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培學

鎖定
姜培學,男,漢族,1964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 [1]  [9]  [12-13] 
姜培學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現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同年10月公派到前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熱能動力系攻讀博士學位(Ph.D.)。1991年2月學成回到中國,在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做博士後,1993年起在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任教,1997年被晉升為教授,1998年至2000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工學院做訪問學者。202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2]  [11] 
姜培學長期從事低碳能源與空天動力領域中極端條件熱質傳遞理論、方法與關鍵技術的研究。 [1]  2020年11月24日,當選“全國先進工作者”。 [17] 
中文名
姜培學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4年9月
畢業院校
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0年)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6年)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9年)
202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2] 

姜培學人物經歷

姜培學
姜培學(4張)
1981年9月至1986年7月,就讀於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燃氣輪機本科專業。
1986年10月至1991年2月,在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熱能動力系攻讀工程熱物理博士(Ph.D)學位。
1991年2月至1993年4月,在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3年4月至1993年11月,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講師。
1993年11月至1997年7月,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副教授。
1994年9月至月1997年6月,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副主任。
1997年7月,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教授。
1998年9月至1999年8月,擔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工學院訪問學者。
1999年9月至2000年1月,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副所長。
200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0年2月至2001年8月,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代所長。
2001年9月,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
2002年9月至2008年6月,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黨委書記。
2006年,當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08年5月至2014年4月,任清華大學科研院常務副院長。
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
2015年6月至2015年7月,任日本東京大學特任教授。
2017年7月,任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主任。 [3] 
2017年11月,任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主任。
2020年12月,任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
2021年8月1日,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11月18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 [11] 
2022年9月,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黨委常委。 [13] 

姜培學職務任免

2022年9月30日下午,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姜培學當選清華大學第十五屆黨委常委。 [14] 

姜培學主要成就

姜培學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姜培學主要從事複雜條件下熱質傳遞與熱系統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多孔介質中對流換熱、微/納尺度熱傳遞、超臨界壓力流體對流換熱、強化換熱與緊湊式換熱器、發汗冷卻與氣膜冷卻、噴霧冷卻、超臨界壓力碳氫燃料換熱與熱裂解、高熱流密度表面熱防護、二氧化碳地質封存及乾熱巖熱能/頁岩氣開發利用技術中的基礎熱科學問題、綜合利用太陽能及空氣源/地源的跨臨界二氧化碳熱泵熱水與製冷系統、高温太陽能熱發電等。系統研究了多孔結構、微納尺度、強變物性和高超聲速等極端條件下熱質傳遞規律,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
1、深入研究並揭示了多孔介質與微/納結構中熱傳遞機理:揭示出不同尺度和結構的多孔介質中流動與換熱機理,發展了多孔介質中對流換熱局部非熱平衡換熱理論,建立了反映界面效應的納米多孔結構物性模型,提出調控孔隙率的思想、構建並研發了微型多孔換熱器和常孔隙率微板翅結構。
2、揭示了單組份和多相多組份超臨界壓力流體流動與換熱機理及超臨界壓力流體噴射流動機理、發展並提出了新型跨臨界製冷與動力循環系統:發現除了熱加速外,細/微管道中超臨界流體的壓力變化引起的流動加速也會抑制湍流換熱,並提出新的無量綱準則。採用平面扭轉結構產生的離心力與浮升力的協同作用,有效抑制了換熱惡化並強化換熱。深入研究了超臨界壓力流體在多孔介質中流動換熱規律,發現微多孔中CO2析出氣泡的合併現象。發明了太陽能輔助土壤源和空氣源的跨臨界CO2熱泵系統、深層乾熱巖地熱與太陽能混合發電系統與方法。
3、提出超常條件下高温部件主動冷卻新方法、發明了高效可靠的新型熱防護技術:揭示出激波對超聲速發散和氣膜冷卻的破壞機理和有效抑制方法,獲得超聲速高温氣流中壁面的發散和氣膜冷卻規律。提出超臨界壓力流體噴射冷卻方法、微/納米混合結構強化噴霧冷卻方法,深入揭示了其機理與規律。為高温部件的熱防護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4、與英國、美國、意大利、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開展了廣泛的科研合作。 [3] 
  • 科研獲獎
據2020年8月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官網顯示,姜培學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授權發明專利23項。 [3] 
年份
項目名稱
獲獎級別
排名
1996
-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甲類)二等獎
2
2006
燒結與非燒結多孔結構及微細板翅中的對流換熱規律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
2012
多孔介質與微/納結構中熱傳遞規律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
2014
多孔介質與微/納結構中熱傳遞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
2017
高超聲速飛行器高温結構主動冷卻熱防護與熱測量技術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1
2021
航天飛行器極端條件下主動熱防護關鍵技術及應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1
參考資料: [3-7]  [10] 

