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家莊村

(青島市即墨區鰲山衞街道下轄村)

鎖定
姚家莊村位於青島市即墨區鰲山衞街道,在鰲山衞西南3.4公里處。據《姚氏族譜》載:明永樂時(1403~1424年),姚氏由鰲山衞遷來此地,稱姚家莊。清同治《即墨縣誌》標有此名。村東有東周墓羣。 [3]  此村是和平戰士、中國人民志願軍排長姚慶祥烈士的故里。 [1-2] 
中文名
姚家莊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青島市即墨區鰲山衞街道
人口數量
513 人(2013年)

姚家莊村村莊概括

姚家莊村地處黃海之濱,位於鰲山衞街道辦事處駐地西南3公里處,北依米穀山,西枕鳳凰山,南屏鶴山、驢山、馬山,村東隔河與新民村毗鄰,西鄰金家旺、公母石,北與垛石村交界。現隸屬鰲山衞街道。所轄面積1431畝,其中耕地面積550畝,茶園86畝,山林425畝,民房280畝,林果用地55畝,其他36畝。
明成化十三年(1478),姚氏遷來此地立村,稱姚家莊。姚氏祖籍江蘇省寧江府江浦縣仁豐鄉深溝村。元末,姚關隨朱元璋滁州起義。後隨朱棣北征,直至北平。朱棣稱帝后於永樂元年(1403)封姚關為世襲鰲山衞指揮使,授武略將軍。鳳凰山下原系鰲山衞姚氏的莊子,在此屯田育林以供姚氏使用,延至始祖綱三子分居時,三子明鶴喬遷此地始立姚家莊村。
該村地勢西高東低,村北、村東有一小河環繞。村東是一小型平原,計有良田310畝,可自流灌溉,是旱澇保豐收的“糧倉”;村北土地175畝,以種植茶葉、果樹為主;村西接山,土地貧瘠,散種一些花生、地瓜等;村南緊靠金家旺村的東西公路,路南全為彼村所有。
截至2013年,該村共有居民180户,總人口513人,其中男性272人,女性281人。主要姓氏為姚姓,另有盧、顧、朱等姓,均為漢族。 [2] 

