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建年

鎖定
姚建年,1953年11月出生於福建省晉江市,中國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  [34] 
1982年2月,姚建年從福建師範大學化學系化學專業大學畢業;1982年-1987年,歷任福建師範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教研室助教、講師;1987年-1993年,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合成化學獲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1993年-1995年,任日本大和公司博士後研究員;1995年-1999年,歷任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室主任、所長助理;1999年-2008年,歷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心主任助理、副所長;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 
姚建年長期從事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礎和應用探索研究。 [2] 
中文名
姚建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省晉江市
出生日期
1953年11月
畢業院校
日本東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建年人物經歷

1982年2月,姚建年從福建師範大學化學系化學專業大學畢業。
1975年-1977年,在福建省晉江市英林中學當民辦教師。
1982年-1987年,歷任福建師範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教研室助教、講師。
1987年-1993年,從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合成化學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
1993年-1995年,在日本大和公司做博士後研究員。
1995年-1999年,歷任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室主任、所長助理(其間:1995年,姚建年獲得首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1997年,首批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1999年-2008年,歷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心主任助理、副所長。
1999年,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2018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 [1] 
2014年12月,任中科院化學所光化學實驗室主任。 [3] 
2020年9月,任天津大學分子+研究院院長。 [4] 
姚建年

姚建年主要成就

姚建年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姚建年將納米科學研究對象從半導體擴展到有機體系,在有機低維光功能材料科學領域開展了原創性研究。最早證明了有機納晶的激子手性和熒光量子尺寸效應,發現了介觀激子效應對能帶結構的調控規律,提出了基於有機分子組裝的微納結構製備的新觀念,其中分子設計—作用調控—控制合成的研究思路成為該領域的普遍共識。率先在有機低維材料中發現了高效發光、光限域和傳播等性能,並實現了微納白光光源、有機納米激光、深紫外探測器等基本光子學器件,這些成果為突破衍射極限、實現納米尺度上新型光電器件互聯集與成以及有機納米光功能材料的實用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2] 
  • 學術論著
根據2021年2月中國化學會官網顯示,姚建年在國際化學和材料界等雜誌上發表論文400餘篇(他引15000餘次),出版合著4部,合作譯著1部。 [3] 
1. J. N. Yao, K. Hashimoto and A. Fujishima, Photochromism induced in an electrolytically pretreated MoO3 thin film by visible light. Nature, 1992, 355 (6361), 624-626.
2. Hongbing Fu, Jiannian Yao, Size Effects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Nanoparticlesm J. Am. Chem. Soc., 2001, 123,1434-1439.
3. Hongbing Fu, Boon H. Loo, Debao Xiao, Ruimin Xie, Xuehai Ji, Jiannian Yao, Baowen Zhang and Lianqi Zhang, Multiple Emissions from 1,3-Diphenyl-5-pyrenyl-2-pyrazoline Nanoparticles: Evolution from Molecular to Nanoscale to Bulk materials, Angew Chem. Int. Ed., 2002, 41(6), 962-965.
4. Hongbing Fu, Debao Xiao, Jiannian Yao, Guoqiang Yang, naofibers of 1,3-Diphenyl-2-pyrazoline Induced by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Micelles, Angew Chem. Int. Ed., 2003, 42, 2883-2886.
5. Debao Xiao, Lu Xi, Wensheng Yang, Hongbing Fu, Zhigang Shuai, Yan Fang, and Jiannian Yao, Size-tunable emission from 1,3-Diphenyl-5-(2-anthryl)-2-pyrazoline Nanoparticles, J. Am. Chem. Soc., 2003, 125, 6740-6745.
6. Zhiyuan Tian, Yu Chen, Wensheng Yang, Jiannian Yao, Lingyun Zhu, Zhigang Shuai , Low-Dimensional Aggregates from Stilbazolium-Like Dyes,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31), 4060-4063.
7. Debao Xiao, Wensheng Yang, Jiannian Yao, Lu Xi, Xia Yang, Zhigang Shuai, Size-Dependent Exciton Chirality in (R)-(+)-1,1’-Bi-2-naphthol dimethyl ether Nanoparticles,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5439-15444.
8. Ai-Dong Peng, De-Bao Xiao, Ying Ma, Wen-Sheng Yang and Jian-Nian Yao, Tunable emission From Doped 1, 3, 5-Triphenyl-2-pyrazoline Organic Nano- particles, Adv. Mater., 2005, 17, 2070-2073.
9. Tao He and Jiannian Yao, Photochromism in composite and hybrid materials based on transition-metal oxides and polyoxometalates, Prog. Mater. Sci., 2006, 51, 810-879.
10. Longtian Kang, Zhechen Wang, Zongwei Cao, Ying Ma, Hongbing Fu, and Jiannian Yao, A Colloid Chemical Reaction Route to the Preparation of Nearly Monodispersed Perylene Nanoparticles: Size-Tunable Synthesis and Three Dimensional Self-Organization, J. Am. Chem. Soc., 2007, 129(23), 7305-7312.
11. Yongsheng Zhao, Hongbing Fu, Fengqin Hu, Aidong Peng, Jiannian Yao, Multicolor Emission from Ordered Assemblies of Organic 1D Nanomaterials, Adv. Mater., 2007, 19, 3554-3558.
12. Yong Sheng Zhao, Hongbing Fu, Fengqin Hu, Aidong Peng, Wensheng Yang, Jiannian Yao, Tunable Emission from Binary Organic One-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White-Light Emission, Adv. Mater., 2008, 20 (1), 79-83. [5] 
  • 科研成果
時間
項目
獎項
2004年
若干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探索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 
2013年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4年
低維光功能材料的控制合成與物化性能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3] 

姚建年人才培養

根據2021年2月中國科學院大學官網顯示,姚建年培養了曹鑫強、鄭劍耀、張蒙等10多位碩士、博士研究生。 [5] 

姚建年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
授予單位
1995年
中國駐日大使館教育處優秀留學人員
中國駐日大使館
2003年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5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 
2015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梁何利基金會
2016年
中國科學院傑出成就獎
中國科學院 [3] 

姚建年社會任職

時間
職務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6]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7] 
2006年6月-2011年6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8] 
2007年12月-2012年12月
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9-10] 
2008年3月-2013年3月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1]  、教育科學文化衞生委員會委員 [12] 
2010年11月-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13] 
2011年6月-2016年6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4-16] 
2012年12月-2017年12月
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7] 
2013年3月-2018年3月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8-19]  、教育科學文化衞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0] 
2016年6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21-22]  、老科技工作者專門委員會委員 [23] 
2017年11月-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第一屆建設運行管理委員會委員 [24] 
2017年12月-
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25] 
2018年1月-2023年3月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6] 
2018年3月-2023年3月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7-28]  [35] 

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科學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 [29] 

泉州師範學院名譽校長 [30] 

《光電子科學與技術前沿叢書》主編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化學學科副主編、物理化學分支主編 [3] 

姚建年個人生活

努力學習之餘,姚建年還堅持鍛鍊身體,在校期間他是校排球隊隊員,堅持每天拿出一個小時進行體育鍛煉。 [31] 

姚建年人物評價

出身於非名校的姚建年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為他不懈的努力及對學術工作的執着追求。 [32]  (天津大學評)
對很多出身非名校的學生來説,姚建年的成功故事具有激勵性、鼓動性,他的成功證明了非名校畢業的本科生也能在科研領域取得大成就。 [31]  (福建師範大學評)
姚建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科學有險阻,只要肯登攀”的基本道理,他不墜青雲之志,在勇攀科學高峯的道路上愈戰愈勇。 [33]  (《客觀日本》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