  • 學術著作
據2020年8月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官網顯示,姜培學參編《熱工手冊》(2002年,機械工業出版社)、《換熱器》(第二版)(第八篇第六章(微型換熱器),2013年1月,中國石化出版社)、《中國電力百科全書》(第三版)《火力發電卷》《熱工學基礎分支》副主編(2014年,中國電力出版社)。 [3] 
  • 發表論文
據2020年8月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官網顯示,姜培學發表學術期刊論文約300篇,SCI檢索130餘篇、EI檢索170餘篇;論文總引用3500餘次,SCI他引1600餘次;2014年至2016年連續三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 [3] 

姜培學人才培養

  • 培養理念
姜培學在一線教學工作中,注重培養學生白主學習的本領,鍛鍊他們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和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幫助青年人儘快在思想上成熟起來。姜培學曾説:“每次給學生講課,看到他們求知若渴的樣子,我都很投入。一方面認真備課、不斷豐富和補充我的教學課件;另一方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姜培學推崇的名言是:“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在那崎嶇的小路上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8] 
  • 培養成果
2010年,姜培學被評選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熱工學》帶頭人。 [3]  此外他還是清華大學國家級和北京市精品課負責人。 [1] 
截至2020年3月,姜培學先後培養了56名博士和碩士,指導博士後15名。 [1] 
姜培學在清華大學改革開放後出國留學工作40週年座談會上發言 姜培學在清華大學改革開放後出國留學工作40週年座談會上發言

姜培學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稱號
1994年
IET教育基金青年教師獎
1997年
首屆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後獎
2001年
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2001年
清華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2002年、2004年
清華大學第五屆、第七屆“良師益友”
2005年
第八屆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
2010年
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
2010年
政府特殊津貼
2010年
第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11年
清華大學先進集體(負責人)
2011年
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工作“先進集體”(負責人)和“先進個人”
2011年
北京市教育先鋒先進集體(負責人)
2017年
清華大學傑出博士後校友獎
2019年11月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20年11月24日
全國先進工作者
2021年11月18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
參考資料: [3]  [12]  [18-19] 

姜培學社會任職

任職單位
擔任職務
熱科學與動力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主任
CO2資源利用與減排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主任
CO2資源利用與減排技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主任
清華大學第七屆~第十屆學術委員會
委員
《創新·能源》期刊
主編
Experimental Heat Transfer期刊
顧問編委
Heat Transfer—Asian Research期刊
顧問編委
Petroleum期刊
編委
MPEI Bulletin期刊
編委
副主編
編委
石油化工設備》第五屆編委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科學基金》期刊第六屆編委會
編委
國家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可再生能源技術主題
專家
國家“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專家組
專家組成員
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能源與交通學部
委員
常務理事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傳熱傳質學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洋可再生能源分會
常務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第3-5屆換熱器委員會
副主任
教育部高等學校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委員
蘭州傳熱與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高超聲速衝壓發動機技術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委員
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委員
室內空氣質量評價與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委員
海洋能源利用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委員
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
委員
國家地熱能中心技術委員會
委員
國家能源局能源行業地熱能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委員
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一屆熱交換器分技術委員會
委員兼副秘書長
亞洲熱科學與工程聯合會學術委員會
委員
第十六屆國際傳熱大會(IHTC-16)執行委員會
副主席
北京國際傳熱會議(ISHT9)
主席
理事
國家創新調查制度諮詢專家組
專家組成員
中國節能協會第八屆理事會
理事長
參考資料: [3]  [15-16]  [20] 

姜培學人物評價

姜培學基本功紮實,成績優秀,加上清華學生勤奮刻苦、善於學習、能力較強,誠懇友善的作風,使得他在留學期間得到很高的評價。在師長、學生和朋友眼裏,姜培學教授尊重和理解他人,待人真誠,與人為善,認真投入,勤奮嚴謹。 [8]  (清華MBA教育中心校友總監於紅蕾評)
姜培學為中國熱質傳遞理論與技術的發展、人才培養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 [1]  (清華大學工會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