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康

(明代人)

鎖定
字休那,原名士晉,今會宮鄉老橋村人。父姚一邃,明代諸生,早逝。母親吳氏,守節撫養姚康。萬曆年間(1573——1619)為諸生,有才華,識見超人,學術長於史事。
本    名
姚康
別    名
士晉
休那
所處時代
明代
出生日期
1578年
逝世日期
1653年
姚康(1578——1653),字休那,原名士晉,今會宮鄉老橋村人。父姚一邃,明代諸生,早逝。母親吳氏,守節撫養姚康。萬曆年間(1573——1619)為諸生,有才華,識見超人,學術長於史事。幼時,塾師教讀經書,常常昏昏欲睡,讀史書則心情開朗,能將全卷邏輯成理,議論是非成敗,與眾不同;學文章,崇尚司馬遷,但也不全相似,只效法其豪放流暢的一面。
曾寓居同鄉何如寵相國處,何以賓禮相待。如寵給吳江周忠愍作的墓誌,是姚康代寫的,資料性很強,後來編史書的就根據志文立傳。如寵母喪回家,孝滿,又被宣召進京,邀他同行。姚康預知明朝將亡,遂題“卧猿詩”贈何如寵:“飽食衣裳足矣哉,這場大夢幾時回,而今要醒而今醒,莫待藤枯樹倒來。”如寵於是稱病不奉詔。姚康後來進史可法幕。不久,姚康辭歸故里,倖免揚州之難。
明亡後,姚康不再出遊,隱居於會宮西邊的黃公山下的竹影庵,懷亡國之痛,抑鬱悲傷,作《忍死錄》,記述其曾祖以下的四世家事,言辭至為沉痛;又著《黃巢傳》,借唐代史事以論當時政治的黑暗和軍事的失誤;又著《評貨殖傳》,上述各書均刊行間世。另有《姚休那遺稿》12卷、詩集1卷、外集3卷,是姚康的六世族孫姚灼所輯,清光緒十一年印行。姚康健在時,史可法曾為他預題墓碑,文曰:“明讀書人姚康之墓。”他自己作墓碑聯,寫道:“吊有青蠅,幾見禮成徐孺子;賦無白鳳,免得書稱莽大夫。”150年後,姚鼐為他作墓表。墓在義津橋吐秀山東麓,現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