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締虞

鎖定
姚締虞(?—1688年),字歷升,湖北黃陂人。順治十五年進士,授四川成都府推官。 [1]  歷任禮科給事中、工科給事中、左僉都御史,官至四川巡撫,以廉能稱於世。 [2] 
本    名
姚締虞
歷升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北黃陂
逝世日期
1688年
官    職
禮科給事中、工科給事中、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四川巡撫

姚締虞人物生平

四川殘民多聚為盜,互告訐,釀大獄。締虞平恕讞鞫,輒得其情,審釋叛案株連獄囚十七人。總督苗澄、巡撫張德地薦廉能,舉卓異,會裁缺,改陝西安化知縣。行取,康熙十五年,授禮科給事中。疏請嚴選庶吉士,考核翰林,報聞。十七年,典試江西,還,奏:“江西被賊殘破州縣在丁缺田荒案內者,請敕督撫酌量輕重,限三年或五年勸墾,以漸升科。全省逋賦二百二十萬,歷年追比,僅報完三萬。此二百十餘萬,雖敲骨吸髓,勢必不能復完。請早予蠲免,俾小民得免死亡。” [1] 

姚締虞人物事蹟

十八年,地震,求言。締虞上疏曰:“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原期知無不言,有聞則告。自故憲臣艾元徵請禁風聞條奏,自此言路氣靡,中外多所顧忌。臣請皇上省覽世祖朝諸臣奏議,如何謇諤;今者相率以條陳為事,軟熟成風。蓋平時無以作其敢言之氣,一旦欲其慷慨直陳,難矣。乞敕廷臣會議,嗣後有矢志忠誠、指斥奸佞者,即少差謬,亦賜矜全。如或快意恩仇,受人指使,章奏鈔傳,眾目難掩,縱令彈劾得實,亦難免於徇私之罪。如此,則言官有所顧忌,不敢妄言;中外諸臣有所顧忌,不敢妄為。”疏下九卿科道會議。越日,召廷臣等集中左門,上問:“締虞疏如何定議?”吏部尚書郝惟訥等暨給事中李宗孔等俱言風聞之例,不宜復開。上問:“締虞,爾意如何?”締虞對曰:“皇上明聖,從未譴罪言官。但有處分條例在,言官皆生畏懼。”上曰:“如汝言,條例便當廢耶?”締虞對曰:“科條雖設,當辨公私誠偽。”上意稍解。諭言:“官宜敷陳國家大事,如有大奸大貪,糾劾得實,法在必行,決不姑貸。且魏象樞彈奏程汝璞,亦是風聞,已鞫問得實,原未嘗有風聞之禁也。”上宣締虞前,指內閣所呈世祖時章奏示之曰:“汝以朕為未閲此乎?”締虞對曰:“惟久經聖覽,臣故不憚盡言。”上命以所言宣付史館。次日,覆命締虞入起居注,授筆札記之。尋轉工科掌印給事中。上考察科道,黜孫緒極、傅廷俊、和鹽鼎三人,而嘉締虞與王曰温、李迥稱職。
二十一年,疏論外吏積習,視事偷惰,公務沉閣,文移遲緩;僚屬宴會,遊客酬酢,廢時糜費。請敕部禁飭。累擢左僉都御史。
二十四年,授四川巡撫。締虞先為推官有聲,百姓喜其來。締虞至,榜上諭於廳事,嚴約束,禁私徵雜派,杜絕餽遺,屬吏憚之。疏言:“四川迭經兵火,荒殘已極。官户鄉紳,多流寓外省,雖令子弟復業,迨入學鄉舉登仕版後,仍棄本籍他往。百姓見其如此,亦裹足不歸。若招回鄉宦一家,可抵百姓數户。紳宦既歸,百姓亦不招而自至。今察明各屬流寓外省紳衿,請敕部移行,飭令復業。”從之。蜀人困於採木,締虞陛辭,首陳其害。會松威道王騭入覲,亦舉是以奏,詔特免之。復請免運白蠟,停解鐵税,皆獲施行。二十七年,卒官,賜祭葬。 [1] 

姚締虞人物生平

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有一回,左都御史艾元徵上了一道奏章,請求皇帝下令禁止科道官風聞言事。所謂的科道官,包括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各道監察御史,他們的職責是糾察、監督六部及地方官員的言行,及時向皇帝建言議事。當時的監察系統允許“風聞言事”,就是言官們有權根據坊間傳聞來上書進諫或彈劾官吏。艾元徵認為這種做法缺乏證據支撐,有聽風是雨、以訛傳訛的嫌疑,所以不應當給予言論豁免權。
康熙皇帝聽取了艾元徵的建議,禁止了風聞言事,於是上書進諫彈劾的人越來越少了。康熙十八年,禮科給事中姚締虞決定大膽抗疏,公開反對這條禁令。他上書給康熙皇帝,要求皇帝親自檢閲順治朝的言官奏章,看看當時的諫官們多麼犀利敢言。他在奏章裏説,如果以風聞言事為藉口鉗制科道官的言論自由,會促使這些官員養成圓滑虛浮的習氣,慢慢地大家都不敢説話,遇到大事也不會承擔責任了。
康熙皇帝很重視姚締虞的這份奏章,專門在乾清宮的朝會上召來姚締虞問話。康熙帝説:“我並不是要限制言官議事。自康熙八年以來,何嘗有大臣因言獲罪呢?”姚締虞回答説:“就算皇上不處分言官,可是條例禁令擺在那裏,照舊會使科道官心生忌憚,從而不敢説話。
康熙帝微微點頭,面色和緩地説:“你讓我檢閲世祖朝的奏章,難道你以為那些奏章我都沒看過嗎?本朝原本就沒有禁止風聞言事的規矩,今後科道官員要積極進言勸諫,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為了確認取消這條禁令,康熙皇帝專門下令把這番話宣付史館。姚締虞也很快被提升為工科掌印給事中。(《清稗類鈔》) [1] 

姚締虞後代

姚締虞為官勤政有功,康熙為獎勵他,為其家族賜派24字,自締虞公起遵行:“承虞姚之正緒,立芳名於永世,誠為善以必昌,念前修其復志。” [1]  後代主要分佈於湖北黃陂姚家山,以及蔡店街道姚家灣,姚家老屋等地,其後人多以康熙賜24字為族譜輩分傳承至今。
參考資料
  • 1.    陳矜,李忠州.黃陂通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102-104
  • 2.    姚締虞  .詞典網[引用日期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