姚家莊村歷史沿革

明成化十三年(1478),姚家莊村建立。
清同治六年(1868),村民於村後米穀山上修築圩子,以御捻軍。
清光緒四年(1878),朱氏遷入姚家莊村居住。
清光緒二十五年(1901),盧氏遷入姚家莊村居住。
民國七年(1918),建立村小學。民國十九年(1930),顧氏遷入姚家莊村。
1949年,姚家莊村解放。姚法正任第一任村長。
1951年10月25日, 即東縣人民政府在姚家莊村召開追悼大會,悼念“國際和平戰士”姚慶祥烈士。
1954年,中共姚家莊村支部成立,姚法正任第一任支部書記。
1954年10月,姚慶祥烈士祠建成竣工。
1956年1月,盧成先任姚家莊村黨支部書記,
1956年, 姚家莊村成立姚慶祥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主任姚清法。
1956年10月,該村修築東水庫。
1958年9月,新民、 金家旺、垛石、王家莊、西繞山河併入姚家莊,建立生產大隊,大隊長姚清法。
1958年,修築中水庫。
1959年,修築西水庫。
1960年1月,姚法序任姚家莊村黨支部書記。
1960年12月,併入姚家莊村的村莊又各自析出,單列為行政村。
1961年1月,姚清卓任該村生產大隊大隊長
1962年1月,姚明月任生產大隊大隊長。
1963年1月,姚清卓任生產大隊大隊長
1968年4月,姚清卓任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0年5月,盧成先任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1年12月,姚清卓任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2年1月,姚清卓任村黨支部書記。
1974年12月,生產大隊購置大型脱穀機一台。
1976年1月,朱建德任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6年1月,朱建德任村黨支部書記。
1976年9月,姚法輝任村黨支部書記。
1977年1月姚法輝任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8年8月,姚法良任生產大隊大隊長。
1978年, 村集體投資8萬元,安裝50千伏安變壓器,村民用上了照明電。
1980年1月,姚法良任姚家莊村黨支部書記。
1980年, 擴建姚慶祥烈士祠,改稱姚慶祥烈士紀念館。
1980年2月,顧守家任生產大隊大隊長。
1981年, 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4年,建起村完全小學,時有學生200人,教師11名。
1984年5月,顧守家任第一任村委會主任。
1985年11月,顧守保任姚家莊村黨支部書記。
1985年10月,姚正傑任村委會主任。
1986年8月,姚家莊小學、公母石小學、金家旺小學合併,更名為姚慶祥小學,下設新民小學、馬山前小學兩個教學點。 校址設在姚家莊村。
1989年, 姚清啓任村委會主任。
1993年4月,村集體投資4 萬元打自來水井一眼,鋪設自來水管道,村民用上自來水。
1993年6月,姚法太任村委會主任。
1994年12月3日,經鎮政府、教委辦批准,姚慶祥小學併入新民小學, 原校改為教學點,保留一至四年級。新民小學下設姚慶祥小學、馬山前小學兩個教學點。
1996年,該村普及有線電視。
1997年8月,建立姚慶祥烈士紀念石像。
1998年1月,姚法金任村黨支部書記。
1998年,該村汰換蘋果園,建起了茶葉園。
1999年1月,該村修築通往米穀山的硼砂公路一條,長1公里,寬8米。
同年8月,姚慶祥小學教學點撤銷,學生、教師併入新民小學。
同年,華龍公司總經理曾兆文先生捐資助學,又承周圍五個村共同籌資80萬元, 各村出地30餘畝,經精心建設,新民小學新校於2000年春竣工。
同年11月,綠色食品廠在該村黃泥溝打水井一眼, 深81米。
2000年,該村建立了社區衞生室。
2001年1月,姚法敬任村黨支部書記。
2002年5月,姚正開任村委會主任。
2002至2003年,該村在村東修東西路4條, 南北路1條,都以水泥硬化,東與鎮政府大街相接,西與進村路交構。
同年,實行了大病醫療統籌。
2003年,村東建起鰲山衞鎮工業小區,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
同年,該村打井兩眼,一眼深60米,一眼深80米。
2004年,該村在村西北打自來水井一眼,大口,深20米。
2004年以來,該村先後投資2萬餘元安裝路燈25盞,實現了村莊所有街道的亮化。
2005年,村集體投資15萬元,新建村幼兒園。
2007年至2015年,該村先後投資100餘萬元,整修、硬化進村路、街道、衚衕共計9000多平方米。
2007年至2015年,該村先後投資數萬餘元對進村主路、街道進行綠化。
2008年10月,姚正福任村黨支部副書記,主持支部工作。
2009年4月,該村投資70 萬元,整修河渠2600米,改變了過去雨天排水不暢、村莊污水橫溢的狀況。
2009年8月,姚正福任村黨支部書記。
同年,該村投資30萬元,新打深20米、直徑12米的大型供水機井,更新了所有自來水管道,對自來水供水系統進行改造,居民的生活用水質量得到了改善。
2011年,該村普及數字電視。
同年,村黨支部書記姚正福當選村委會主任。
2012年,該村投資4萬元對村莊街道進行綠化,共栽植各種綠化苗木1000餘株。
2012年,投資10萬元,硬化村西新區路面1400平方米;投資60萬元,新修村後進山路。
同年,該村投資13萬元,修復水庫一座;投資14萬元,漿砌了排水溝;投資2萬元,新建垃圾處理中轉站,購置了衞生保潔車,建起垃圾池;並配備了衞生保潔員3名。每年該村用於衞生保潔、垃圾處理的資金達3萬餘元。
2013年,該村投資 15萬元, 為村西新區供上自來水,方便了新區村民的生活。
同年4月,該村投資150萬元, 整修、 硬化進山路2條,計 12000餘平方米; 砌築排水溝700米。
同年5月,該村投資10萬餘元,建起村民健身廣場,配備多種健身器材以及音響設備、鼓樂器材等,為村民體育健身、文化娛樂提供了便利,村民精神和生活面貌有了新的提升。 [2] 

