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姚公廟

鎖定
姚公廟,是合肥市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從合肥市金寨路高架橋下南二環往南走幾百米,就是姚公廟,姚公廟佔地1.9公頃,常住人口總數12249人。姚公廟原指祭祀南宋抗金名將姚興的廟宇,合肥曾建有三座紀念姚興的廟,後皆毀於兵火。清朝光緒年間,人們在距離合肥城南十六里的地方重新修建了紀念姚興的廟宇,俗稱姚公廟,並逐漸成為這一帶地域的名稱。
1961年,此地成立了姚公村。2002年合肥市規劃調整的時候,姚公村劃歸合肥市包河區常青街道,姚公村也變成了姚公社區居委會。但無論是姚公村時期,還是姚公社區,合肥人一直沿用舊習慣稱此地為姚公廟。
中文名
姚公廟
佔地面積
1.9 公頃
常住人口總數
12249人
性    質
地域名稱
所在地區
合肥市

姚公廟發展歷程

合肥(廬州)歷史上原有三座姚公廟,《嘉慶·合肥縣志》記載:“姚李二公廟,在德勝門外十三里,祀宋統制姚興、招撫使李顯忠。”後來俗稱姚公廟。又南鄉亦有姚公廟。同時,據《嘉慶·合肥縣志》記載,北鄉定林鋪還有一座旌公廟,也是祭祀姚興父子的。
姚興是南宋著名抗金將領。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鐵騎直抵江淮流域,攻陷軍事重鎮壽春。兵馬副都監姚興率部飛速向廬州挺進,在北鄉定林鋪遇敵先頭部隊五百騎,大敗金兵。後來,金兵大批部隊強渡淮河,姚興帶着自己17歲的兒子與金兵相遇於和州尉子橋(今屬巢湖市居巢區),在號稱十萬金兵的金戈鐵馬面前,姚興所部的三千將士毫無懼色,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姚興父子和手下的兵士一起壯烈犧牲。
姚興死後,廬州的老百姓自發地集資修建了姚李二公廟,並得到了官府的資助,歷史上多次翻修。1854年,太平軍佔據合肥,姚李二公廟和南鄉姚公廟、北鄉定林鋪旌公廟一起被焚燬。一直到光緒初年,廬州老百姓又在離城十六里遠處重新為姚興立廟,是個兩進三間平房,裏面供奉着姚興父子的戎裝塑像。
姚公廟在廬州城的百姓心中,不光是紀念姚興父子,還是老百姓給孩子“招魂”的場所,老合肥百姓家有的孩子受到驚嚇後,‘發痴’,就到這裏來招魂。因為姚興被百姓認為膽量氣量特別大的武將,所以可給孩子壯膽。
姚公廟 姚公廟
1938年日軍侵佔合肥的時候,姚公廟已經破敗不堪。一些逃荒要飯的住在裏面,到處都是稻草和垃圾。姚公廟裏面還有一口鐘和一面鼓,據當地老人們説鼓是紅色的,上面紅漆脱落了不少,斑斑點點的,要飯的經常擊鼓取樂。解放後之後破四舊,一些老的舊的東西都破壞掉了,都找不到了;而那口大鐘是鐵鑄的,上圓,口面呈八卦形。當年日本人侵略合肥時就是經過這裏進攻德勝門的,這口鐘也在那次戰鬥中被子彈崩掉一塊,後來被送到合肥西門的十里廟裏了。
這座廟一直保留到解放以後,但有的地方已經倒塌,1958年的時候,已經部分倒塌的姚公廟被徹底拆除了。
1961年,此地成立了姚公村,當時有15個村民小組,13個自然村,2000多人。2002年合肥市規劃調整的時候,姚公村劃歸合肥市包河區常青街道,姚公村也變成了姚公社區居委會。 [1] 

姚公廟現狀

姚公廟 姚公廟
劃歸包河區之後,由於發展緩慢,姚公廟一度成了合肥市的城中村,從2010年底,姚公廟就逐漸進入改造,新建了住宅樓和基礎生活設施,逐步改造為城市化的姚公廟社區。 [2] 
2012年,姚公廟大規模拆遷改造。因為姚公廟地處政務區與濱湖新區的節點位置,姚公廟的拆遷使政務區與濱湖新區貫通。姚公廟拆遷後向東直抵馬鞍山路高架南端的包河大道,向北直通政務區,而向南去往濱湖新區的道路更加的通達快捷,西南部區域路網也隨之完善。 [3] 

姚公廟公交信息

線路
站牌名稱
12路53路104路126路135路148路149路701路901路
姚公廟(金寨路)
43路104路
姚公廟(祁門路)
參考資料