活動,幫助442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為81名特困失業職工發放6.96萬元的慰問金。為5460名勞動年齡內的困境家庭人員,提供“131”就業幫扶。按時足額做好失業保險待遇的支付,截止12月,為3457多名失業人員發放3155.88萬元失業金,發放失業補助金80.97萬元,發放物價補貼資金35.87萬元。2022年全區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的人數3714人,其中:農村3567人,城鎮147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額2761.7萬元,其中:農村2637.9萬元,城鎮123.8萬元。 [29] 

姜堰區歷史文化

姜堰區方言

姜堰方言屬江準官話泰如片。主要特徵是無全濁聲母,全濁聲母讀送氣清音;不分尖團,邊鼻相混;無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之別;鹹山兩攝為三分,舒聲韻都鼻化;鼻音尾韻母不分前後;有捲舌韻母,韻母單元音化、高元音化;有入聲韻,都為喉塞尾,入聲調值短促、分陰陽;次濁聲母字多歸陰平。姜堰方言內部一致性很強,差異不十分明顯。西部俞垛鎮、淤溪鎮等鎮與南部顧高鎮、蔣垛鎮等鎮語音略有差異,各鎮語音又都與市區語音稍稍有別。 [6] 

姜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明節(溱潼會船)
清明節(溱潼會船),江蘇省姜堰區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國泰州姜堰溱潼會船節
中國泰州姜堰溱潼會船節(4張)
溱潼會船民俗活動又稱“水上清明節”,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每年的清明時節,江蘇省姜堰區溱潼鎮及周邊兩百多個村莊家家户户都要祭奠自己的祖先。清明第二天,各家撐船划槳前往亂墳地祭祀無名陣亡將士,而後千餘隻供船、龍船、篙船、划船、拐婦船匯聚溱湖,共同參加表演、競技活動,參與者和聞風而來的觀眾多達十萬人。活動由多個環節組成,其程序依次為選船、試水、鋪船、祭祀、赴會、賽船、水上文藝表演、送頭篙、酒會、唱夜戲等。 [28] 
2008年6月7日,清明節(溱潼會船)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遺產編號:Ⅹ-2。 [30] 

姜堰區風景名勝

天目山遺址
天目山遺址,位於姜堰城北,為西周早期古城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由外向內依次由外城河、外城牆、內城牆組成。是江淮地區西周古代城址的重要實物依據,為中國古代城市模式發展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資料。 [31]  2006年5月29日,天目山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2] 
溱湖風景區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4張)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首家、全國第二家國家級濕地公園。整個濕地面積5.89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約6300畝。通過大面積植樹造林,高密度栽植濕地水生濕生植物,恢復和重建濕地生態系統,園內現有各類植物153種,野生動物97種,其中包括麋鹿、丹頂鶴、揚子鱷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35] 
溱潼古鎮
溱潼古戰 溱潼古戰
全國曆史文化名鎮,AAAA級風景區。為裏下河四面環水的小島,風光秀麗;麻石當街,蜿蜒曲折。
溱潼古鎮保存完好,有小溱湖巷、八仙橋巷等一大批明清時期的建築羣。古山茶院裏的“中國茶花王”,樹高11米,樹齡數百年,每年清明節前後,萬朵茶花競放。民俗風情館,展示了秦磚漢瓦、耕織器具,彰顯了溱潼人民的聰明才智。中國茶花王、民俗風情館和院士舊居、禪院古槐等重要景點,別具一格的島鎮環境以及傳統工藝、溱湖八鮮美食等。

姜堰區地方特產

姜堰大米
河橫村 河橫村
姜堰大米,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19年9月4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姜堰大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7] 
河橫大米
河橫大米,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06年09月2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河橫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36] 

姜堰區著名人物

李德毅
李德毅,漢族,男,1944年11月生,籍貫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34] 
楊元喜(1956.07--),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地測量學家,西安測繪研究所研究員。
繆昌文(1957.08--),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學家”,榮獲“香港何梁何利獎”,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
王希勤,1968年6月生,現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26] 
李德羣 李德羣院士是泰州姜堰人,長期從事塑料注射過程計算機模擬和模具CAD/CAE/CAM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承擔國家重點攻關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項,系統地開展了塑料注射成形模擬和智能型注射機的研究和開發,獲2002年、2007、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和教學成果一等獎多項,201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33] 

姜堰區城市榮譽

2019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3] 
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38] 
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10] 
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 [11] 
2019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13]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2] 
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18] 
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 [15] 
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16] 
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19] 
2021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 
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2] 
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4] 
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