姚家莊村經濟發展

姚家莊村第一產業

該村1949年糧食平均畝產45公斤,總產26950公斤,農業總產值2700元。1978年,糧食平均畝產260公斤,總產13.3萬公斤,農業總產值35900元。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糧食平均畝產500公斤,總產27.5萬公斤, 農業總產值36萬元。2003年,糧食平均畝產600公斤,總產33萬公斤,農業總產值227萬元。為發展村莊經濟,1999年該村開始引種茶樹,種植面積120畝。2003年,鎮工業園落户該村。自是年以來,該村先後將村東、村北的土地承包或租賃出去,糧食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到2013年,全村種植糧食作物不足50畝。2012年,該村經濟總收入達700萬元。 [2] 

姚家莊村第二產業

姚家莊村由於種種原因,工業企業尚未建立起來。第三產業新中國建立前,該村一直沒有自己的農產品加工作坊。 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該村先後建起3個油坊,當時年收入2萬元;先後建起5個小賣部(超市),現保持3個,户均年收入3萬元。2013年,該村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有280人,主要集中在建築、木業、運輸、理髮、養殖、餐飲、服務加工等行業,全年總收入為686萬元。 [2] 

姚家莊村社會事業

姚家莊村文化教育

民國7年(1918年),該村設立姚家莊小學,但由於生活貧困,該村文化教育處於落後狀態。全村只有2名初中生,一名中專生,青壯年文盲佔青壯年人數的70%以上。新中國建立後,文化教育水平逐步提高。1984年,該村建起完全小學,時有學生200餘人,教師11名。1986年8月,姚家莊小學、公母石小學、金家旺小學合併,成立姚慶祥小學。1994年12月3日,經鎮政府、教委辦批准,姚慶祥小學併入新民小學,原校改為教學點,保留一至四年級。新民小學下設姚慶祥小學、馬山前小學兩個教學點。1999年8月,姚慶祥小學教學點撤銷,學生、教師併入新民小學。1999年,華龍公司總經理曾兆文先生捐資助學,又承周邊五個村共同籌資80萬元,各村出地30餘畝,經精心建設,於2000年春新建的新民小學竣工。是年3月17日,新民小學遷至新校。同時,馬山前小學教學點撤銷,學生、教師併入新民小學。新民小學正式更名為即墨市鰲山衞鎮華龍小學。學校佔地面積19600平方米,校舍共74間,建築面積1752平方米,生均9.95平方米。2005年,村集體投資15萬元,新建村幼兒園,使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得到較大改善。2013年,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截至2013年,該村共有274人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中專生150人,大學生120名,研究生2名,碩士2名。
1998年,該村建起圖書室,現藏書2800餘冊,免費供村民閲讀。近幾年,姚家莊村還相繼建起了青年之家、婦女之家、黨員活動室和文化健身廣場等活動場所。 [2] 

姚家莊村醫療衞生

新中國建立前,該村沒有衞生所,醫療條件落後,各種傳染性疾病時常流行。建國後,人民政府每年免費為村民接種各類預防疫苗,有效控制了傳染病的滋生蔓延。1953年,該村成立了衞生所,有醫生1名。1959年,建起合作醫療站。2000年,村建起聯合衞生室。2002年,實行大病醫療統籌。2007年,村集體投資10萬元,新建衞生醫療服務站,有鄉醫4名,村民的醫療保健有了基本保障。 [2] 

姚家莊村人民生活

1949年,該村年人均佔有糧食40公斤,人均收入20元,村民過着半年糠菜半年糧的苦日子,温飽難以維計。1956年,人均佔有糧食180公斤,人均收入40元。1978年,人均佔有糧食200公斤,人均收入50元,生活得以改善。1981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3年,人均收入4460元。2012年,人均收入超萬元。截至2013年,全村擁有汽車82部,摩托車238輛,工程車12部,電視、冰箱家家有,空調68台,村民生活水平基本達到小康標準。 [2] 

