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國俊

鎖定
姚國俊Yao Guojun(1904-1992)別號元勳,字軌均,陝西醴泉(今禮泉)人。生於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步科、中央訓練團黨政研究班第二期畢業,曾入陸軍大學第九期深造。歷任國民革命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1936年在山西參加阻擊紅軍東進,時任西北“剿總”第十一縱隊第二十五師參謀長。抗日戰爭初期任第二十五師師長,不久升任第十五集團軍參謀長。1944年11月調任第三十八軍副軍長。1945年6月28日授少將銜。後升任第三十八軍軍長。1948年任整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兼第五十五旅旅長。1949年被免職。後調任商洛綏靖區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12月隨第七兵團在成都參加起義。1952年轉業地方工作。曾任四川省政協委員,省參事室參事。1988年被選為成都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等。 [1-2] 
中文名
姚國俊
外文名
Yao Guojun
籍    貫
陝西醴泉(今禮泉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92年
畢業院校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目錄

姚國俊人物生平

姚國俊(1904—1992),號軌鈞,陝西省禮泉縣駿東鄉傅官寨村人。1913年在本村小學讀書,1917年考入縣立第二高等小學。1922年,考入陝西省立第一中學。因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響,曾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1925年,經同班同學張耀明(黃埔一期學生)介紹,考人黃埔軍校四期,編入步兵科軍官第一團(團長張治中)第九連第一排第一班當班長,參加了第二次東征,擔任惠州城防和給前方護送彈藥工作。
1926年10月,黃埔軍校畢業後,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師長嚴重)第一六三團(團長陳誠)第一營(營長宋希濂)第二連任連附。該部奉命開往江西參加北伐戰爭,擊敗了北洋軍閥孫傳芳的主力。在戰鬥中,姚國俊左腿被敵彈穿透受傷,但仍堅持指揮作戰。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武裝政變,實行反共“清黨”運動,姚國俊從上海來到武漢,曾和周益三(黃埔四期同學)等去會見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當時,鄧演達以北伐軍總政治部名義,介紹姚國俊到西北軍楊虎城部工作。
1928年秋,姚國俊考入陸軍大學學習三年。1931年畢業後,到國民黨第八十七師第二旅(旅長宋希濂)第四團任上校副團長。1932年8月,到國民黨第二十五師(師長關麟徵)任參謀長。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向熱河和長城一帶的中國軍隊大舉進攻。3月,關麟徵率第二十五師參加長城抗戰。在古北口戰鬥中,姚國俊作為參謀長,在參贊戎機、制訂作戰計劃等方面都竭智盡力,做出了貢獻。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姚國俊擔任關麟徵新組建的五十二軍參謀長,跟隨關麟徵參加了平漢路北段的漕河之戰和漳河之戰,抗擊日軍侵略。1938年3月參加台兒莊會戰,7月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給日寇以沉重打擊。
1941年初,姚國俊由第九集團軍參謀長調任五十二軍第二十五師任師長,擔任雲南中越邊境從河口到馬關一帶防務,掩護遠征軍主力在中緬邊境進攻日軍任務。1944年底,姚國俊調任第三十八軍副軍長(軍長張耀明)。1947年初,張耀明調任南京衞成司令,姚國俊於1948年7月升任第三十八軍中將軍長,1949年5月被免職。1949年4月底,姚國俊因與胡宗南發生矛盾,被調任商洛綏靖區副司令。為防發生意外,姚便離開西安到寶雞,後轉赴漢中去成都。在成都解放前夕,隨裴昌會第七兵團起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姚國俊從1954年起,一直擔任四川省政協委員、常委,先後任四川省民革委員、顧問和對台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會委員,成都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顧問等職。1992年在成都病逝。 [2] 

姚國俊作品

著有《關麟徵部在陝甘阻擊紅軍紀實》、《董釗、劉戡兩軍岔口遭殲記》、《西府及隴東戰概況》《第三十八軍荔北被殲紀實》、《台兒莊一帶作戰記》、《從長城抗戰到撤出華北》、《陸軍軍官學校解放經過》,與人合著有《胡宗南集團的形成、發展到覆滅》等。 [1]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團結出版社,2005.12,第1791頁
  • 2.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編,陝西抗戰人物紀事,陝西人民出版社,2015.09,第316-3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