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廷遴

鎖定
姚廷遴(1628—?)字純如。江蘇上海縣(今上海市)人。清代學者。
本    名
姚廷遴
籍    貫
浙江慈奚
朝    代
明清
職    業
史學家
代表作
《歷年記》
姚廷遴先世為浙江慈奚,後徒上海,早年痛失親祖、生父,依託做過兩任浙江布政使的叔祖庇廕,一度不知窮愁。但姚廷遴讀書頑劣,沒有拿過功名,而後家道中落。姚廷遴涉足吏胥、務過農、教過書。備嘗兵火災荒之苦,逐漸體驗到生計的窘迫。少作縣吏,老為鄉民。到41歲那年,有感於“世事之更易,人情之冷暖,涉歷之風波”,動了念頭把自己一生經歷寫下來。
姚廷遴從出生之年追溯起,一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擱筆,按年敍事,有事則記,愈後愈詳,前後連貫70年。《歷年記》作者早年雖有官宦家族背景,而後逐漸淪落為一介平民,屢屢嘆窮叫苦,歷年實録所及,既有政治風波、社會動亂等時事實態報導,也有油鹽柴米貴賤、鄰里家庭糾紛類瑣碎的家常訴説,能夠直接傾聽到一個識字的普通人對當時官民狀況的感受,平常得像家人聊天,實話實説,是不可多得的原始史料。
姚廷遴記述他14歲那年(崇禎十四年),三月至九月無雨,江南大旱,草木皆枯死。發生大饑荒,他親見其東鄉佃農一家,將榆樹皮做餅食,掘草根茅根大把食之,四周鄉民所在皆然。飢餓者沿路乞討,走不多步即仆地而死。民死道路,填溝壑者無算。他夜深歸家,從(上海縣衙門前)館驛橋經過,死屍橫卧於道,或腳踢着,或身上走過,知已肢體僵硬。更有甚者,橋頭巷口,遺孩滿路,時常有被人抱走者。後來在火神廟發現,有人將小兒煮爛用瓦缶凍結盛之,肉內有指頭殘存。荷花池附近,有人在灶上燒煮小兒肉。西關外一老嫗,常抱小兒回去,亦殺而淨洗焉。南門外夫婦兩人亦常抱去,鄰人疑之,聞其家有香味,怪而問之,則遭詈罵,強而視之,烹小兒在鍋也。姚廷遴哀痛地寫道:“其慘又如此”。“人吃人”的三男兩婦,都經當地民眾扭送至縣府,在縣場上被章知縣當眾活活杖死。他繼而記道:“又有村中殺人放火者,章知縣亦將其立在木桶內,活活燒死,搶劫者立時枷死,幸而不致大亂。” “無名文人”有時確實會比有名文人更多一點説真話的勇氣。
有一事值得在此説明。康熙三十三年,范文程之子範承勳出任兩江總督。此人,無論是康熙帝或是現代史家,都極贊他為“好官”。然而姚廷遴的印象卻迥異,可補史料之缺。範總督南下視察上海,場面豪華奢侈不必説,犒賞、禮儀卻件件照收不誤,縣中費銀5000兩。海關官特備豪華遊船從蘇州趕到上海,擺酒於船內,演戲飲酒而去,禮金亦費500兩。姚氏忍不住憤慨寫道:“作用如此,做到兩省總督,下僚送禮,一概全收,貪婪極矣。自稱文正公之後,豈料文正公之子孫,有如是不肖哉。”
姚廷遴曾居家教館,着有《歷年記》三卷,續記一卷,拾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