姚家莊村村莊建設

新中國建立前,該村的房屋多是以土坯、亂石加黃泥建成的茅草房,人均住房面積10平方米左右。貧困人家往往是七八口人居住在3間低矮的草房內,冬不保暖,夏不避暑。改革開放以來,村民建房都以磚、石、鋼筋加水泥建成,既堅固又敞亮。到2012年底,全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5平方米。有50户村民建起了漂亮的小別墅樓房。隨着藍色硅谷核心區的開發建設,村莊正在按照上級的新型社區建設要求進行規劃,將成為鶴山社區的一部分,享受城裏人一樣的居住條件。 [2] 
1949年前,該村因為地勢南高北低原因所致,村容村貌雜亂無序,進村路和村內街道坑窪不平、髒亂不堪。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村莊對村民住房實行統一規劃,進村路和街道也逐步拓寬整平,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亮化。1999年1月,該村修築起一條長1公里、寬8米通往米穀山麓的公路;2002—2003年於村東修建東西公路4條,南北公路1條,且全部為水泥路面,東與鎮政府中心大街相接,西與進村路相連。從2007年至今,村集體先後投資 100餘萬元,整修、硬化進村路、街道、衚衕共計9000多平方米;2012年投資10萬元,硬化村西居民新區路面1400平方米;投資60萬元,新修村後進山路。2009年4月,村集體投資70萬元,整修河渠2600米,改變了雨天排水不暢、村莊污水橫溢的狀況。2012年,該村投資13萬元,修復水庫一座;投資14萬元,漿砌排水溝;投資2萬元,建起垃圾處理中轉站,購置衞生保潔車,建起垃圾池;並配備衞生保潔員3名。每年該村用於衞生保潔、垃圾處理的資金達3萬餘元。自2007年至今,該村先後投資數萬元,對進村路、街道進行綠化。僅2012年就投資4萬元,共沿街道栽植各種綠化苗木1000餘株;自2007年以來,該村先後投資2萬餘元,安裝路燈25盞,使村莊所有街道得到亮化。該村還相繼投資10萬餘元,建起村民文化健身廣場,配備了多種健身器材以及音響設備、鼓樂器材等,為村民體育健身、文化娛樂提供了便利。 [2] 

姚家莊村集體福利

自2004年始,該村每年春節都給村民發放福利;老人節給年過60週歲的老人另行發放福利;年過60週歲的老人過生日村集體送上生日蛋糕一個。 [2] 

姚家莊村黨政建設

姚家莊村黨組織建設

1954年,村民姚法正、姚清浦、姚芝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共姚家莊村支部,姚法正任支部書記。2013年,該村黨支部共有中共黨員27名。該支部曾多次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2] 

姚家莊村行政組織建設

1949年6月,該村建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村級政權,姚法正任第一任村長。1958年9月,成立姚家莊生產大隊, 姚清法任大隊長。1968年4月,成立姚家莊革命委員會,姚清卓任主任。1978年7月,恢復姚家莊生產大隊管委會,姚法良任大隊長。1984年5月,建立村民委員會,顧守家任村委會主任。2011年3月,姚正福當選村委會主任。
2002年,該村被中共即墨市委、市政府授予“即墨市文明村莊”稱號。多次被上級黨委、政府評為“文明村莊”、“先進村委會”、“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等。 [2] 

姚家莊村相關人物

姚關,男,元末,姚氏祖先姚關追隨朱元璋滁州起義。後隨朱棣北征,直至北平(今北京),朱棣稱帝后,授姚關為世襲鰲山衞指揮使,加封武略將軍。其後人亦為世襲鰲山衞指揮使。 [2] 
姚慶祥,男,(1929~1951年)1929年2月19日出生於鰲山衞鎮姚家莊村。1945年在東北參加抗日軍隊,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作戰英勇,曾多次立功,榮獲“艱苦奮鬥”獎章。1950年10月姚慶祥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朝鮮停戰談判後,調任開城中立區軍事警察排長,忠實保衞中立區和雙方代表團的安全。1951年8月19日,遭非法潛入中立區的美李武裝人員襲擊,壯烈犧牲。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於1953年1月追認他為一等功臣,並授予“和平戰士”光榮稱號。山東省人民政府在烈士家鄉修建了“姚慶祥烈士紀念館”。 [4]  1988年1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佈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